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的思维是以公理为基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运动,它要求对概念的界定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则。欧美的立法及其理论则不仅混淆了不同学科上的隐私概念,而且其对隐私的界定还有悖于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存在外延不周和法律适用不确定的缺陷。我国《民法典》及其理论上的隐私制度由于是用美国的隐私概念糅合了欧美隐私的内容,因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未来我国民法典应改变欠妥的隐私观念,以法律保护的利益为视角将隐私界定为:直接承载个人名誉或尊严利益的个人信息。这样,隐私利益就可以纳入名誉权和一般人格权中予以保护。因此,在民法典承认一般人格权和名誉权的情况下,隐私权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搜查的时间未作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夜间搜查频繁出现。夜间搜查很容易侵犯被搜查人和与其同住的人的隐私权和生活安宁权,给其造成伤害,司法实践中也确实发生了因夜间搜查而把人吓病的案例。因此,我国在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规定禁止夜间搜查。当然,在保护公民隐私权和生活安宁权的同时,也要兼顾打击犯罪的需要,法律可以设置一些禁止夜间搜查的例外。  相似文献   

3.
隐私保护的法律设计是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需统筹考虑我国数字产业的未来发展,平衡好隐私保护与数据共享,合理设计法律和政策尺度.借鉴隐私保护视角下,在数据治理中,美国、欧盟、新加坡的做法,提出完善我国隐私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理空间技术的追踪、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的能力,使之比其他技术更具有隐私侵略性,我国应构建科学的地理信息法律制度,并依法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文章以《欧盟数据保护指令》的数据处理规范模式及美国公平信息实践原则为视角,比较二者的差异,分析欧盟与美国关于地理信息隐私保护方式的区别与协调机制。欧盟和美国安全港框架下的数据处理实体原则、制度设计对于我国地理信息隐私法律体系的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构在其传统的价值观上,价值取向是隐私观形成的根源。集团主义是日本固有的价值观念,同时,西方的某些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在日本也备受推崇。两种不同价值观的交织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隐私观:他们十分崇尚群体隐私,也非常重视个体隐私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平台的崛起,隐私保护与反垄断开始产生交集。对于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存在着分离模式与统一模式两种争论。分离模式基于二者在法律目标与实施方式上的差异,主张数据隐私不应当纳入反垄断;统一模式则将数据隐私类比于产品质量或纳入产品质量的分析中,主张反垄断应当考虑数据隐私。由于数据隐私保护提升与市场竞争强化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且反垄断将隐私保护纳入其中也存在分析方法上的困难,统一模式的适用应当慎重;相比之下,分离模式更具可执行性,也更符合数据隐私保护的实践需求,是更为可取的选择。在我国数据隐私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分离模式也是我国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金融隐私权是隐私权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延伸,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以及金融机构对应的保密义务仅是金融隐私保护的内容之一。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个人信息数据日益显示出其商业利用价值,因此需要处理背后各方的利益冲突问题。良好的法律约束机制是平衡金融业经营者的信息共享需求与消费者的隐私权益冲突的有效手段。需借鉴欧美金融隐私保护制度经验,特别是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规制做法,在允许信息共享的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基本隐私权利。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隐私的数据化与数据的隐私化相互交织,个人隐私边界日渐模糊。传统对于隐私、数据的“粗粒度”保护策略已难以匹配当前高度解析化的“微粒社会”,隐私保护与利用隐私换取便捷生活的悖论进一步凸显,人们的隐私焦虑愈发严重。研究基于数据多粒度探讨隐私差序保护,将个人数据以“人格价值”“敏感程度”与“社会属性”进行分层、分级,明确隐私保护与数据合理使用的价值序位差异及边界,并根据不同层次粒度之间的序关系,赋予用户真正的管理权与使用权,让隐私保护更具针对性,数据管理更具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数据在变得更易获取、更有价值的同时,也比以往更加脆弱。相应地,有关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相关研究依然较为零散,一系列关键问题亟须探索。通过阐述消费者隐私悖论的形成与化解,梳理消费者隐私保护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顾客、技术、企业和政府多元主体协同的消费者隐私保护路径问题,构建了消费者隐私保护研究的整合框架,并揭示出未来的七个重点研究方向:(1)辨析消费者隐私保护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构建隐私应对行为合理性的评价标准;(2)基于多个视角进一步深入挖掘消费者隐私悖论的成因及化解策略;(3)加强对消费者隐私担忧影响隐私保护行为的条件及情境范围的深入考察;(4)进一步深入研究消费者隐私素养的衡量、形成及培育机制;(5)深入考察消费者隐私疲劳的前因与影响机制;(6)综合考虑各方责任与利益动态平衡,突出协同作用,深入挖掘多元主体协同的消费者隐私保护路径;(7)扩展消费者隐私保护的跨文化与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隐私保护成为质量竞争的重要维度,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因而为现代反垄断法的多元立法目的所涵盖.构筑在"知情—同意"规则基础上的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在数字经济垄断市场结构下面临有效性危机且救济迟滞,而反垄断规制数据隐私保护具有监管效率上的差异性优势.数据隐私保护反垄断规制虽实属必要,却也面临理论与分析工具革新的难题、法律适用冲突以及价值平衡困境.数字经济时代的反垄断法亟须以平台、数据、算法三元融合分析为基础进行重构,利用"共票"平衡数据隐私保护与利用流动背后的利益关系.在监管科技理念引导下,政府需要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赋能竞争规制机构,构建敏捷型反垄断智慧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由与隐私保护历来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在现今收集新闻的技术手段日益先进的信息社会,这一矛盾与冲突更是加剧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反狗仔队法》对美国传统隐私权法加以改造,以革新的方式去应对变革的技术,通过运用法律去影响其他的行为约束方式,以间接的方式来保护隐私。这一思路和制度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隐私权之隐私范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护隐私权已是众望所归 ,但是基于各种原因 ,人们对隐私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偏差 ,这不但影响着目前隐私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 ,同时也会造成网络环境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冲突 ,所以 ,隐私的范围界定是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本文在总结传统隐私范围的学说基础上 ,比较分析中外学说的区别 ,结合网络隐私权的特点 ,将网络隐私归纳为四种 :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 ,个人活动与私事 ,个人领域 ,其他涉及个人生活安宁与秩序的隐私 ,并提出详细的阐释与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通过建立完善的健康隐私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和健全的健康隐私信息保护机构与组织来保护个人健康隐私信息,形成了其健康信息隐私保护特点,对我国个人健康隐私信息保护立法、健康隐私信息保护机构与组织的建立以及完善大数据条件下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规则等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不仅受到企业的青睐,而且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但这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挑战,现行的个人信息保护策略(告知与许可、信息模糊化、信息匿名化)似乎都变得不可行。在大数据时代,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着力点应聚焦于:改变个人信息收集的"个人许可模式",让数据使用者承担责任;推行新技术"差别隐私",用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加强互联网个人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各类移动APP层出不穷,用户个人信息成为移动互联网多个参与主体抢夺的目标,个人信息保护成为网络时代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尝试通过立法,保障网络上的个人信息。本文通过调研55个中文移动APP和20个英文移动APP的"用户隐私声明"文本内容,发现中文APP明显存在"用户隐私声明"文本框架不完整、服务商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的告知义务不规范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位置服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位置隐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位置隐私具有不同于传统隐私的间接性、潜伏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基于位置服务环境下的位置隐私以信息数据为载体,通过位置隐私侵责任权构成要件的分析,明确个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第三方数据利用者的侵权责任。探讨由技术、法律、行业等角度构成的保护措施,以求扫清因位置隐私问题而引起的基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是在欧美隐私自主与言论自由的博弈中产生和发展的。基于文化传统、历史缘由、现实考量等原因,一些欧美国家虽然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被遗忘权对于人权保护的重要作用,但各国对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的法理逻辑取向并不相同,欧盟针对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策略明确赋予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被遗忘权,而崇尚言论自由的美国并未将个人信息被遗忘权认同为普遍法律权利。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的再定位,应当立足于在隐私自主与言论自由博弈的衡平中探寻价值理念上的交集,协调"公益"与"私益"的冲突,坚持"目的和约定优先"原则,规范相关权利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论隐私权     
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法律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隐私权包括隐私保密权、隐 私支配权和隐私保护权。在处理好隐私权与知情权关系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在我 国有关立法中承认隐私权并对其予以完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人类基因草图的完成和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人与人在基因上的不同,因此人类的隐私也就到了基因的层面,为此,我国民事法律应明确基因信息属于隐私,并应该对基因隐私进行了严格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发展产生数据自由这一新兴诉求,数据自由与重在管制的隐私保护的冲突日渐显现并逐步加剧。从法律角度看,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理顺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内在机理。通过比较研究和规范解释发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将数据纳入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范围,即赋予数据以言论保护,同时发展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或者标准,框定数据自由的范围和管制的限度,这一系列举措证实了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可调和性。总体上,研究美国法上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相关判例和规则,可为我国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