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选取山东省4所高校1050名大学生运用应对方式问卷、集体效能问卷以及SCL-90心理症状量表施测,研究集体效能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男生与女生SCL-90总分,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 独生子女在合理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理科生与文科生在心理健康、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2)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和心理健康得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负相关。(3)多层分析表明,宿舍水平的集体效能负向预测了心理健康;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负向预测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升集体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运用应对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来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大学生完关主义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与应对方式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完美主义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完美主义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女生条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2)大学生担心出错和条理性与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存在显著相关。(3)完美主义高分者在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四个分量表的得分与完美主义低分者存在显著差异。(4)担心出错和条理性两个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成熟型应对,担心出错和个人标准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不成熟型应对和混合型应对。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性格倾向对应付方式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587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应付方式问卷》和《莱曼和科尔斯太特的内向、外向、中间人格对照表》进行施测,结果为:⑴不同性格倾向的大学生在幻想、合理化、退避、求助、自责几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⑵不同性格倾向大学生中,男生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⑶不同性格倾向的大学生多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方式应付挫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运用SCL-90症状量表,对重庆市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离异家庭大学生与完整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不同来源的离异家庭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和偏执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跟随不同抚养者的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焦虑、敌对三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四年级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得分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在其它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法:采用元分析方法研究2000年至2013年间139篇采用SCL-90测量中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结果:(1)贫困和普通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d在0.26~0.46间,95%的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2)男女贫困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的绝对值d在0.01~0.21间,其中躯体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95%的置信区间包括0,其他因子不包括0;(3)城乡贫困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差异的效应量的绝对值d在0.004~0.11间,除偏执因子其他因子效应量95%置信区间都包括0;(4)经济区域与焦虑和精神病性的性别差异效应量d有显著正相关(r=-0.34、0.42),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的城乡差异效应量d有显著负相关(r=--0.56~0.74).结论:(1)贫困和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不大;(2)男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3)城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4)经济区域是影响男女、城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大学生羞怯与消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羞怯量表测查了某省高校的449名大学生。结果表明,羞怯与消极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羞怯与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子(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中的求助、自责、幻想因子对消极生活事件与羞怯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羞怯与消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并且应对方式对消极生活事件和羞怯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职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职医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量表法对262名高职医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高职医学生总体上趋向于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而不是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心理健康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除了在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的应对方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幻想、自责方式。结论高职医学生不同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应对方式量表和清华大学白羽等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天津市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与网络成瘾倾向呈高度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网络成瘾倾向呈高度正相关。自责、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76名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和恐怖;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8个因子上,老区农村初中生均存在极其显著年级差异。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学习压力和支持利用度对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心理健康的调研,分析来华留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提出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量表(ASSIS)对南京市5所高校500名学历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38份,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这5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中国大学生常模。得分次序为:偏执﹥其他﹥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焦虑;留学生在ASSIS的7个因子中的得分次序为:想家﹥文化冲击﹥歧视﹥其他﹥内疚感﹥安全感﹥接受程度。结论:南京市高校来华留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可,但存在年龄差异、国籍差异、宗教差异及来华时间差异,且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山西省太原市某民办高校118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教师最常用的压力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和自责.与国内常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求助、合理化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幻想、退避、解决问题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对1995至2017年间319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547 259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以及亚群体间差异。结果表明:(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有8个SCL-90因子均值与年代显著负相关,独生子女8个因子均值下降0.25~0.59个标准差,非独生子女8个因子均值下降0.29~0.6个标准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在23年间均呈现小幅度改善的趋势。(2)独生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最全面,其后依次是非独生子、独生女与非独生女。(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提升,两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变化。(4)普通元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漳州戒毒所83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戒毒人员在总分、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维度上的得分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女戒毒人员在SCL-90上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戒毒人员(P0.05);来自城市的戒毒人员在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因子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戒毒人员(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吸毒年限和经济状况的吸毒人员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针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策略,提高其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山西省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主要是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上,大一、大二学生比大四学生更多的使用问题解决,而大三学生比大一学生更多的使用自责,并且应对方式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胃的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243名少数民族护理实习生进行无记名自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中SCL-90得分除恐怖因子分低于中国青年组常模(P=0.00〈0.05);敌对因子分与常模组无显著性差异(P=0.806〉0.05)外;其他七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其中以强迫因子分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结论少数民族护理实习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压力大、文化程度低、对专业满意度低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476名少数民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状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身体症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男生在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男生有显著差异,留守男女生在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上有显著差异;七年级的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差异,九年级的在对人焦虑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在性别、年级、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监护人、不同住宿地点、父母任一方外出等方面均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工科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12名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进行问题调查。结论:工科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在性别、培养方式、婚恋状况、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支持在性别、来源地、婚恋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各因子与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研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应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利用方面,刚进入毕业班的学生表现了更多的顾虑(64.1%),临近毕业阶段63.3%的学生感叹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岗位不足;男生的合理化因子高于女生(t=4.355,P〈0.001);一般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等消...  相似文献   

19.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SCL—90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有其特点 ,较为复杂。问题较突出地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 ;民汉差异存在 ,少数民族学生在偏执方面尤为明显 ;性别差异不显著 ;各少数民族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 ;不同办学模式、专业、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探究人口统计学因素对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校有效开展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对上海3 572名本科新生进行团体纸笔测试,结果表明本科新生躯体化、社交攻击、抑郁、依赖均分性别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本科新生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社交攻击,冲动均分差异显著,不同家庭所在地本科新生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均分差异显著。可见,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的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