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以江苏与浙江两个省情相似的省份为研究对象,详细比较了两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总体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两省在新能源方面的主导产业明显,江苏是光伏和风电,浙江是光伏和核电。江苏在光伏产业上居于强势地位,而浙江的核电发展比江苏快。江苏应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支撑,抓紧对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确保光伏和风电两大新兴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对核电站的投资建设,增加核能开发比重;统筹江河湖海资源用好水能;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特别是沼气的普及率。通过高位均衡发展,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新能源并网问题一直是阻碍新能源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能源并网问题在国家层面上是新能源消纳问题,在地区层面上是电网建设不足,而在项目层次上则是全过程管理不贯通。为提高新能源并网全过程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新能源并网存在的问题,梳理出新能源并网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建设、并网验收及运行、协同保障系统四部分,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并网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具体的权重值,为新能源并网全过程管理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以及CO2、SO2、PM2.5排放量等数据,利用关键词提取和政策力度的方法量化分析新能源产业政策,并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政策的环保效应。研究表明:新能源产业政策侧重点依次为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太阳能和风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政策力度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与之相对应,新能源产业在政策侧重和政策力度较大时发展较快,继而降低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回归模型进一步证实新能源产业政策产生了显著的环保效应,而且具有溢出效应,即本省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也会降低邻近省份的CO2、SO2、PM2.5排放量。因此,应加强政策内容的导向作用,提升政策力度,合理匹配政策内容与政策力度改善大气环境;同时各个省份应该加强地区间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协调,共同减少碳排放、联合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4.
在精准扶贫以及电能替代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对于仍在建设中的分布式新能源扶贫,势必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为了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实施基于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的电能替代战略,不仅可以避免新能源的重复建设,解决弃风弃光的难题,而且可以实现集中式新能源精准扶贫,促进电能替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美两国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两国的贸易冲突也不断加深。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比较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数据,以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等为例,能够分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中美两国的对外政策以及贸易关系的影响。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摩擦冲突不断,但同时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究其原因,既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又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上,应该加强战略互信,重视跨国能源公司的作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风电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央风电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风电开发政策涉及到风电开发全过程,包括风电场工程建设规划、风电场前期工作、风电场建设和风电上网四个部分。针对当前出现的风电弃风弃电现象严重的现象,中国风电开发政策将重点强调风电发展规划的内外部协调、就地消纳以及配额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200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内地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进行测度,并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新能源产业聚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我国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最高,其次是广东、山东和辽宁等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聚集程度最低;(2)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即:新能源产业聚集度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光伏发电的实际,建立基于实物期权的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评价模型,考虑市场条件、技术条件以及上网电价政策的不确定性,应用最小二乘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求解。分析中国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价值与最优投资时间,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市场变化与技术变化对投资价值与最优投资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现在的光伏发电投资环境不足以吸引投资者的即刻投资;非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波动性的提高会增加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价值,但会推后项目的最优投资时间;技术变化漂移率的提升可提高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价值,而技术变化的波动率则降低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价值。因此,国家应该一方面提高电价补贴,增加研发投入;另一方面维护光伏发电市场条件和技术发展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区位熵测度中国各省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水平,发现各省份集群水平的差异较大,空间上呈现由东到西的递减态势。因此,基于区域创新和产业集群理论,采用201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因素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的投入及产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资金投入的作用大于人力资源投入及创新产出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区域创新投入对产业集群水平的提升作用呈现倒U型特征。因而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统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引导区域创新能力高的地区攻克核心技术、区域创新能力低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电力转型发展是能源革命的关键。以电为中心、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重点是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也是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长久之计。当前,我国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存在错位,新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发电企业处在生产环节,电网企业处在分配和流通环节,国民经济处于需求侧。电力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相互匹配,才能保障电力再生产的高效运转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故推进我国电力行业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需要从发电端、电网端、用电端和储能端四个环节共同发力,保障新能源“发得出”、“送得走”、“用得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2001年和2006年中国30个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总体上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非参数检验方法证明了财政支出效率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各省级政府应该保持适当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应适当向中西部不发达省份倾斜,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农村能源转型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以陕西关中C县F村生活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为切入点,构建起基于“碳源—碳汇”平衡及“碳中和”评价框架的“零碳乡村”实践理念,通过对427户农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走访,掌握第一手数据及资料,对F村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村农户的炊事、取暖等生活能源仍以煤炭、秸杆、柴薪等固体燃料为主,可再生清洁能源使用量几乎为零;农户环保意识强但环保常识匮乏;结合关中地区资源禀赋特性认为,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替代传统能源具有可行性,户均安装分布式光伏规模2.34千瓦即可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和零碳化,户均安装分布式光伏5千瓦,不仅能实现能源自给,还有具大的收益空间;F村商品性能源碳排放比例高于非商品性能源,其中,散煤燃烧碳排放占比在47%~50%之间,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代替传统的秸杆、煤炭、柴薪、煤电等,可为环境减排1 225.6吨~1 436吨的CO2,环保性能突出。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中国31省份的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用面板结构工作文件分析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较低,技术利用水平不高,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多数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较低,且表现出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应加大粮食生产技术的支持力度;城镇化的实施能促进中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西部地区却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渐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受,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分析四川省碳排放的总体情况以及在降低碳排量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减排约束下四川省应该积极发展水电工业,合理发展天然气产业,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新能源,并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推进碳减排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相结合,制定有利于低碳能源发展的电力价格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寻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差异性,促进政策配置的合理化,是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举措。以中央政府和15个省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为基础,运用政策计量分析和政策内容分析方法探讨政策的发布时间、发布部门及政策类型,描绘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差异,进而探讨政策差异的内在根源。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发布政策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策;政策发布和主管的部门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存在“脱节”现象,加大了政策落实的难度;产业政策的类型、侧重点在不同地方各有特征,高收入地区更倾向于需求侧政策,低收入地区则以供给侧政策为主。中央政府应在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地方政府合理调节“供给”和“需求”两类政策结构,因地制宜,有针对地实施差异化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6.
创新和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绿色创新效率可被视为衡量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而从省级层面和地区层面实证分析其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目前大部分省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不高,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2)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对FDI具有负向的挤出效应,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对FDI具有正向的拉动效应;(3)环境规制强度和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同时提高能够吸引更多FDI,环境效率和创新效率提升的合力作用明显,说明环境管制和绿色发展不能一刀切地实行“关停并转”,应当同时考虑技术创新和创新发展。这些结论启示我们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应注重绿色创新效率,彻底转变发展思路,加快提高自生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化阶段,RCEP成员国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增量市场。在分析中国对RCEP国家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的基础上,选取2012~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得到中国对RCEP国家的出口效率及出口潜力。结果表明:RCEP成员国经济规模、双方人口规模、共同语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正向影响;成员国班轮航运连接水平、政府监管质量和非关税措施等改善会促进贸易效率水平的提高;中国对RCEP各成员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效率逐年提高,但成员国之间存在异质性,与越南、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出口效率较高;中国新能源汽车贸易极具潜力的RCEP成员国市场是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优化配置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DEA模型评价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17年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对各省份2017年的产出不足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一些省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三大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总体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协同变动,东部地区的总体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协同变动;纯技术效率对总体技术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为提升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应从宏观层面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从中观层面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从微观层面优化高校内部分配。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个地区电源结构布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传统的火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分布不均衡,给我国的资源优化配置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少、规模小,都是按照项目逐一审批,采用的是项目定价的方式。新能源发电作为应对未来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关系到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它可能在目前来看对一些市场主体是不公平的,但是不论是任何一个市场主体愿意还是不愿意接受,都不能阻止它的到来,因为这是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对新能源政策及其对跨区跨省电力市场交易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产业被认为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自2011年起,欧美相继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发起了4次“双反”调查,辽宁的太阳能产业受到了很大影响,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辽宁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