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文化经济"既包括文化产业,也包括文化事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由此,拉动文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大众提高文化消费和加大文化贸易出口。文化经济发展的思路主要是围绕民生办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市场办文化,引导促进文化消费;围绕出口办文化,重视扩大文化贸易出口;围绕繁荣办文化,扶持规范文化产业;围绕项目办文化,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当代企业文化的主流.我国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呼唤并推动着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和发展.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从政治型、行政型、依赖型、外生型转向经营型、自主型、内生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伦理人"、"单位人"向"能力人"、"社会人"的转型,转型后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培育企业价值观、树立人本理念、重塑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家精神等方面.通过转型与创新,才能重塑石油企业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柳州市作为典型的传统工业城市,也正处于发展压力和加快转型发展最为关键时期,加快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结合区域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形态、工业文化等实际,强化和实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类型——文化创意旅游突破发展战略,将文化创意旅游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推进领域,此举推动了柳州经济结构转变、升级,使文化创意旅游业成为柳州城市特色化和产业化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4.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独特的地域环境、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基础。这种特征是内部诸多因素集聚而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旅游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赋予旅游多元内涵,"文旅互动融合"发展模式的经济转型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和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5.
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制度与文化的各自更新变化使得传统社会中制度与文化的内在对应被打破,制度与文化的冲突成为这一时期两者关系的主流。但是透过这一冲突本身,在实际上,转型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程度直接导致了这一冲突的产生、发展与解决。经济的发展引起两者在原有相互适应基础上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而趋于尖锐和激烈,而经济的高度发展最终又使两者回复到新的相互适应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现代化、数字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经济理性和市场化主导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凯里市作为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苗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策略推动下经历着深刻的文化重构,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开拓民族文化产业化转型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曾经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推动着台湾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制造业行业进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台湾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成为了微利行业,发展前景黯淡,转型升级就成为台湾制造业面临的必然选择,将知识、智慧、创新等文化创意要素注入到产业之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通过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性质和功能。台湾制造业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把创意元素植入到制造业中,成功实现了转型,推动台湾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大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主流文化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是针对本土现实而发生的事变,是中国本土文化历史发展的自身推进需要和结果。在中国,主流文化即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最基本的文化生态语境,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承担者和推动者,探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主流文化是我们必须首先关注的最主要的本土文化基因。据此,本文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进程中主流文化的种种嬗变与特征,以及由此对整个文化转型的规范与推动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作为通用型技术,通过市场规模效应以及与大数据、物联网的有机融合,能够充分释放技术外溢效应,推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转型。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能够有效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产业升级、传统消费向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升级、物理基础设施投资向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为了最大化地发挥人工智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效应,需要切实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东强西弱"的格局以及产业化和商业化水平不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产生《金瓶梅》的年代,正是中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出现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显现转型态势的年代,《金瓶梅》及时描写了这一转型态势中出现的冲突与裂变,流露出作者对这一转型态势的忧虑。作品描写商人西门庆采用情利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经营策略,使其商业资本迅速积累,家业经济迅猛发展。然而,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西门庆愈来愈变得逐利、贪婪、纵欲和霸气,传统的仁爱、亲情、道德、法律、天下情怀等文化观念在金钱利益的冲击下日渐衰微,最终使得经济的发展随着文化的堕落和生命的枯竭而万劫不覆。与之相应,《金瓶梅》中的花太监府、王招宣府等家族也同样演绎着血缘亲情文化丧失下的富贵家族走向破落的一幕,从而表现出一种对人类处于社会转型文化时期的关切与忧患:经济的崛起如果失去向上文化的支撑和导领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乃至堕入谷底,又通过西门庆家与韩道国家的衰而复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亲情文化比钱财和经济兴盛更重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驱动当代经济转型,而文化产业的实现依赖于文化消费的开展。因此,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转型之间都具有重要的内在联动关系。实现文化消费之动力效应的关键在于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统筹文化消费市场的要素配置,即注重配置的创意性,平衡协同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兼顾市场需求的城乡平衡,并从本土化与国际化双向推进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低碳模式转型中存在着悖离经济伦理的现象,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阐述了经济伦理的构建是推动低碳模式转型的重要保证和内在动力,得到了坚持生产伦理,发展低碳经济;坚持消费伦理,倡导低碳生活的结论。经济伦理的构建能引导、规范低碳经济的发展,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升级,既能抓住转变发展模式,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也能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贝叶文化与文化立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文化是傣族人民在传说农业社会中创造之堪称人类心智范式的古典型和谐文化,至今仍有现代价值.但今日它已很难成为促进现代经济成长的文化支撑.因此,西双版纳州既不能丢失贝叶文化这一根基去搞现代化建设,又必须推进贝叶文化的现代转型,将其提升为现代型的和谐文化,推动西双版纳州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分析了历史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阐发了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并且对东亚经济的崛起和"四小龙"腾飞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沿着"个体行为系统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内部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外部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的分析线索对"转型人"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将"转型人"与"转型经济"有机连接起来的是"个体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正是这种"动力传导机制"帮助"转型人"从"转型经济"体系中获得并积累行为动力,从而激发并挖掘出"转型人"的创造潜力;而"转型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自觉建构和转换也不断地将个体行为动力传导到社会系统,进而不断地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就,尤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期间,经济转型取得明显的成绩。但随着经济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公众对国家社会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展经济转型下的社会保障工作,则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审美经济催育人类文明新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人类经济发展史就是由"生存型"经济不断向"优存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一种涵盖体验经济和转型经济的大审美经济已经起幕.基于实用的大审美价值链的创造,正在成为新的经济运行的主动力.这种新形态的经济,其总体特征是以大审美经济为杠杆,逐步实现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同丰富,进而推动人类文明和个体人格的大转型.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的独具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兴起,民族传统文化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转型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以及大众文化商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再创造,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傣族泼水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国家权力通过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参与,实现了自身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绿色企业文化是全球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导向功能的文化。发展绿色企业文化,是经济发展转型和适应"绿色消费"浪潮,抵制金融危机冲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发展绿色企业文化,应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环保部门评审。  相似文献   

20.
胡成胜 《南都学坛》2012,32(3):130-131
低碳伦理作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自律性行为规范,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经济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奠定经济转型的思想先导、催生低碳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动政府管理部门出台低碳法律法规、促进企业积极转换生产方式、激发民众低碳生活的自主性,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