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和应当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法治化社会中,在立法上对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加以保障最为根本也最富实效。为保证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应完善《义务教育法》,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制定专门的《流动儿童少年教育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公平的偏差、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社会歧视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立足于公平原则,实现城乡平等与城乡统筹,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受教育权利、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他们上学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日趋突出。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护,应改革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采取多元的办学模式,保障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的平等,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流动结构不断变化、农民流动模式发生变迁而衍生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作者以昆明市盘龙区、呈贡区等区域的农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昆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当前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形势下,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随其进城的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减缓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好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全面实施国家“普九”计划,有助于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在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合作机制、经费保障体制和实际工作成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由于"两为主"政策执行过程的缩水,民工子弟学校难以保证的教育质量以及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问题的凸显,农民工子女入学机会依然面临多重阻碍.形势要求我们采取加快经济发展,培植社会公平理念,建立长效投资体制,制定完善奖惩机制等措施来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子女应有的平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建立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形成全方位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社会关怀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由马丁·海德格尔奠基,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发展完善的哲学解释学,使解释学的发展实现了从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向.透过哲学解释学的诸多观点来看我国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并进行反思,对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方法有借鉴意义,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坚持教育公平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进城农民工的不断增加,其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无法得以保障,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结合我国的客观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从根本上实现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7617个农民家庭样本,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家庭收入对中国农民子女进城就学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对农民子女进城就学决策具有门槛效应,收入门槛值处于较高水平;家庭收入低于门槛值对进城就学决策影响不显著,超过门槛值时对进城就学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情境下农民子女进城就学的收入门槛值存在异质性,其中小学阶段高于初中阶段,跨县域高于县域内,同步方式高于非同步方式。据此,应通过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机制进一步降低农民子女进城就学收入门槛,并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差异化进城就学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子女是教育的弱势群体,是“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的交叉体,单纯的物质救济不能解决问题,权利救济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要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均等权、学校选择权、教育经费的优惠补偿权、公正的教育评价权、教育资源使用权的落实。权利救济的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建立基于常住人口的教育管理体制;设立专职的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机构;设立教育券等以增加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的投入;在现实权利的层面上切实保障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的政策和数据为例,对已有的解决流动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进行分析,试图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问题的具体政策建议:(1)政府牵头设立相关权威机构,促使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常态化;(2)制定相关的暂行法规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平等教育权利提供法律支持和机制保证;(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4)完善城乡社区环境和教育政策体系以优化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环境;(5)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农民工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开始突显,他们在城市的受教育状况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了进城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以及引起这一问题的社会原因,提出从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下的制度改革入手,突破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的受教育问题,从而为我国经齐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难的原因,提出了从政府、学校和家庭等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是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这一过程中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发展逐渐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作为其中之一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造成的.制度性障碍已经成为影响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重要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地区农民工养老保障政策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问题,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纷纷出台适合自己情况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或办法。但我国政府尚未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定统一的政策。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不尽完善,但毕竞是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突破。本文通过对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进行综述和评析,望对今后构建适合农民工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平等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承担受教育权的给付义务则是政府的基本义务之一。《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政府为所有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机会和条件的责任,但却没有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和地区政府之间承担义务教育给付义务的具体数额及比例。国务院制订的以县级政府、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制度,既忽视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先天性差异,又忽视了流动儿童分布的地区性差异,更缺乏对流入地政府承担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激励及责任制度,导致流动儿童在城市里无法平等享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只有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制度,才能帮助流动儿童有效实现其平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8.
利用随机调查学生样本数据,选取一般多元Logit模型对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进城方式和进城上学目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决策者文化水平、月收入、就业地区和职业,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教育条件、城里学校老师重视程度等,成为影响农民工初中后阶段教育需求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提升农民工文化水平,改善农民工职业流动,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和重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目前基础教育经费的拨款方式。笔者认为,应借鉴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券制度,让生源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三方共同承担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本的理论模型。教育券——作为对现行义务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补充,能弥补基础教育经费拨款方式对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真空,从制度上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外来移民工权益保护政策体系比较完善,表现为条目明晰、执法严格、重视教育培训及各参与主体的良性互动。相比而言,中国的农民工政策存在可操作性差、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力等问题。借鉴加拿大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从政策体制改革、权责利分工、社会组织培育、教育和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