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一种崇德重义、重个人修养的伦理传统,西方文化则具有浓厚的崇科学、重客观的理性色彩,文章从修身、齐家、治国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精神--"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在个体、群体乃至整个民族精神层面的显著差异.中西两大文化体系各具特色,互有优势,都对各自民族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代,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彼此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将有助于各自文明与社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是亚里士多德的至理名言,明确而深刻地表述了公正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公正所以是一切德性的总汇,是因为公正是最完满的德性,是因为德性是灵魂的公正秩序,是因为公正是城邦的共同利益。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的思想,为我们确立公正的地位,培养公正的品质和公正行事的习惯,树立了千古流传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和文化脉络中,"道"既指自然万物生成本原、运动规律,也标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伦理秩序的本体规定以及道德实践的总体原则;"德"既表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也涵指人们基于天道、人道基础上的自然本性之德和个体心性之德."道"、"德"分别指称和对应于客观世界特别是伦理世界中的形上本原实体和人文价值理念.思想家们对二者意义的相互贯通及其辩证关系的寻究,孕育"道德"范畴并赋予其深厚的文化涵蕴,使其兼含伦理与德性、事实与价值的意义,奠基中国道德理性主义精神和文化的发展.作为本然性形上本体与应然德性价值相统一的"道德"范畴及其理念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体系的思想精粹与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4.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之义、基本途径、政治保障、根本目的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陈染的<私人生活>来进行论证这样一个观点"意识形态"与"历史性"从未真正地"终结"和"退场",无论作家对它们进行如何的"弱化"、"忽视"、"改写",都很难将"大时代"、"大背景"、"大社会"真正彻底地予以抹去;并在陈染独特的"个人幻想经验"的"重述"中,解析日常生活的政治内容及如何让小说的潜本文成为一则"公共政治寓言"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切实有效地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认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引导教师以创新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是"两课"教学落实"三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一种符合中道的品质,因此,理解亚里士多的"中道学说"是理解其德性论的关键所在.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并不是一种纯粹数学意义上的过多和过少的中间量,而是一种不同主体根据具体情境通过实践理性而选择的行为的相对正确性.中道的相对性并不会导致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因为德性已经决定了中道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只有具有实践理性的人才能在具体行为中找准中道.这一学说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德性的行为培养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双重强调,体现出了亚里士多德时人的完善所需要的道德关系的深刻自觉.  相似文献   

8.
"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怎样进一步落实"请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思路的问题,文章认为,进一步搞好制度创新,加快建好微观经济基础,提高"请进来"与"走出去"的质量,建好社会保障体系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镜子说"从古希腊"摹仿说"衍生出来,经马克思恩格斯赞赏,被列宁所接受.列宁借用"镜子"概念,从辩证唯物主义维度,改造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了"反映论"文论.  相似文献   

10.
冷战以来,国际范围内的军事性的影响渗透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军备扩张政策和军备竞赛,在本质上表现为军事机构的作用与机能的扩大,或将暴力工具作为统治和权力的手段加以使用。为了确保欧洲及世界和平,和平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他们针对和平研究对现实政治影响较小的状况,提出现实和平的构想,使之尽可能获得持各种价值观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支持,使和平研究保持其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双重特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大力推进高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切实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大散文"与"艺术散文"是当前散文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两大理论主张,它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虽然如此,它们却也有相通之处,即它们都重视散文的艺术魅力。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优劣参半,为了共同的目标,它们理应并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3.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该参照教育部的教学建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渗透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日语复合句中有大量的有属文,有属文的组织结构中必须有形式名词.常用的形式名词有"こと"、"の"、"もの"3种.本文通过对大量例句的分析,论述了各种类型的有属文与形式名词"こと"、"の"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体”或“本体”是张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张载通过“体”与“本体”,从不同的层面规定“气”范畴,论释自己认定的事物本原,建构自己的哲学系统。在张载的著作中,“体”与“本体”的范畴的意蕴并不完全相同,需要深入地解读与辨析;这种解读与辨析,既需要注意张载著作中“体”与“本体”范畴出现时的语言环境,又需要注意张载建构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理论追求。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对张载哲学中的“体”与“本体”范畴的误读与误释,从而正确地论定张载哲学的旨趣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都曾经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但二者的表现形态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非一端可尽。本文就意识形态领域观察,论述了明显不同的一点,即:西方突出表现为从神到人,而中国则突出表现为由圣到凡。文章并对中国形成此种特点的根源,从中国管制架构即政权、神权、教权(教化)相互关系的基本传统,和明中叶以来心学空前昌盛的客观形势,以及王学左派的独有特质所提供的契机等方面,做了扼要的分析,具体阐明了从圣到凡的转化轨迹。  相似文献   

17.
元代史学领域的"华夷"、"正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元代史学领域的"华夷"、"正统"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华夷一家"观念在元代中后期于思想领域所获取的主流地位,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作为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他们在批判传统包办婚姻的同时,大力张扬自由恋爱,对自由恋爱的内涵、价值、伦理要求及其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对现代情爱观的形成和人的近代化进程有其积极作用,但思想中某些方面也表现了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既需要大学生本人提高思想认识和能力,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学校的培养、政府政策的落实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治国之道,其主题是"德治"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高瞻远瞩,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德治"观.这是在我党实施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治国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