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正是由于这部作品具备了超越时空的魅力。其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其社会思潮的代表性和悲剧特色使得这一老的文学题材具备了超越时空的魅力;其次,剧本中所塑造的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实现了从为父报仇到为国除害,从思索到行动两大超越,使得哈姆雷特成了人文主义思想与人性讨论的焦点,透过哈姆雷特人们敢于去正视人性,敢于抨击和反抗恶势力;另外,《哈姆雷特》还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亚后期世界观的成熟与超越,正是莎士比亚认识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才孕育了哈姆雷特这一反抗者的艺术形象,可以说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自身的写照,哈姆雷特自身的超越就是莎士比亚世界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仁慈与公义在莎士比亚作品《一报还一报》中被放到天平的两端,而作品中对圣经原型的精心选择和运用则显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基督教精神仁慈与公义之间的个人解读.作者以《圣经》中的故事结构、人物原型与莎士比亚问题剧《一报还一报》的联系为基点,探讨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对圣经原型的变形对解读莎翁基督教精神的影响,以揭示莎翁戏剧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孟瑾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9):128-129,135
作为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重要的译者之一,朱生豪的译文集口语、散文和诗歌于一体,以综合多变的形式对原文进行了抽象和动态的改写,迎合了汉语读者的各种文学期待。他笔下的将口语、散文和诗歌结合而成的"中国式的莎剧",不仅以传统文学资源会通了西方文化,同时通过适度的欧化语体向中国读者最大可能地展示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色彩和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解读侧重于对主题中真、善、美思想的挖掘,认为十四行诗的内容歌颂了男性间的友谊.对十四行诗的文本细读揭示出,莎士比亚在诗中描写的男性之间强烈的感情超越友谊,是诗人心目中所追求和崇尚的理想之爱,是爱与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后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批评家柯勒律治称它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优秀的一部”;他甚至认为这部剧作所显示出的巨大魅力简直可以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媲美。英国二十世纪莎评家 L.G.奈茨也认为该剧是莎士比亚“最复杂”、“最伟大”的剧作。《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之所以能够强烈地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创造了安东尼这个伟大人物的复杂而丰满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自莎士比亚传入中国以来,安徽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和戏剧工作者对他的研究和传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黄梅戏演绎《无事生非》为中国戏曲与经典莎剧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拓展其表现领域提供了理论思考空间。莎士比亚的教学、研究和出版为安徽培养了一批莎士比亚研究人才,产出了一系列成果。广泛的交流活动使得安徽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扩大了研究视野,把安徽在莎士比亚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推向了外界。莎士比亚在安徽的接受、传播和融合对于展示中华文化和安徽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推进它们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出版之日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就以其艺术成就和作为了解诗圣内心世界的材料,散发着持久的魅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包括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传统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在内容和修辞上达到传统与创新的精湛结合。  相似文献   

8.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业戏剧创作进入成熟时期的作品,它虽然不是莎士比业喜剧最高成就的标志,却也是属于他的那些最脍炙人口的喜剧之一。 《第十二夜》以丰富的内容和别出心裁的剧情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使它在世界戏剧舞台、电影银幕上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生动的活力。 《第十二夜》作于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第一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莎士比亚最好的悲剧《哈姆雷特》出现的前一年。此时,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己进入了成熟阶段,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认为声乐艺术,具有大量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总是深深根植于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之中,这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往往可以借助于现代传媒技术,来实现超越历史、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极为广泛而又深远的文化意义,催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审美意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切文学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民族地域之上。但真正优秀的文学又必然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超越时空是一切文学具有永久和普遍生命力之表现。钱钟书的《围城》即具有这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这不朽艺术魅力的获得,在于作品卓尔不群的艺术品格。作者以超越意识为调控机制,选择透视国人文化心态的艺术视角,并把这种“透视”物化为艺术实体,使人在审美的艺术享受中引起思索、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