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编辑出版工作中总编辑(主编)的决策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从哲学层面上讨论了总编辑的决策问题,论述了总编辑决策活动的哲学内涵、决策活动中决策人的哲学品格以及科学决策活动中蕴含的哲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一个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然而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对哲学有很深的误解,哲学被人瞧不起。导致这种后果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思维活动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改变这种困境的出路在于从思维活动的层面规定哲学发展的方向。实质上,哲学是继承、完善、变革和创新思维方式的思维活动。哲学恩维活动总是从经验思维活动开始,在此基础上,人们发展出理性,形成创造真理的理性思维活动,而后用批判性思维去开拓哲学思维活动的新境界。这要求我们,在中国进行一场思维方式革命,开出一块原来未曾进入过的空间,对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做出科学回答,创立时代精神的精华,再造哲学发展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其本身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文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现实生活包括公共活动领域和私人活动领域两个方面。公共活动领域问题的实质就是公共性问题,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也就是对公共性的关注。对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性问题加以思考,是哲学最重要的使命。关注公共活动领域是哲学的一个必要的维度。所谓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不应仅仅是向私人生活回归,更重要是向公共生活回归。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通过政府改革来解决公共性问题或危机为标志的公共活动领域的当代转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言语活动论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核心理论.其创建者А.А.列昂节夫在继承俄罗斯维--列--卢学派理论的基础上,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活动观出发,提出了言语活动过程的动态发展理论,并在活动与意识相互统一的原则下,阐释了言语活动的动机目的性、意识控制性、社会文化性和动态结构性等特征,为其理论的实践应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理解和划分企业管理活动,细致分析了管理的内涵和组织活动的含义.参考管理职能理论中关于组织活动的观点,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企业管理活动与企业其它活动的异同,明确了企业策略与企业常规的含义,进而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了分类研究.最后提出以三种企业常规为联系的中介,通过三类管理活动之间联系机制的有效作用可促使企业持续成长和永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因身体活动不足导致体质健康下降。文章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参与障碍为手段,设计为期 9 周的干预方案,对 60 名女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探索促进女大学生身体活动的实践策略。结果显示,从个体、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对女大学生施加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课外高强度身体活动,增加通行时长,降低静坐时长。基于此,提出女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策略:个体方面以学校教育为依托,注重理论知识与运动体验感提升,挖掘个体内部动机;物理环境方面通过精准投放及科学管理锻炼设施,协调校园建筑环境规划与布局,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身体活动提供环境保障;社会环境层面以团体性支持为手段,组建团队、举办活动,为女大学生参与身体活动营造情感支持氛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理论涉及到了现代纯粹哲学探讨的那个有关认识批判的原初性问题,即马克思哲学与以现象学为代表的现代"纯粹哲学"相融合,只不过这个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被遮蔽状态,是隐而不显的。基于此,本文以胡塞尔现象学基本原理为参照,对马克思的"感性活动"理论在纯粹哲学论域内所隐含的认识批判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揭露。  相似文献   

9.
管理是以经济为目的,还是以人为目的,这是困扰人类管理活动的重大价值问题.作者从管理活动的本质规律入手,初步探讨管理效益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为管理与伦理的结合提供有效的理论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践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本文试图从生存论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实践,从而揭示出马克思哲学对整个传统哲学的超越,凸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特征。马克思从对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分析入手,揭示了人和自然的原初关联,揭示了人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性的存在,揭示了这种活动导致异化又最终消除异化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现代西方哲学影响深远。但是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的现实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所以不可能仅仅停留于唤醒人们的生命体验和个体意识,而是要通过批判的、革命的实践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反思是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中思考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的思维方式.哲学反思对于艺术活动的意义:引导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流向,彰显艺术活动的意识形态机制,维系艺术活动的民族个性.西方哲学反思传统与中国哲学反思传统存在明显差异,应该互相尊重.在现代化进程中,黑衣壮文化系统的哲学反思守护着山歌艺术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现象的背后隐含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患和水土流失与黄河中游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古代有森林生长,曾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周秦时期过度的耕垦和砍伐造成了目前地表支流破碎、沟壑纵横难以治理的景观.沙漠化这一自然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结果.森林的人为破坏是造成降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环境史研究应立足于纵观人类与自然的角度,去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生存目的是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决定了实践活动的阶段性发展和周期性过程.它作为逻辑动因,推动实践活动形成由探索实践、创造实践、变革实践和生产实践构成的实践活动动态结构.实践活动的周期从生存目的开始到生存目的实现,周期性地发展不断地完善和重构着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越来越成为人类的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生态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价值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生态观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亮点,代表了一种人类对自然更为深刻的理解方式。传统技术创新活动核心追求的是经济价值,但在后现代主义生态观的影响下,技术创新有必要实行价值转向追求技术创新活动的生态价值;用经济学以外的其他学科尤其是对人与自然实行整体关怀的哲学来关注技术创新活动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在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我们需要将技术创新活动终端从市场扩展到生态环境。为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需要提出多种措施来推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生态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5.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人的自觉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重要标志。对人来说,目的总是活动目的,活动总是目的活动。活动目的与目的活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掌握理论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并不断地在人类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人类实践中这一问题的无法回避性和它对人类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直接相关性,使其在处于人类知识体系金字塔尖的哲学领域中被概括为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国内哲学界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实践概念未能从学理上解决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的实践本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依据当代科学的发展状况对社会性生产劳动过程是从理论研究活动到工程技术设计 ,再到直接生产物态性客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感性操作活动这三种基本的劳动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不仅是同工人和农民所从事的感性操作活动一样都是社会的实践活动 ,而且是比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劳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感性操作活动更高级、更复杂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 ,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活动理论看网络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活动理论是理解和构建情境脉络中活动的有益框架,分析活动理论对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活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对网络合作学习的内涵、特点及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活动理论指导下,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是以感性活动为基本原则,并在贴近洞察现实世界的存在基础上与思辨哲学划清界限。在这一思想史事件中,展现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理论旨趣,以及持守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良心,这是我们在现时代发展马克思哲学应当履行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在何种意义上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唯物主义”的?它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哲学有何区别?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表现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从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概念入手,能够获得满意的答案。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感性”理论的批判,扬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感性直观”,确立“感性活动”的原则,并把感性活动看作人的生存方式;从感性活动观照物质,从而建立“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感性活动本体论“,它开辟了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来追寻“存在”意义的道路,从而完成了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凸现了新唯物主义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