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面镜子,既随社会变迁而起伏跌宕,又是一种隐形驱动力,推动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是复杂的、多层面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学术背景交相辉映的产物,是特定群体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面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发展态势,只能主动回应、认真研究、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的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了有关生态文明的一些"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涵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注重传统和习惯的国家,英国的政治传统对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政治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当代西方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都来自英国的议会制政治体制或与英国的政治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代以来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三大政治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战后称为民主社会主义),前两者起源于英国,后者则以英国为主要基地。但是,英国人并不固守传统、因循守旧,而是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使传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下面我们从英国人对君主制的态度、英国占主导地位的三大政治思潮中的两个思潮——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创始人洛克、伯克政治思想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英国人的传统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肖克 《南都学坛》2007,27(1):111-116
自冷战结束,尤其是小布什当政以来,美欧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表面上看,苏联的突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使美欧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似乎是双方渐行渐远的原因,实际上,透过表象我们发现双方主导政治思潮——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对立才是真正的关键。自霍布斯和洛克以来,自由主义一直都是西方主导性的政治思潮。在自由主义发展的同时,另一种政治哲学思潮——保守主义也发展起来。二战后欧洲的主导政治思潮是以福利国家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而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种新型的保守主义开始登上美国政治的舞台并日益强劲,更成为里根和小布什两届政府的主导政治思潮,这就是新保守主义。以不同政治哲学思潮为指导的美欧两方所采取的国内外政策也有很大区别,这造成了它们的分歧和对抗,但从长远看,美欧关系的构架应是竞争、互补和合作并存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5.
析小农的皇权政治心理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权主义既是一种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潮。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主义长期存在的深层文化心理根源,乃是小农非主体性的“真主”意识和皇权文化心理结构。小农皇权政治心理的形成原因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从经济因素考察政治到作为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基本环节的阶级成为政治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政治逻辑。正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具有科学性。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不断遭到社会主义流派内部、自由主义等政治思潮的批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创新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前后民主政治思潮的兴起不仅是当时国际和国内局势变化的反映,而且是民主政治运动长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它不是旧式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延续中的跃进和深化。它以西方民主政治为蓝本,以建立民主国家为目标,对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化、军事和文化民主化的诉求在许多方面“带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它对于促进抗战、更新民族心理素质和改良文化土壤、推进历史进程与深化对民主进程的认识等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又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次民主政治思潮也就失去了实现其主张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有过几次大的政治思潮,它们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方向,通过对这些思潮的整体性认识,可以把握出它们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思潮发展背后共同的推动力、患潮发展之间的连续性以及每种政治思潮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运动。从这种内在联系中我们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潮中的主要思想之一,从其产生至今,已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密尔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一经产生,便引起极大热议,成为中外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密尔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重新进行解读,力求获得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期 ,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动荡时期。这种变动主要是欧洲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但是变动如何发生、向着何种方向发展却有很大的偶然性。 1 859年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 ,在欧洲的学术界和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本文认为 ,达尔文主主义通过对 1 9世纪后半期一些国际政治思潮的影响 ,强化了欧洲政治的现实特点 ,并因此对以后德国的崛起与扩张、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斗争与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文新 《东方论坛》2008,(3):114-117,124
政治资源是政治现代化启动和推进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不仅是一个消耗政治资源的过程,更是一个政治资源配置的过程;政治资源的配置影响政治稳定;政治资源的不同配置往往形成不同的政治形态。中国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范畴 ,客观地蕴涵着应当正确地对待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问题。政治文明体现为政治权威产生的合理性、运行的合理性以及与人民关系的合理性。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赖于政治改革。政治改革要实现政治民主化和科学化、政治法治化和公开化、政治高效化和清廉化。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与政治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制度建设,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政治制度建设,批判地吸收西方政治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可更加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政治和谐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实现政治和谐是我们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目前的政治关系状况来看,我国的党政关系、党群关系、政企关系等还不是很和谐,人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也比较低,这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促进政治和谐和更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政治现象,其发展状况对该国的政治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理性而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政治体系的稳定,盲目而无序的政治参与会造成政治体系的动荡。因此,推动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维护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政治安定局面,需要做到:一、加强我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二、提高我国公民的民主政治素质;三、实现政治参与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塑造公民良好的政治参与心理。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儒家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大一统的目标、大同与小康的理想、积极入世的态度、对君主与权威的尊崇与信赖、对权力的道德要求以及“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构成了传统儒家政治文化模式的基本内容,并成为政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加速传统儒家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模式的融会贯通依然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就当今时局和"依宪治国""法治国家"话语而言,中国的政治宪法问题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中国政治宪法学要有所回应,就要先厘清政治宪法学阵营内部的主题逻辑。政治宪法理论有两种,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和非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前者又称为政治立宪主义。政治立宪主义以英国的立宪历程及其宪法学为学理的渊源主流,兼采美、法、德、日等各国的自由立宪学说;非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德国和日本二战战败以前一度都很有市场,其代表就是施密特的政治宪法理论和当今中国推动宪法学"价值中立"的宪法社会学。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之间的论争本来是宪法学方法论之争,但却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跟立宪主义的价值之争扭结在一起,造成很多误解。在解开中国宪法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争的交错叠合之后,中国政治宪法学就名正言顺地归宗到政治立宪主义,研究古今之变之后的现代中国从"生存的法则"到"自由的法则"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识论秉有哲学认识论的反思性特质,是政治知识的知识,主要关注政治思维方式。对中国近现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历史性论述表明,尽管遭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扭曲,中国近现代以来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内核、从片面到完整、从感性直观到理性反思的上升过程。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景"理论提示我们,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知应实现从政治认识到政治认识论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9.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边疆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政治地理空间,此外还具有地理、文化、经济等附加属性。在不同国家形态下,边疆观念会随着某种边疆属性的凸显而发生相应调整。民族国家时代,受主权体制、地缘政治和国际体系影响,政治性边疆观开始兴起。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民族国家发生了重要转变,西方国家适时更新了边疆理论。但在中国,传统文化性的边疆观却仍在延续,并难以兼容于民族国家语境和全球化形势。面对这种境遇,中国须建立一种由主权疆域和超主权疆域组成的双重疆域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个圈层结构的边疆范畴,从而形成自己的边疆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