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改善遗产地总体环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日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怎样处理好现代人工化的城市建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时,日本注意控制城市的视觉空间,尽可能少建高层建筑.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方面.日本特别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日本的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与苏州、常熟两地均有渊源,然而地方政府在整合本土文化遗产资源,建构城市文化资本时总有所偏重.通过两地的田野比较研究显示,同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地方空间的被选择或忽视与地方自身文化竞争能力相结合:一般而言,历史悠久、独特高雅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经济最大化潜能,因而具有优先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快速城市化的步履下,城市空间中的文化遗产破坏、文化畸形、文化贫血现象成为普遍的城市症候.在文化需求、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行动急剧增加的形势到来时,相应的规划理论、策略和方法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设实践的需要.文章通过城市空间文化的本体述要、城市空间文化的类型学分析和城市空间的文化盘点,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保护与建构城市空间文化或文化的城市空间的具体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苏州评弹是我国极富盛名的江南地方民间曲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地代表性艺术形式.历史上,评弹曾作为民间艺人的安生谋命手段,它虽不具有主流文化的正宗血统,但却始终与文人文化和民间俗文化保持着深厚的渊源和联系,因而它一直拥有独特的文化传承路径.书目文本传承在苏州评弹的文化传承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其形成、演变、创新、发展、延存、保护的重要见证.揭示评弹书目的传统传承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珍藏和保护这一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线性文化是我国整体文化布局的重要方向,意味着城市文化保护利用理念发生了战略性转变,而北京"三条文化带"则成为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线性文化的提出革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把遗产保护从"单独个体"转向"线性整体",使得"三条文化带"成为北京为世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在逻辑演进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随机保护"走向"系统保护",使得历史意识、当代意识、文化意识、美学意识和跨界意识在"三条文化带"保护利用中凸显.在功能变迁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物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从"城市—空间—行为"关系的角度阐释"三条文化带"是人和城市思想行为的产物,并构成当代城市行为的依据.在活态保护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生活",而"三条文化带"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资源,在当代发展文化旅游、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日本作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在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具有诸多独到之处。日本的古代历史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能为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苏州评弹的表演技艺是评弹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评弹艺术传承、发展和保护的意义十分重大.评弹技艺的传承与评弹书目文本的传承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有其自身独特的教习、训练、传承规律.研究评弹技艺的传承规律,是评弹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中轴线作为文化遗产和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项目,它的价值认识反映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对保护对象价值认识的发展.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的物质结晶,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秩序、环境、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际调查,对拙政园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揭示了拙政园国内游客的移动特点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苏州古典园林是东方造园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对现存苏州园林的考察和分析,总结了苏州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讨论了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具体内容及其处理手法,对当前继承发展传统园林艺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抚州市老城区小游园是在稠密的抚州市老城区中见缝插针营建的一种绿地形式.近年来全市范围内小游园的建设如雨后春笋,但建成的小游园有量无质的现象却很严重.文章选取抚州市老城区更新过程中建设的较典型的四个小游园进行调查分析,对小游园的功能、空间、人性关怀、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抚州市小游园建设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娄东私家园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鼎盛一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综合而言,娄东私家园林主要具有建筑类型多样化,建筑数量多、密度大,建筑布局呈现宅园同构的“家园化”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属于北京师和南苏州的时代。明清时期苏州诗人群星灿烂,几乎占据了中国诗坛的半壁江山。在明清繁盛的市民文学中,吴地民歌是鲜活生动的一种样式,受到文人的喜爱。明清时期苏州园林鼎盛,对园林的各种记载描写也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文字精美,揭示出苏州园林构建人居环境艺术之美,显示出苏州城市文化中诱人魅力。苏州的戏剧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对明清文学和苏州城市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南传统文化和当时外贸经济是清末民初浙江湖州南浔镇私家园林兴起的基础,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也为园林建筑提供了土地的便利,诸要素合力作用使浙江南浔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古典私家园林建筑之晚霞。  相似文献   

17.
以类型学和模式语言为理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神话传说入手,总结了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结构的特征,提出了世界理想空间的4种模式和与之对应的世界园林4种空间结构,即"十字形""一池一山""一池三岛""围合与豁口"。并分析了中西方园林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解读了造成中国古典园林复杂结构的"法式"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园林学界对古代是否存在公共性园林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内涵、称谓、功能、来源等相关史料信息,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得出,古代公共性园林是古典园林中的特殊类型,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追溯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历史渊源,能够补充、丰富本土古典园林体系,扩展园林史研究范围。从古代公共性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切入,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共性园林,对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重振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最后,古代公共性园林追求高文化与低消耗相结合的简朴生活,满足了基本精神需求还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现阶段环境保护和公共园林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医院就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医院的户外景观设计越来越成为医院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的重点。在现代医院规划设计、建设改造中,具有无限魅力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在布局选址、空间营造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对于现代医院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对现代医院户外景观存在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可借鉴之处。同时,立足新时代对私家园林的成功之处进行了理性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民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医院康复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