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技术创新障碍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向经济转化的过程可分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规律和运行机制。造成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的原因 ,在知识经济阶段主要表现为科学共同体独立性的缺失 ,不能对知识创新提供必要的评价和激励。在技术创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完善 ,企业没有追求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动力。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社会评价体系应该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沿海地区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已经形成中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领跑者现象。沿海地区崛起过程中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高技术、高增益、高损失为特征的风险产业将逐渐占据现代产业的主导地位。沿海地区民营科技企业掌握的工艺创新信息和处理手段还不足以形成规模和有序的动力机制或良性的激励闭环,推动沿海地区民营科技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沿海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基本制度在形式上接近中国企业组织创新的目标模式,走在制度创新前列。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政府总体上的教育和科技投入水平及其经济后果,却忽视了政府层级结构可能起到的激励作用。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教育和科技支出竞争会影响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知识创新激励,从而影响到各地区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水平。特别是,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负的溢出效应,即一个地区增加自身的教育和科技支出会降低邻区的创新,这就可能导致各地区之间的恶性创新竞争,可能会影响总体创新和未来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国家和企业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国促进科技创新的多维度法律群包括: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法律、规范政府R&D投入的法律、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法律、激励创新主体积极性的法律、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法律。在阐释美国以法律促进科技创新的成效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技创新法律体系、增加科技投入、挖掘中小企业的创新潜能、健全税收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以法律推进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直接关乎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经济效益,因而对科技人才创新行为形成机理的研究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命题.研究表明,组织激励与创新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情感型激励、工具型激励对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在构建和完善激励机制时,不仅要关注情感型激励和工具型激励,还要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产生高效率低成本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科技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杠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内生联系。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对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内生驱动器,加快构建长株潭一体经济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增强聚集效应、创造科技创新扩散机制是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区域社会信任、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体系为区域内各主体的经济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市场环境、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制度环境,为激励企业创新活动、促进区域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以促进区域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领跑者。在沿海地区经济崛起过程中建立民营科技企业以知识资本为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体系,构筑企业基于创新网络的动态区域竞争优势体系,构造民营科技企业制度创新的源动力优化体系,创造企业基于发展优势的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模式,是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区域社会信任、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体系为区域内各主体的经济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市场环境、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制度环境,为激励企业创新活动、促进区域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以促进区域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建立了财政激励、金融支持和工业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并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激励、金融支持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激励和金融支持均能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政府给予企业的税收补贴比率需保持在合理区间。另外,法律制度环境、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度既是一种控制,也是一种授权。企业科技创新需要这种控制和授权,以解决创新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问题。中国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开始形成,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培养,则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2.
种子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传统的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种业科技创新体制无法适应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要求。种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使科学技术和成果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当前我国种子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所发挥的作用太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主要受困于法律地位、人才、科研体制、经费等问题,要改革传统的创新模式,使种子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必须从政策法规、财政金融、科研人才、知识产权以及协同创新等方面为种子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3.
如何从国家的层面上加速科学技术转移的进程,无论对科技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是对技术创新的实践探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我国技术转移仍然存在着:有效技术供给不足;企业技术需求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科技中介组织体系不健全等症结。笔者提出改革科技体制中的成果激励机制来增加技术有效供给、大力扶持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以及建立健全技术中介体系等加快我国技术转移步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分析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科技管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影响,并提出了增强高校科技创新的科技管理对策:加强学科建设,增强高校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建立高校创新科技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造就科技创新的硬件环境;建立高校科技推广体系,形成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是影响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重要政策导向。目前,国内大学侧重于大学教学和科研的评价研究,但对创新能力转化的研究欠缺。从科技创新投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科研制度的安排、市场转化机制4方面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地区6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高校既要加强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投入,也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其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企业解放生产力发挥着重大作用,因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在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博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供需双方动态博弈模型,并针对单一价格和差别价格的科技成果转化博弈进行分析表明,科技成果差别价格反映了科技成果价格与质量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技企业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驱动者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研究开发的重要参与者,科学评价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在分析国内外新区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研发投入、研发基础、研发效益和现代科技四个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评价系统的可靠性;根据评价系统测算出现阶段雄安新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与成熟新区科技企业的比较,发现其短板和不足,力图为决策者科学合理评价、管理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发展能够拓展制度效用边界,制度变迁可以构建科技创新的激励环境。科技与制度基于双向互动交流形成协同演化的创新系统,二者向彼此施加的非线性作用存在多重反馈的可能性。当前,制度变迁落后于科技创新步伐、制度设计背离科研工作实际、制度施行局部不协调等问题凸显,导致科技发展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协同演化步伐放缓、路径偏离社会需要、层级冲突加剧,协同发展效力损耗严重。为了维持科技与制度协同创新系统的开放与远离平衡态,需从制度系统入手,疏通创新系统要素流动的制度通道,制定科学高效的制度管理系统,统一地方与全局的利益战线,保障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双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与京沪粤苏浙等发达地区相比,山东科技既有优势,也有"短板"。山东的大中型企业具有较丰富的科技资源,大学与科研院所数量多;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活动不够活跃,高技术产业发展整体滞后,企业创新产出能力薄弱。山东建设创新型省份,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大学与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主体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着力促进创新行为主体间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为探究区域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是否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基于GLOBE文化模型,从三个维度研究区域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利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文化的不确定性规避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区域文化的未来导向、集体主义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均显著为正。(2)在民营企业中,区域文化的未来导向越强,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就越强,而在国有企业中,这种调节效应不显著。(3)区域文化的不确定性规避越强,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就越弱,这种调节效应在民营企业中仍然显著,但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企业和国家制定创新策略时,应当考虑地区文化的差异,采取更加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