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光绪时期纂辑的《铜仁府志》对女性群体的记载极富特色。尤其是对末世动乱中女性群体状况有着特殊的关注,而且较为详尽地描述了当地女性群体的文学创作。《铜仁府志》展示了近代贵州妇女的风貌,为认知近代贵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  相似文献   

2.
宁波发展文化旅游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区域发展资源,将区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是发展区域旅游、提升区域形象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宁波发展文化旅游的条件和优势,评价了其文化旅游开发潜力,提出了宁波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思路、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具体分析了秦皇岛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深入剖析了制约秦皇岛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从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打造本土文化、引入新兴文化等方面具体阐释了地域文化促进秦皇岛旅游立市的发展策略,以山海关古城开发为例系统提出了壮大秦皇岛文化旅游产业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和理性,旅游需求正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人文旅游方向发展。作为人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俗文化旅游不容忽视。本文以有着丰富的礼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长江三峡为例,分析了三峡礼俗文化旅游资源及特点,探讨了三峡礼俗文化与三峡文化旅游的关系,提出了礼俗文化旅游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双峰县文化旅游业立足县情,一套适合双峰县县情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大文化旅游体系初见雏形,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良好的发展内外部环境都为双峰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推动双峰县旅游文化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视角深入剖析双峰文化旅游带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长沙,人文长沙和活力长沙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沙的城市文化形象;以城市文化形象为切入点,从大力发展湖湘文化旅游,构建人文支点;积极推广红色旅游,为提升旅游品位,夯实旅游重点;发展会展旅游,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充分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塑造城市亮点;等四个文化点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提出了初步的策划.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旅游及其规划方略——兼论山东省泰安市旅游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分析,说明文化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并强调发展文化旅游要科学合理地规划,从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文中以山东省泰安市为特例,具体展示了文化旅游规划的要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羌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羌文化保护与开发、旅游产业的恢复与振兴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羌族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现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以解放思想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为前提、科技支撑和人才发展为核心、重点示范和产业联动为动力、机制创新和优惠政策为保障、政府主导以及宣传促销为手段的发展策略,全面促进羌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旅游业陷入寒冬,同时也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和反思.科技已成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改变了文化旅游的消费模式,而且为提升文化旅游质量提供了新动能,使文化演艺旅游、博物馆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也随之涌现.科技的发展也使人们更加倾向定制化消费、理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 ,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一条主线就是生产力。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可相应的划分不同的阶段:人类崇拜自然的原始发展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工业化阶段和谋求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阶段。综合分析可知,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具有地域性、复杂性、相关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上说,价值是一种人与对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价值”中掺杂着人的主观好恶的意识。因此,价值依人而存在。价值观是人们作出价值判断和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人们追求价值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因此,是否以人为本就成为判定一种价值观是否正确的标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该凡事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突出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突出人的核心地位。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坚持对立统一的认识观;二是坚持克己中庸的道德观;三是坚持和谐发展的社会观。  相似文献   

14.
“两型社会”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是人生存的家园,文化生态是人在融合了生态智慧的自我构建和社会构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生存状态.文化生态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的转型,而"两型社会"建设是社会转型的体现,对"两型社会"进行文化生态学思考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要关注的课题."两型社会"建设实际上就是文化生态建设,文化生态与"两型社会"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良好的文化生态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提供着丰富的资源给养,"两型社会"建设促进了文化生态的繁荣与发展,文化生态的繁荣与发展使"两型社会"得以实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志(亦称民俗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灾害民族志"是将"民族志"用于减灾防灾研究的大胆尝试。它通过对选定的灾害经历者进行田野采访,收集大量个人采访资料并进行整理。通过灾害经历者自己的表述来了解和重现灾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人们面对灾害的反应,从中总结出规律和重要经验教训,对灾害应对和应急管理人才培训很有意义。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较为薄弱,应以汶川地震救灾减灾为契机,尽早开展巨灾灾害民族志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声誉的盈余管理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层作为理性的代理人,在进行企业信息披露和报告过程中,利用其私人信息的比较优势,采用会计机会主义行为牟利的管理行为。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契约必然是不完备的,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必须利用契约执行、监督机制来保证契约执行的效率。值得注意的前提是,由于盈余管理本身是在法律和法规允许的选择空间内进行的,因此,对于盈余管理的监督机制必然是一种"私人性"的保障机制。文章以制度分析、契约理论为分析工具,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基于声誉的盈余管理监督机制的可行性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执政安全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从掌权安全、控权安全、用权安全等角度出发,分析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揭示俄国共产党在确保执政安全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在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整个档案学研究的基石。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对档案学全局性、整体性的理论进行总体性研究。对档案学的定位、学科建设、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档案学研究的对象、档案学的定位、档案学的体系结构、档案学的研究方法论等。加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对档案学进行科学定位,有利于促进档案学学科建设,有利于档案学人才培养,有利于对档案学研究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未来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应注意九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鸿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2):16-18,96
在知识粒度和知识重要度基础上,首先分剐证明了约简后的属性集的粒度等于初始属性集的粒度、约简中的每一属性对于约简中的其余属性都是重要的、约简外的每一属性对于约简都是不重要的、核中的每一属性对于核中的其余属性都是重要的等结论,进而给出了核是约简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粒度的知识约简算法——KRAKG算法,证明了其时间复杂度为O(|R|×|U|2),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校园的读书热时时代的产物,读书热带来的后果是得大于失,正确引导在学生中的读书热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