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大学教材、进大学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对于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必须要有特殊的针对性.要针对这个学生群体总体上的开放、浪漫、活动多、交际广、重专业、轻视理论的突出特点,把规范的学习制度作为"三进"工作的立足点,把丰富的活动载体作为"三进"工作的切入点,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三进"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高校"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总结和吸取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成功经验,可以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近几年来,我校社科部"两课"在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医学院校的特点.本文从"两课"教育教学规律的角度,回顾总结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开创新局面 ,必须提高对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必须优化“两课”教学体系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两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必须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形成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机制 ;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让邓小平理论真正在大学生头脑中扎下根 ,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从而达到邓小平理论在高校“三进”的理想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中 ,西南民族学院化学系认真抓好“三进”工作 ,即邓小平理论要“进课堂 ,进教材 ,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积累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经验和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是党中央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重要工程 ,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十五大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指示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 ,强调邓小平理论要“进教材 ,进课堂 ,进学生头脑”(简称“三进”)。进学生的头脑是“三进”工作的目标 ,而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则是邓小平理论能否进大学生头脑 ,使学生真信、真学、真用的关键环节 ,也是当前“两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结合讲授《邓小平理论概论》二年来的体会 ,试论如下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前提要使…  相似文献   

6.
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特点提高"两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院校部分学生存在着重专业、轻政治,有个性、表现力强,文化水平较低等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以下称"两课")教学实践中,南京艺术学院有意识地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从而提高了"两课"教学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艺术院校邓小平理论学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以下称"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国家教育部要求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三进"工作的核心和宗旨是"进头脑",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增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从高校教学实际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广西大学党委高度重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组织骨干教师立项专题研究,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单独开课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组织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文集>.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既重视进"课堂"、进"教材",更重视进"头脑".进"头脑"的关键是学生的"内化",而社会实践正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环节.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将科学的理论运用到火热的社会实际之中,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目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普通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并提出以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深化高校“两课”改革的主要任务,把“三进”工作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贯彻这一精神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基本标准、“进头脑”的内容和“进头脑”的途径的探讨,以求使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9.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