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50年1月下旬,解放战争在云南尚未结束。陈赓将军遵照毛主席关于“敌逃必追、追必到底、不歼不止”的作战方针,命令我13军组织轻装部队,依靠傣族人民的支援,在滇桂黔边区纵队(简称“边纵”)第九支队和卢汉起义部队配合下,穷追猛打逃过元江的国民党残军,力求把敌人消灭在国境线内。当我军追至澜沧江边的橄榄坝时,发现敌踪。但澜沧江水流湍急,江面宽阔,过江没船;江两岸,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敌情不明,道路不熟;部队不懂傣语,怎样取得群众的支持?回到指挥所,师首长召开“诸葛亮会”,请大家献计献策,研究如何渡江追击敌人。就在会议正进行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罗平     
《中华魂》2007,(4)
罗平位于云南省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素称“鸡鸣三省”之地,是东部沿海地区入滇的大门。面积3006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区面积2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时期滇桂通道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文献及实地考察材料,阐述了元明清时期滇桂间的主要通道。认为元代以后,随着云南与内地交通干线的改变,滇桂通道变成云南与两广之间的省际通道,它对疏通云南与两广之间的贸易,发挥着重要的商道作用。滇桂通道经过壮族聚居地区,还对壮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不久,我又开始拿起搁了十四年的笔,满怀兴奋地写了各式各样的文章,其写中得最多的是有关中共云南地下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的题材。四年来,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的短篇小说有十二篇,革命回忆录四篇,两者加在一起,有二十多万字了。据我听到的,在看过我这些作品的读者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有一本刊物登载了我描写边纵斗争题材的文章,在大理州一个县的新华书店里,很快被一抢而空。这当然使我很高兴,也使我很受鼓舞,哪一个作者不希望自_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呢!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反映,主要是在城市里一些文艺界的朋友中。他们为我惋惜:为什么不再去写过去那种边疆兄弟民族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5.
彝族有五百四十五万余人(1982年),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等省区。  相似文献   

6.
成昆线和南昆线在西南构成了一个坐标系通过铁路支线和公路经纬网络,把桂、滇、川、黔四省区联成一片,形成了“两线一片”的开放态势,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开放格局。攀西因具有特殊的资源和产业优势,而在这个新的开放格局中,将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锷在昆明“重九起义后”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针对云南在地缘政治、社会民生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外交困形势,蔡锷以“建设”为目标,重在“安边”,同步实施政治、社会、经济三方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改革,主动缓和与英法方面关系,使革命后的云南快速恢复秩序。为更好应对持续的边疆危机,为云南的发展争取更多外部资源支持,蔡锷又提出了修筑滇桂铁路、完善边地治理、组建西南军事联盟的“谋边”设想,试图将云南一隅之发展与国家整体治理战略相融合。蔡锷“治滇”在促进云南现代化转型、西南边疆稳固和五族共和理论发展上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但仍在革命的彻底性上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8.
“布努”(布努瑶自称)作为瑶族众多支系中两大主支(盘瑶和布努瑶)之一,共30多万人,主要聚居在桂西的都阳山脉、红水河沿岸的都安、大化、巴马和南丹等县,以及桂、滇、黔接壤的岩溶地带。关于布努瑶的源流,或因历史资料的缺乏而难以寻觅,或以“盘瓠之后”一言以蔽之,或主张源于“古越人”、“濮人”,至今仍悬而未解。  相似文献   

9.
滇桂交界地区彝族“跳弓节”调查与分析张莉萍分布在云南、广西两省(区)交界地区的彝族,自称“芒”、“芒佐”。当地人称之为“白倮倮”或“白彝”,乃因其男女老少喜着白色上衣而得名。白彝聚居的村屯主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者祥屯、达腊屯、念毕屯,三屯人口总...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存在一个包括西南地区木材、滇铜、黔铅、川米、犀象、药材等物资的“西南资源东运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东西部跨区域调配,形成一个庞大的东西转运系统工程。其中,“滇铜京运”工程对云南铜矿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云南地区、长江和运河两岸交通与城镇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沿途地区民工和下层官员增收的机会。其消极意义是增大了云南、长江和运河沿线地区行政管理负担,地方政府、官员用各种手段侵占运铜经费,用不法手段弥补亏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运河沿途的正常运输和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11.
研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战略,既要着重宏观总体规划,又应顾及微观经济决策,体现和适应当前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趋势。初探西南数省(区)经济发展现状,笔者倍感强化联合开发西南民族经济之必要.七多七少的现状纵观包括川、滇、黔、桂等省(区)经济发展概略,必须正视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尚待开发的严峻现实.从一定意义上看,“七多七少”正是这一现实的“多棱镜”折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贵昆经济带所处三省 (自治区 )———桂、黔、滇和北京、上海、广东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出南贵昆经济带引进外资的障碍因素主要是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特别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不发达 ,开放度、劳动力素质较低。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疑聚着人类发展史的信息,可以为研究它产生时各民族的生活特点、思维模式、自然环境及语言特点提供宝贵资料。可以说,地名是人类发展史积淀在语言中的“活化石”。 云南史称“滇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自庄跻入滇,汉武帝降滇置郡到明初沭英随傅友德率军入滇屯田至今,凡二千三百多年,云南各民族共同开发这块蛮荒之地并创造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滇文化。云南十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类型来看,瑶族文化可分为铜鼓文化和长鼓文化两大系统。即布努瑶族系的铜鼓文化和盘瑶族系的长鼓文化。此文不是论述瑶族文化问题,而是根据我在桂、湘、黔、滇等省(区)瑶族地区调查收集的资料,略述布努瑶地区铜鼓分布、历史、打法、社会作用和收藏等问题。瑶族地区铜鼓的分布和使用的历史瑶族,全国有一百四十多万人,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五个省(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滇味”食俗的表象例证小吃与民族菜系切入 ,论证了其文化底蕴及产业开发价值 ,指出云南是照叶树林及亚洲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滇味”食俗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结晶 ,因此在对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中 ,有广阔的产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雪松 《百姓生活》2010,(5):39-41
原本情投意合的一对大学生恋人,因为小面馆年轻老板娘的加入陡生情变 今年26岁的曾芹,出生在云南昆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滇桂黔石油勘探公司的普通职工。2002年9月,曾芹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重庆一所高校读中文专业。  相似文献   

17.
滇桂黔三地(州)是指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它们地处三省、区的交界,总面积约为867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825.23万人,包括壮、布依、汉、苗、彝、回、瑶等十几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24%。三地州处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带,均为三省、区的贫困地区;“少、边、山、穷”集中地概括了它们的共同特  相似文献   

18.
南昆铁路的建成 ,既为西南地区增添了一条交通大动脉 ,又在西南地区构筑起了一条纵贯滇、黔、桂三省区的经济新走廊。它直接影响和带动了沿线人口经济格局的重组 ,但这种重组过程不应该一哄而起、各自为阵 ,而应加以科学的引导 ,力求实现重组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文萃与信息     
赵延年谈云南民族地区特点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延年在云南省民族、边疆工作会议上说: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要注意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和产业特点。他着重谈了云南民族地区的特点问题:①喀斯特地区。认识这种地形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是一项很大的任务。滇、桂、黔三省区已有一个协调小组和课题组,但研究重点在农业,建议把工业、地矿也包括进去。②滇西地壳断裂多,新构造运动强烈,在断裂带往往形成矿藏富积区。滇中裂谷沉积层很厚,很可能富有非金属矿藏。③振兴南方丝绸之路。云南是中国大陆和中印半岛的结合部,历来是中外交通的要冲,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就通过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具体研究振兴南方丝绸之路问题。④立体气候,立体农业,这是云南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仡央语族群的历史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仡央语支是侗台语族属下的一支新设立的语支,包括仡佬、木佬、拉基、布央、普标、拉哈等语言,使用仡央语言的“仡央语族群”分布在黔滇桂及越南北部地区,本文通过比较古籍文献资料,认为仡央语言与古代百越语关系密切,现代“仡央语族群”来源于古代百越.又通过与台(壮傣)、侗水、黎三支侗台语言比较,发现仡央语言与黎、临高、侗水等现代并无接触往来的语言具有许多独特的共同成分,从而确定“仡央语族群”是古代岭南一支百越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