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加深的现实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客观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是势在必行。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世界经济面临重振、中国经济多年发展的有效积累和向好态势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现实机遇和有力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经相当成熟。然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在知己知蚀基础上理性制作战略规划,为实际启程做好精心准备,完成对企业“走出去”战略本身、企业“走出去”所在地国民文化及企业文化、有利于“走出去”的企业形象打造等方面必要的心理认知,中国企业“走出去”之路才会变得更加平坦、更加宽阔、更加顺畅、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整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营风险等.加强“走出去”风险管控,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消除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从而应对和减少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综合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西方国家的读者对译文的选择与接受和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之间始终存在尖锐矛盾:西方国家的读者青睐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存在有损中国形象这一问题,而中国政府依据自己的意图译介出去的作品在西方却又时时遭受冷遇.解决这一矛盾,直接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效果.霍米·巴巴的“混杂”和“第三空间”理论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超越“非此即彼”的第三条道路,即在两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以争取西方世界的积极配合,加快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农业“走出去”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进一步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包括国际投资环境不宽松、国内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和政府管理与服务不到位,制约了“走出去”的健康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这些不利因素的基础上,从现实出发提出了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目标,即配合国际政治目标、资源保障目标、提高农业竞争力目标与增加国家、企业和农民收入目标。根据目标提出了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鉴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理论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所面临的约束,包括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困境”与“低效率”约束、民营企业的“竞争中性缺失”与“市场歧视”约束以及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低风险抵抗能力”和“金融支持不足”约束; 要解决这些约束,需要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 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原则,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法律保障,健全金融支持体系; 利用市场与政府的互补协同,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战略是辽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辽宁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全球化生产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紧迫。本文主要分析了辽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意义,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政府与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得出在“走出去”战略中,政府和企业都应该走出去的结论, 指出只有二者相互支持,才能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成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成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是提升成都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本文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研究背景,以符合政策导向、有利于推动成都企业"走出去"发展、与目标国互惠共利为前提,从深化认识入手,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解读企业"走出去"的内涵;从发展现实把脉,明确成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和制约因素;从对策建议落地,从政府可操作角度提出推进成都企业"走出去"的应对策略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深入发展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频遭各种知识产权风险,该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瓶颈。而应急和分散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已不能很有效化解风险、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应针对性地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以政府为后盾,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深入参与的系统化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企业“走出去”的初始阶段是小项目、小投资、低风险、民营为主的发展战略,虽然层次低,但很实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西省企业“走出去”也属初始阶段,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借鉴浙江省“走出去”的成功经验,结合江西省“走出去”的现状,提出了江西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吸收现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英美的公司制度,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2)"产权明晰"并不等于私有化,"私有产权效率论"不仅在理论上有致命的逻辑缺陷,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不相符。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和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实践可行性。(3)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其大量存在不仅有社会政治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基础,新古典的效率标准难以真正把握国有企业的效率本质。(4)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在中小企业中也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在本质上是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选择的产物,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标准。(5)导致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把握国有资本作为资本的本性,在法权上错误地理解了国有资本的最终归属。因此,国有经济需要制度与理论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12.
“营改增”政策虽然目前为企业带来税负的下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导致地方政府乱收费及预算外资金的出现.“营改增”政策的负效应源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的弊端,这些弊病中最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负债、权力失衡与失控.“营改增“政策初衷的实现有赖于健全的财政分权制度.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我国财政分权制度,即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益权、财政支付责任等,并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  相似文献   

13.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尽管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和便利的生活,但问题也随之产生。网络恶搞奉行"娱乐至死",网络炒作"利字当头",网络暴力更是不断衍生新形式。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分析,以个人主义盛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以及价值迷失的产生来剖析网络步入困境的深层原因,进而从政府、媒体、网民三维度选择路径以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政府频频出台政策,鼓励产业并购整合的宏观背景,在构建纵向一体化测算模型的基础上,从社会责任观视角构建了囊括经济、安全、生态和法律四个方面的并购社会绩效评价体系,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干预对煤企纵向一体化进程及其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与煤炭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正相关;多数煤企纵向一体化中注重经济绩效和安全绩效,忽略了生态环保和法律绩效。通过分析不同产权的并购特征,发现政府干预存在“产权偏好”,且政府干预下国有煤炭企业并购社会绩效优于非国有煤炭企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利用了Logit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DEA方法,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自1990年-2012年1790家上司公司的数据,实证了这些企业融资约束、股权集中与创新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首先,国有企业出于“父爱主义”和“政治偏向性借贷秩序”的思考,使得其缺乏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促进机制,而在民营企业中,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正面影响则较为显著;其次,由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存在,在国有企业中股权集中度与创新效率负相关,而在民营企业中则表现为正相关;再次,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创新的效率也越高,这表明大企业在整合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始终具备优势;最后,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背景,其利润水平不一定与创新效率挂钩,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其利润水平却与创新效率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容易受到地方官员更替与企业高管变更的影响,以2005-2014年沪深上市的地方国有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剖析地方官员更替、高管变更与地方国企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更替能够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缓解投资不足;地方官员更替会提高地方国有企业高管变更的概率,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时滞性;同时,地方国企高管变更在地方官员更替与投资效率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地方官员更替通过影响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的决策,更容易干预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对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增强.整体而言,地方官员更替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管变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应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地方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囿于旧有模式的束缚 ,目前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必须构建体现法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能够确保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焕发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符合中国实际、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有银行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解决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本所有者的双重身份问题。要建立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 ,就必须剥离国有银行的双重身份 :少部分改造为政策性银行 ,大部分改造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量大集中本身是大量国有企业存续的需要 ,也是政府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资金依托。因此 ,国有银行改革应与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19.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M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却与其结论完全相悖,呈现出对股权融资方式的特殊偏好。文章从理论回顾入手,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并指出国有企业解困的强迫机制、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特殊的动力机制、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需求机制与供给机制、特殊的股票发行机制等都是国有企业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为深化改革、明确企业产权,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产权形式正面临急剧变革,ESOP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与手段。本文对国有企业ESOP过程中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员工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ESOP政府应采取有效率的监管措施,弱化权力强势方的权力,促进利益公平分配;政府、企业应采取适当的策略,以降低交易成本,促使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