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它包括产业的本地联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力要求、企业的衍生等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包括资源共享效应、信息溢出效应等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产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不健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人才结构欠缺合理性等问题,必须从文化、制度、人才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会给行业内部企业以及区域经济带来诸多集聚效应,如降低交易成本,解决行业就业问题等.本文选取零售业作为产业集聚研究对象,并以北京市零售业为例,对北京市零售产业集聚水平以及零售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产业集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来源于其区域内部的竞争和合作,进而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集聚企业的创新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可以为上下游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较低的交易费用、生产专业化和知识外溢等好处.同时,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区域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文章在分析产业集聚优势的基础上,筛选了产业集聚识别的科学方法,运用区位系数(LQ)对常州制造业进行了纵向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并提出了该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集聚机理的尺度分异整合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活动空间集聚是有尺度之分的。文章从企业—厂商、产业—行业和区域—地带三个尺度研究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认为在企业—厂商尺度上,空间集聚特点是企业增长和空间扩张,作用机理是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在产业—行业尺度上,空间集聚特点是企业的空间邻近性,作用机理是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在区域—地带尺度上,空间集聚特点是产业的区域复合,作用机理是区域外部规模经济。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不同尺度作用机理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理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研究了中国四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发展状态,从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优化发展政策、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整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产业集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零售产业性质及资源特征视角,分析了零售产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特征,利用赫芬达尔指数与基尼系数考察了外资进入下中国零售产业集聚的变动趋势,并把外资零售企业国际化行为放在中国零售产业集聚的二维空间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零售企业国际化行为是影响中国零售产业企业集聚趋高、区域集聚趋低的重要因素,影响的主要路径是店铺扩张与人力资源竞争。  相似文献   

8.
区域一体化引致的人才集聚与地区经济差异的关系一直是区域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该文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构建了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了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人才集聚效应在2005-2009年逐渐增强;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23个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因产业基础、人才环境等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级别、区位因素、产业因素、制度因素、历史因素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城市间的人才集聚效应差异显著,进而推动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科技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也就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为了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到合理的科技人力资源, 需要从宏观环境因素、中观组织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来研究分析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的影响因素。而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的发挥则取决于个体素质、群体数量和整体结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科技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也就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为了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到合理的科技人力资源, 需要从宏观环境因素、中观组织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来研究分析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的影响因素。而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的发挥则取决于个体素质、群体数量和整体结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是产生规模经济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对产业集聚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了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理论,实证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的作用并分析出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广西产业集聚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产业活动在空间的集中现象,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为测度广西产业集聚情况,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计算了广西产业地方专业化指数和区域分工指数,并与全国其他省、市、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广西近5年的产业集聚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广西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优势产业较少且结构不合理,同时区域分工水平较低,但从趋势来看强势产业集聚程度开始增强。根据广西产业集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品牌既有强化效应,也有弱化效应。随着产业集聚的发展,首先会出现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强化效应大于弱化效应的现象,但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弱化效应将更为明显,最终超过强化效应;而且这种强化效应和弱化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因此,政府应根据每个地区自身的特点以及产业集聚程度发展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基于浙江服装产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产业是浙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浙江的服装产业已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且集聚程度较高。浙江服装产业的集聚有效地推动了浙江服装的出口,可以通过提高浙江服装产业集聚的整体结构、加强集聚区域内不同市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主导企业在产业集聚方面的带动作用、培育区域品牌等途径推动浙江服装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并且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河北省产业集聚和人力资本的积聚为例,详细分析了河北省产业集聚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积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河北省人力资本流量与产业集聚水平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据此提出了促进河北省产业集聚水平与人力资本集聚互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金融集聚是指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参与者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该地区无论是金融机构密集程度还是金融机构的种类都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金融集聚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它们主要受到政府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在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效应主要有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金融外溢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自我强化效应;负效应则主要表现在金融资源分布不均、金融机构之间恶性竞争、机构之间的内部控制形势严峻三个方面。在区域经济增长基础上,有效发挥金融集聚效应要明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不同金融集聚模式;广泛集聚金融管理和操作人才,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和法律法规,完善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是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产业集聚现象大量存在于许多地区,促进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自产业集聚的概念提出至今,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研究。文中从产业集聚的概念与内涵、现象、形成、效应、政策几个方面入手,以时间顺序对产业集聚的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追溯了中外学者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中外学者对产业集聚现象所作的研究进行历史与现状的回顾与考察 ,有益于为区域产业集聚研究奠定基础。文章追溯了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主要评述了区位集聚论、创新产业集聚论、集聚最佳规模论及最新进展 ,指出产业集聚的学理探讨已经比较成熟 ,但有关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却进行得很少 ,为此 ,文章提出了几点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吸引和集聚了大量人才,而集群自身存在着从诞生到成长、成熟乃至衰退的生命周期规律。本文运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阐明了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的内涵,然后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的演化规律,绘制出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曲线和人才流动曲线,并为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决策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年大样本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了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国制造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但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地方化经济而非城市化经济,仅高效率的企业受益于城市化经济。集聚经济还存在产业和区域差异,沿海地区的多数产业的企业受益于集聚经济,中部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弱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就业密度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产业尚不具备集聚效应。国家应根据集聚效应的区域和产业差异特征制定区域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