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大、柔刚、阴阳——兼及爻性与卦爻辞之关系《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反映的是战国中后期一段时期内的易学面貌,其精粹大抵汇集于《系辞传》。至于《易》中之卦爻辞,则并未论及阴阳。然而若以奇数爻偶数爻、—爻—爻为标志,那末有关阴阳的先行概念,在卦爻辞中还是有迹可寻的。《易》以——两个符号画卦,诚然是很晚的事情。截至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先秦易卦的的出土资料都是数字爻卦。张政烺先生认为,数字爻卦与阴阳爻卦之间有一个演进过程。数字爻卦的发展趋势是:奇数逐渐趋向于以一为代表,偶数逐渐趋向于以(?)(六)为代表,从而  相似文献   

2.
一、小大、柔刚、阴阳——兼及爻性与卦爻辞之关系《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反映的是战国中后期一段时期内的易学面貌,其精粹大抵汇集于《系辞传》。至于《易》中之卦爻辞,则并未论及阴阳。然而若以奇数爻偶数爻、一爻--爻为标志,那末有关阴阳的先行概念,在卦爻辞中还是有迹可寻的。《易》以—--两个符号画卦,诚然是很晚的事情。截至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先秦易卦的的出土资料都是数字爻卦。张政烺先生认为,数字爻卦与阴阳爻卦之间有一个演进过程。数  相似文献   

3.
《易经》卦爻辞不是韵文,但间用韵语,这些韵语主要包括同卦诸爻用韵和同一爻辞内部相韵两种情况。查找出卦爻辞的韵语,有助于确定卦爻辞的句读和不同版本的异文,对于正确理解《易经》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5.
《周易》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经,称为《易经》;一部分是传,称为《易传》。两部分合称为《周易》。《经》中包括由八卦推衍出来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积变而成的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传》中包括对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论述注释性的说明又称为“十翼”,包括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自汉代以来,列为六经之首。它是古代思想文化的总汇,内容极为丰富,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从国内学界到海外学者对它都十分重视,形成了研究《周易》的国际“易学热”。 《周易》一书的构成分“经”和“传”两大部份。经包括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辞和解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传是对经的解释,包括彖辞上下、象辞上  相似文献   

7.
在《周易》研究史上第一次全面分析了乾坤之策数的所有情况及其概率分布 ,并且根据爻变情况第一次分析了 6 4卦中每卦的爻变平均概率情况。对乾坤之策的解释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易传》从宇宙论高度提出“保合太和”的价值原理,又结合爻位说将其向下落实为一种蓄潜戒亢、中正为吉的实践智慧。《易传》“中”“用中”的观念,集中表现在六十四卦的《彖辞传》及各卦二爻、五爻的《象辞传》中。在六爻构成的卦体结构中,初爻、四爻居于上下两体的下位,有似“不及”;三爻、上爻居于上下两体的上位,有似“过之”,均不是完美的位相;二爻、五爻分别居下体、上体的“中”位,象征处事得“中”,与其他爻相比,多得吉辞。《周易》乾卦《彖辞传》《象辞传》《文言传》传文,集中体现了“保合太和”而“中正为吉”的实践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周易》作为百经之首,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其中尤以《临卦》“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最能体现中国哲人的政治理想。深入分析《周易·临卦》下卦“兑”诸爻的两个“咸临”和“甘临”,上卦“坤”之“至临”“知临”“敦临”,可得出“仁爱”“兼爱”“诚恳”“理性”“敦厚”为中正的管理之道,巧言令色不可取。《临卦》体现的管理目标、原则和艺术对当代管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核心强调“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0.
前记《太玄》是西汉扬雄精意写成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全书结构形式处处模仿《周易》,“以家准卦,以首准彖,以赞准爻,以测准象,以文准文言,以摛、莹、倪、图、告准系辞,以数准说卦,以冲准序卦,以错准杂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  相似文献   

11.
十家论易     
十家论易郭沫若(1992-1978):《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这座殿堂一直到二十世纪的现代都还发着神秘的幽光。八卦有二重秘密性:一重是生殖器的秘密;二重是数学的秘密。顾颉刚(1893-1980):卦爻辞《周易》的中心。而古往今来聚讼不决的也莫过于卦...  相似文献   

12.
金景芳先生的易学研究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观点和学术风格,代表了二十世纪义理易学的水平。先生一直认为《周易》的价值在于它所讲的思想,而卜筮不过是它的躯壳。《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序列说明其哲学是乾坤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系辞》、《彖传》中实际都讲到了辩证法的合二而一。《归藏》与《周易》二易由首坤次乾变为首乾次坤,是老子与孔子思想所自从出的不同,表明了商周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发育成熟程度的差别,《归藏》之占七八不变爻,《周易》之占九六变爻,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先生还对《易传》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认为《周易》经传密不可分,说明了《易传》内容的构成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传统易学将《周易》分为象数与义理两部分内容。本文认为:数是与筮法结合在一起的,两象则属义理系统。筮数的作用是定卦家,象理的作用是断吉凶。象理系统主要是对人事存在和变化状态及其可能导致之结局的模拟,是古人长期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的结晶,是《周易》的实质和精华。《周易》筮法确定卦爻象的偶然性,决定了占筮结果多不能与占问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故《周易》的占筮原理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周易》卦爻辞的语法研究有助于卦爻辞的训诂。选取《周易》卦爻辞中的主谓句为研究对象 ,发现主语多省略是《周易》卦爻辞主谓句的一个显著特点 ,并主要分析其主谓句的结构、主语省略的类型、主语省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乎"为<周易>经传常用语之一.卦爻辞中," 孚"一般均指"心怀诚信",但于不同的卦时、爻位的背景下," 孚"的特点、产生、施用、效果等又有所不同.<周易>的"孚信"论,蕴涵着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古老的思想智慧.本文针对<周易>中"乎信"的思想观念展开评析,以阐明其独特的蕴涵,并进而探析其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周易》诠释历史上,中爻(即六爻卦象的第二爻、第五爻)被认为具有"中道"思想,是吉利的爻位.这一观念并不符合《周易》经文的实际,《周易》128条中爻爻辞按吉凶性质考察,可分为"吉、凶、吉凶相兼或带有前提条件的吉或凶、吉凶近于中性或爻辞不直接涉及吉凶"四大类,并非中爻一定吉利.中爻吉利观念本质上是儒家中庸思想在《周易》经文中的附会,探索《周易》本义必须走出儒家易学的窠臼.  相似文献   

17.
乾卦探索     
"乾"?是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周易》把它排在众卦之首.自东汉以还,世人对之诠释纷纭.察其言论,拘泥于以卦释卦而已,乃至各句爻辞之释义,互不连贯,缺乏逻辑联系.拙作拟从"易"与"乾"的关系着手,来展开乾卦的内涵和卦爻辞之间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8.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9.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  相似文献   

20.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 ,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 ,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 ,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 ,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 ,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 ,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 ,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 ,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 ,《大象》“乾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 ,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 ,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