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加强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由于弱势群体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制约,其生存权与发展权难以有效实现.为此,应在审视目前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不足的基础上,从宪法的高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及司法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当前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政治参与权等权利保护机制尚不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就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了新思想和新举措,其实质就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要解决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必须落实十八大的相关措施,并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处理好弱势群体权利与公共权力、弱势群体利益与公共利益、政府救助与弱势群体自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构建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府行政责任体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政府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不仅有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的基本责任和本质义务,而且是推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工作落实的责任主体.抓紧抓好构建政府的行政责任体系,是进一步推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保证人人共享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体制改革,在城市中一部分的公民承受了过重的改革的代价沦为了城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对城市中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问题.在目前城市弱势群体保障缺失的情况下,要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社会保障立法和司法救助制度,为弱势群体建构起法律的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分析表明,尽管保护弱势群体有正当合理的社会和伦理基础,但由于当代社会的利益多元和利益冲突,某些旨在追求保护弱势群体的制度和法律措施未必能有效保护弱势群体,相反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甚至令弱势群体状况更糟;特别是在具体事件或案件中,更要防止以强者、弱者概念替代个人法律责任的分配。弱势群体保护必须受到宪政和法治约束,必须是在规则和制度层面;在分析处理具体事件时则应当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弱势群体在就业、利益表达、维权、心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社会安定与和谐.在论述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特征、困境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解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困境的主要对策,这包括:实行就业援助,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构建起理性的、畅通的和制度化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司法救济,大力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制度;积极构筑起弱势群体的精神支持和人文关怀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我国弱势群体主要由六类人构成,经济上贫困、文化教育程度低、社会地位低、社会承受力脆弱是其基本特征。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弱势群体的产生主要是由制度性原因(基本经济制度转变、经济转型)和工作性原因(政府工作失误导致政府失灵)导致的。保护弱势群体的主要对策:坚持以发展促和谐;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均衡机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制定扩大就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8.
试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我国弱势群体主要由六类人构成,经济上贫困、文化教育程度低、社会地位低、社会承受力脆弱是其基本特征。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弱势群体的产生主要是由制度性原因(基本经济制度转变、经济转型)和工作性原因(政府工作失误导致政府失灵)导致的。保护弱势群体的主要对策:坚持以发展促和谐;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均衡机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制定扩大就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涉及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的实现,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从制度等深层次审视,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国家在法律、政策及社会体系方面的顶层设计,又涉及弱势群体法定权利的确定、实现以及救济等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当合法权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应制定一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基本法,确定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形成以平等权、生存权、发展权为核心的人权标准体系,确保弱势群体既有利益表达渠道通畅,同时开拓新的利益表达机制,使该群体的利益和尊严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为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合同形式的功能经历了从效力性形式到保护性形式的演进,合同的保护性功能主要体现为保护当事人利益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前者通过承载意志、保存证据、提供信息而实现,后者则通过对涉及国家、社会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的合同进行形式强制,以及国家经由强制性对合同进行监督管理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利益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前,弱势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及时有效实现合理的利益要求,甚至出现弱势群体代际恶性循环倾向,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优化执政党利益整合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将是满足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和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的凸显,弱势群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影响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既是社会公平、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关注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对于实现社会正义、促进法治化进程、深化司法改革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民事诉讼的视角看,欲为弱势群体提供接近司法、接近正义的机会,必须改革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合理选择扩散性利益保护路径以及系统构建解纷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的直接动因在于社会主体缺位,公众利益难以表达和诉求,社会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组织是代表公众利益的社会主体,也是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和调整方向,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的功能,尤其对社会弱势群体实行倾斜保护;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应坚持宽严相济;允许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包括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在内的刑事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6.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合同形式的功能经历了从“效力性形式”到“保护性形式”的演进,合同的保护性功能主要体现为保护当事人利益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前者通过承载意志、保存证据、提供信息而实现,后者则通过对涉及国家、社会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的合同进行形式强制,以及国家经由强制性对合同进行监督管理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学增  李东法 《南都学坛》2008,28(2):127-130
我国社会转型期不断出现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引发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关系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弱势群体缺乏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是群体性事件引发和难以良好解决的关键因素。建立完善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并注重提高弱势群体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建立和扶植代表他们利益的各种社会组织,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中贫富悬殊和利益失衡的问题不断严重化,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弱势群体身上爆发,因此,重视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的研究探讨,逐步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增能与赋权: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突出,成为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农村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等外在原因。农村弱势群体由于能力不足和权利缺失,致使在利益表达的过程中存在权利意识非主体化、维权渠道非制度化和利益表达方式非法化的困境。借助社会工作学的增权理论,可从个人、社区、组织和社会参与四大层面构建出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