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性批评是诗性思维支配下的文学审美批评活动.诗性批评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分析型批评,诗性批评通过对事物形象性的、情感体验性的熔铸,以象征、比喻的言说方式来表达批评家对文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的主观印象.诗性批评的精神思维的核心,就是体验性、感悟性和主观性.其形成了"寓理于物"、"寓理于情"的批评特征,也由此导致所表达的思想观念的模糊性、多义性.诗性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的主要方式.而闻一多的诗性批评有其特点:它既是在西方现代多学科视角下的审美观照,又是对中国诗性批评传统的继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他极力张扬批评精神,追求批评的独立品格,其批评理论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充溢着现代气息。而感情的批评、理智的硬性、比较的批评,是他文学批评的突出特点。这使他的文学批评既具有浓烈的情感,又有着理性的自觉,既有印象鉴赏,又有分析判断,呈现出十分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与理论初创时期。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年代的"三足鼎立"———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文本说散文批评。第二阶段,30年代至70年代的政治化散文批评。第三阶段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散文批评开始蜕变,从"自我"解冻深化为启蒙;后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意象批评不同于印象批评,《文心雕龙》的文学意象批评由低级的印象批评和高级的意象理论批评两大层次构成,是采用意象化的语言运用意象思维而进行的文学批评。刘勰的意象批评自上而下,由宏观到微观,密密层层,交织成为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印象批评是意象批评的低级形态,属于再创造性的赏析式的文学批评,其用意象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性,主观色彩浓厚;意象理论批评是意象批评的高级形态,使用的意象侧重于抽象理论的解说,不具或很少带情感感染性,理性色彩较强。  相似文献   

6.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批评史上比较独特的批评家.他的批评主要是沿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感悟"等方法,同时借鉴吸收现代西方文论中的印象主义批评,强调批评的独立性和文学性,注重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而非远离文本,对当时主流的社会学批评是一种大胆的挑战.他的文学批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面貌,对多元审美的倡导起到积极的影响.他始终坚持审美批评的独立,不随波逐流,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学批评自觉的开始,对当下的文学批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国诗学的实证性、系统性、学术性大大增强。中国诗学由此而逐渐融入现代理性主义精神和实证方法,逐步走向诗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改革,从而准确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形势下,以"双百"为指针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30年代多从社会学批评视角评判创作者的作家论写作氛围里,沈从文立足于文学为本位的批评立场撰写的、试图让批评回到文学自身的作家论,以把握作品风格与作家人格的感悟印象式的批评文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批评相对忽视文学独立性的缺憾,而且批评者开启的维护文学本体性的中国现代作家论批评的新视角,在表现批评主体独具特色的批评个性的同时,亦体现出注重文学审美特性的现代作家论批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文坛上林林总总的评论态势进行简要述评,指出评论家李明泉新近提出的现代批评学的观念极有价值,它使我们的批评具有现代价值观、现代方法论、现代实践论等现代意识,这种批评方法找准文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中的一种有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鲁迅“破”及“立人”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人"是鲁迅一生战斗的主要目的,而"破"则是他"立人"的主要手段,其"破"多"立"少,"破"深"立"浅,巧于"破"而拙于"立",这一切都跟鲁迅偏激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偏激,所以深刻,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破"的层面上,鲁迅不愧为"现代圣人"与"民族魂"。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新小说”观念,作为现代中国小说理论批评“逻辑起点”的重要构成内容,鲜明地体现着偏重小说社会功利性的现代理论诉求。其以“小说界革命”、“小说为国民之魂”、“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等为鲜明思想标志的“新小说”理论批评,使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的价值观念、本体观念、类型观念、叙事观念乃至小说文论话语方式等方面发生从古典向现代的急遽转换,呈现出勿庸置疑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文学数理批评",是指从"数理"角度对文学文本的研究。东西方古现代学者都有关于文学数理批评的实质性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数理批评包括"作品命意批评"、"编撰体式批评"、"框架结构批评"等八个方面。古代文学数理批评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古人把握、表现或再现世界与艺术接受的方式与特点,并注意借鉴吸纳现代哲学与文学研究各种有益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全部)文学数理批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抽绎文学史理念 ,然而能够成为重构现代中国文学史核心理念的则应似“人的文学”。这是因为它既可透视和发掘现代中国不同样态文学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内涵 ,又可穿越和梳理现代中国文学艰难曲折流变的历史隧道 ,即使那些政治意识色彩浓重的“革命文学”的“人学”意蕴也可以洞察和概括。故“人的文学”观念能够作为科学把握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理论思维 ,也能作为贯通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缠足是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的精神压抑与形体摧残.近代,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缠足逐渐被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作文明未开化的标志,少数有识之士倡导天足运动.在北京这场运动超越了檄讨变态审美的范畴,不仅解放了女性的脚,同时也解放了人们的脑;它不只是一种千年陋俗的革除过程,同时也是近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刘禾“国民性神话”论的指谓错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刘禾的"国民性神话"论主旨在"跨语际"批评下对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进行颠覆性的后殖民批评,忽视了中国近代据英文引入的国民性观念及其定义、中国儒文化传统观念向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的汇聚,而将西方殖民主义所"构建"的本质主义的"国民性神话"指认为中国近代的国民性观念,属于指谓错置.论述近代中国流行的国民性观念主要是梁启勋由英文引入并定义的国民性观念,它引入和定义之初便排除了本质主义.之前,中国儒文化中早已存在着含义与之接近的诸如"民性"、"移风易俗"、"变化气质"等观念.到晚清它们一起汇聚到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之中,实现了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7.
审美维度与社会维度的价值碰撞与对话贯穿于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现代批评而言尤其突出。作为现代审美批评代言人的京派,不但捍卫了批评的审美性,而且启示批评如何在审美与社会、政治的冲突对话中确立自身无可回避的存在意义和个性倾向,同时,不断反思与尝试文学批评双重维度间的平衡与定位,最终以属于文学的方式兼容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8.
欧文·白璧德文学批评思想理论内核蕴涵的深入研探,将触及四方面主要内容的论析:一、文学批评应持守古典精神之内在标准;二、文学批评应谨防滑向浪漫情感之病态及人道主义之泛同情;三、现代文学批评尚且缺乏男性特征;四、白璧德思想学说之现实价值及启示意义。显然,对白璧德颇具内驱张力与不乏新见的文学批评学说展开拓展性、突破性的深层阐发,对当下文学批评前沿性的现实走向将具有别开生面的指引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相结合是我国设计专业教学的必经之路,教育学生从“形”、“意”、“势”3个方面对传统元素进行学习和借鉴,将中国传统元素精髓与现代标志设计成果相结合,既是我国标志设计教学的需要,也是我国设计能否顺利发展,设计出具有民族个性和时代特色标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梁宗岱是有着鲜明个性的诗学批评家:诗人的敏感、重文采,评论家的理性与逻辑的严明,熔铸在梁宗岱的批评文字之中。梁宗岱的批评执着于“真的追寻”。“较真儿”体现出他的批评个性:重视文章中字、词、句甚至文法、结构的批评,强调文章表达要“中肯”与“确当”。梁宗岱的这类批评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尖锐,不留情面;梁宗岱有诗人的气质,在其诗性批评中彰显浪漫与理想情愫,有强烈生命意识及情感张力,追求艺术恒久价值,这恰是我们今天多元文学批评时代所缺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