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的代表作,由9篇短篇志怪小说组成。其中《蛇性之淫》翻案中国的白话小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主要讲述的是男主人公丰雄与蛇女真女儿的故事。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形象,并从这一侧面考察了中国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到日本并逐渐"日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由于校注者缺乏对明清白话词汇的了解,明清白话小说在注释方面存在某些失误之处,就其中的“春”“体面”“楚”等六条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的江户时期,出现了大量以中国明清文言、白话小说为底本改写的作品。特别是改编自中国志怪传奇的作品在日本近世怪异小说中所占比例极大,形成了日本近世(前近代)文学的一大重要特征。中国的志怪传奇对日本近世文学的影响既深且广,然而由于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的志怪传奇在翻改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形变。这些翻改小说既保持了志怪传奇的怪异性,又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民俗风情,可谓中国古典与日本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晚清是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文学观念也随之出现新与旧的交锋,为救亡图存、启迪民智,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被遴选为最佳政治工具.新小说更多地借鉴了白话小说的语言及其形式,却仅有小说之“名”,而实为混杂文体.因新小说启迪民智的载道功能以及晚清文人根深蒂固的文化积习,虽部分晚清士人理论上力倡白话,新小说语体实际上呈现多语体混杂的状态.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晚清新小说形成了文言、白话间杂的局面,而文言包括古文、韵文和浅易文言,白话又可细分为古白话、方言和欧化白话,新小说语言实践推动了多语体的变化和融合,从而建构出更具表现力的小说语言体式  相似文献   

5.
明清白话小说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明清白话小说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所未收,或者解释不够完备,因此需要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6.
白话侠义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源头始于南宋话本体公案小说,当时数量很少,仅有《青面兽》、《花和尚》等几篇。明代时白话侠义小说有10多篇,清代时借以清官断案为中心的公案小说、白话侠义小说获得新的结构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与“言文一致”、“小说界革命”的思潮密切相联系,晚清对用方言写小说形成一个理论自觉,也出现一批方言小说,其中以吴语小说和京语小说最具代表,可谓别开生面。但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来模拟口语的逻辑与小说“开民智”要求的普及性,以及小说语言的艺术性形成矛盾。重视小说艺术性的小说家就提出“另为一种言语”和“另造一种通行文字”的观点,这种兼顾口语化、普泛性和艺术性的白话书面语革新,才符合“官话一国语”建构的路径,为小说语言的由俗变雅提供了可能,也修正了方言小说的弊端,但这一理论真正的实现则在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8.
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本语言的角度看,白话小说是指以近代汉语口语创作的小说,更为确切地说,就是以宋元“通语”或明清“官话”等民族共同语编创的小说。所谓“通语”或“官话”,其本身即以某地区方言为基础、又融合多种方言而形成,因此,古代白话小说与方言之间,实际上存在天然的学术联系。若细  相似文献   

9.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说地位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的地位一向为人轻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不入小说于九流,虽列十家之末,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自魏晋南北朝到明清,小说从羽翼经史到远胜坟典而有了史的地位。近代,梁启超提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使小说摆脱史的束缚而为政治服务,小说的地位骤升。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了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正宗的命题,小说终于回归自身,真正确立其文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现代性转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受翻译小说影响,中国知识分子转变了对小说的文学观念,提高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在创作小说的思想内容、主题类型、形象塑造、人物刻画、叙事模式以及汉语白话语言等方面显现了文学的现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晚清翻译小说催生了中国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的发展 ,源远流长。唐代虽已有市人小说 ,但仍以文言小说为主。至宋代 ,由于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瓦舍文化发达 ,为适应广大读者、听众 ,白话小说遂取代文言小说而成为主流 ,历宋元明清以至于今。白话小说是用人人皆懂的俗语写成 ,拥有广大的读者。宋元明清四代产生的小说之多 ,可说是车载斗量 ,汗牛充栋。所谓俗语 ,包括各地的方言土语 ,乡音俗谈 ,以至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融合的新词汇 ,谚语 ,歇后语等。中国幅员广大 ,人口众多 ,方言土语也多 ,同一意思的一句话 ,不同地方的人说来 ,写成书面就不同 ,因而必须加以解释 ,才能…  相似文献   

13.
白话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变文从题材内容、体制特点、文体、语言等诸方面对白话小说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话小说语言词典》是一部高质量的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词典,但也存在着一些疏误。本文就其中若干条目释义、立目等问题提出商榷,希望对该词典的修订和白话小说语言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晚明时期出现的“世说体”小说《世说新语补》在日本江户时期广为传播,江户士人对其展开大量的注解、抄补、音译等研究工作,并掀起了日本“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热潮,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通过对《世说新语补》渡日版本内容的比勘,发现其书基本承袭了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一贯风格,但在内容上又根据作者的价值旨趣进行了删减或增补,增加了大量符合儒家思想观念之内容。《世说新语补》在江户时期的风行,以及其后在日本产生的“世说热”的现象,折射出江户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开始,文学史界都默认鲁迅《狂人日记》的“开端”地位,在此认知视角下,陈衡哲的《一日》、刘韵琴的《大公子》、李劼人的《游园会》由于形式上未能突破传统写作范式,创设有“意味”的现代白话小说体;语言上未能突破地方圈层,融入文化中心的语言结构;情感上不能与五四文化的普世价值合流而无法被纳入“现代白话”的研究视野。讨论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不仅能够反映出五四时期新的小说形式、语言结构和情感价值的诉求,也能够揭示出文学革命前后文化中心—边缘的替换与变更,更能折射出以北京为轴心的五四新文学辐射结构之外的更多的“现代”表现。  相似文献   

17.
作明清白话小说词语札记五则,这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翻译小说对我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影响有四大作用 :一、使中国小说的地位提高 ,改变了“小道”之说 ,使读者了解到小说作家在异域地位甚高。二、使中国小说由“教诲劝戒”向描绘社会人生转变 ,成为近代小说革命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三、使中国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变得多姿多彩。四、使中国小说走向现代白话、通俗化。另外 ,这些作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文学的商业化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式,现代白话小说不存在天然的定义,而是经由不断地辩驳与实践,在“运动”中成型为以现代语言反映现代人情感意志的体式。《一日》以严正的书面白话回应迹近 “游戏”的打油诗,“显然是一篇记事而不是小说”;而《狂人日记》对“人情”的反复捕捉,来自于真实并充满深度的生命体验。《狂人日记》的文言小序展现了白话与文言互相搏斗的痕迹,体现了现代白话小说艰难诞生的过程。对比可见,只有“向内”地探索形式与思想的统一,才能真正释放隐藏在社会历史深处的“人”与“情”,从而打开现代白话小说内蕴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20.
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理论奠基之作,作者旨在引进西方美学和文学理念来改良日本小说,但在叙事技巧上却并未完全排斥日本江户时代的叙事原则,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明清小说批评。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明清小说批评与日本江户时代文学及《小说神髓》的影响与变异关系,通过比较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的轨迹来探究《小说神髓》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点及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