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礼貌是普遍性现象但其具体内涵以及人们理解和评判礼貌的标准又与特定的文化紧密相连,如果不做任何变通,原文与原文化中的礼貌语言在译文与译语文化中可能与礼貌毫无关联。通过将语用学领域中对礼貌问题的研究成果批判性的运用到分析过程,将礼貌置于文化环境中,并选取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礼貌用语的翻译实例进行探讨,指出礼貌用语的翻译应充分考虑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差异,以是否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为原则做适当变通,从而完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礼貌得体的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语言能力的一种表现。本文运用礼貌原则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在不同情境中(如拒绝、抱怨和请求)的礼貌策略以及实现这些礼貌得体效果的语言手段,如模糊语言、答非所问和过去时的距离感而产生的间接性等,为礼貌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本文从英汉礼貌语言现象出发,以对比的方式,通过两种语言的人交际过程中对“礼貌”语言选择上的差异,结合东西文化背景的阐述,论证了礼貌语言具有文化特性。通过对礼貌语言的研究,提高礼貌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及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以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基础,依照Blum&Kulka等学者对言语行为三层面的分析方法,对广义的汉英语不满言语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九种汉英不满言语行为使用的礼貌策略,并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礼貌的顺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对礼貌现象的考察说明礼貌具有顺应性。礼貌的顺应性是指在交际活动中,处于不同心理状态的交际者根据语境变化选择适宜的礼貌策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忽视礼貌的顺应性是礼貌原则存在不足之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礼貌虽有普遍性,但礼貌原则下的各准则的重要性因文化、社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礼貌用语进行对比,找出两种文化在遵循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各准则上的差异,以及言语交际过程中对于礼貌原则的不同侧重点及其文化根源,以达到减少交际误会、更好地实现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英汉礼貌的语用与文化价值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文化价值差异为主线 ,对英汉语礼貌原则及几类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礼貌方略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以启示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选用得体的礼貌语言 ,避免语用失败 ,保证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礼貌原则和语言教学分别属于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范畴。如果将礼貌原则应用于语言教学,则可达到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有机统一。而对于英语课堂这一特殊的语言环境来说,语言既作为内容又作为工具在课堂上加以应用,这对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增加了难度。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英语课堂教学礼貌用语,课堂教学注意礼貌原则对提高课堂用语的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并通过一些典型的语言用语的分析,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英语语言体系的学习,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通过把礼貌原则和英语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寻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而轻松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让学生热爱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及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制约会话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国家的人们遵循不同的礼貌原则.比较英汉文化中礼貌语用准则的异同,可见双方的共性是目的层次上为他人着想、表现手段上委婉曲达;双方的不同之处主要存在于表达手段和优先遵循准则上.针对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积极学习和了解彼此双方的礼貌准则,交际过程中向对方靠拢,采取适应对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礼貌和请求是语用学中讨论的比较多的两个话题.本文从翻译的角度出发,比较汉英文化对礼貌的不同理解和请求的不同实现形式,并综述了研究礼貌的不同途径.汉英文化礼貌特征的共性决定请求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可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网"中题名含"礼貌语言"的论文,基本上可以分为本位研究、领域研究和对比研究。本位研究主要从礼貌语言、礼貌原则、礼貌语言主体、功能和运用等角度进行研究,考察表明,其研究存在重复、不妥、"抄袭"等问题。实时小结,不仅可以总结研究的得与失,拟定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还可以避免因时因地,因各种客观、主观原因而造成的过失或错误;更可以发现研究中的不良现象,及时给偶尔灵魂出窍者以警醒,使之不至于越走越远,从而使研究远离污浊,回归纯洁,使学术研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近十几年来,中西方学者对礼貌言语行为之对比分析已取得了一些成就。文章从礼貌研究的观点入手,回顾了与礼貌概念上中西方的差异和冲突有关的研究,并探讨了对于礼貌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恰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汉礼貌差异与礼貌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中外学者对英汉礼貌现象的研究成果,比较了英汉礼貌现象和礼貌准则的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围绕英汉文化冲突较大的敬谦辞、亲属称谓语、日常礼貌用语、对称赞语的反应等几种礼貌差异,结合英汉、汉英翻译实例,探讨了实现礼貌对等翻译的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术研究中的普遍性、确定性与预测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礼貌现象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复杂无比,它涉及社会现实、社会生活结构、社会成员的生存哲学乃至人性等问题.从礼貌1与礼貌2之间的区分入手,质疑该区分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将礼貌问题纳入知识论、方法论与科学哲学的视野,可以从一个侧面探讨学术研究中的普遍性、确定性以及预测性等诸多复杂问题.其中,普遍性是研究者自己虚构出来的一个原则,它在自然中根本就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它并不是现实的模式,而只是我们思维的一种模式.现实世界高度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预测似乎不应成为学术研究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和合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话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在交际中要遵循合作原则,但在具体语境中却可能由于礼貌而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求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委婉语用一种愉快的方式或动听的话使受话人产生愉快的效果,这虽然表达了礼貌,却往往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的准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关联顺应模式对话题转换与礼貌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指出:话题转换表面上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但本质上话题转换既可以是不礼貌的,也可以是礼貌的——不礼貌不是话题转换的必要特征。话题转换的礼貌与否取决于听话人对该明示行为进行推断所取得的最佳关联对他本人所处物质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顺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乐记》在孔子之前和孔子及儒家的"中和"之美思想基础之上,多层次论述了乐的基本审美评价准则——"和",将"平和"之美作为乐的最高审美价值取向。但是《乐记》所追求的平和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不是纯粹的美学意义上的价值取向,而是与礼密切相联,具有深厚的礼的意义。本文试探讨《乐记》追求平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国际交流等学科涉及到的语言功能、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礼 貌原则、国际交流“语境三分说”等语言学理论,分析了英语会话交际中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言功能、语用功能、 文化内涵、交际层次等方面,并提出了培养英语会话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礼貌原则"对句子的表达要求出发,依托一定规模的语料库,以"V一下"格式为例证,考察"小量义"格式的语用功能,认为现代汉语中"礼貌原则"的表达和"小量义"格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500个例句进行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句和数据,验证了本文的观点,即现代汉语中"小量义"格式一个重要语用功能是表现"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20.
面子观是一种礼貌现象,它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面子保全论”反映的是以个人主义取向为主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而与荣誉、地位紧密相连的中国人的面子观则反映了以群体取向为主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差异及言语策略,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