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逐渐形成了以《可再生能源法》为主、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为辅的较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但是,国家在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法律法规不齐全、综合性较差、内部条款不协调、立法级别低、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通过落实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及政策保障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立法和政策体系、协调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与政策和其他相关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关系、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坚持和完善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和公民参与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构建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推动新时代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综合能源系统可开展多能源相互交换,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耦合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具备清洁、高效和灵活等优势,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消纳。为深入探究耦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选型配置,本文从经济、系统安全及环境3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赋权,利用平均排序法对简单加权法、优劣解距离法、和谐性分析法和多准则优化妥协决策法等四种多准则优化决策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排序,从而确定最优配置方案,促进综合能源系统的长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的正外部性特点,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对其进行价格管制,以保证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目前主要的管制方法有固定价格和可交易的绿色证书两种政策。从理论的角度对固定价格政策和绿色证书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政策的本质都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阐述了两种政策对资源配置的不同作用,以及对技术多样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严重关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推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一主要的法律制度和促进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结合《可再生能源(电力)法》,阐述了可再生能源证书的注册、合格发电站的认证及证书的创制、形式、登记、转让和失效制度,着重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证书的运行机制,进而提出在可再生能源电力传输基础设施、法制环境和市场运行机制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中国实有必要推行强制性可再生能源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哈萨克斯坦政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建立并完善了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法》为核心,包括其他相关国内立法与相关国际法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使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制度和政策环境不断得以优化.目前,哈萨克斯坦大力开拓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不仅加入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而且在一些重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上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我国在与哈萨克斯坦对接"绿色丝绸之路"与"绿色桥梁"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并利用哈萨克斯坦的制度资源,积极深化可再生能源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剧增,传统能源的不足导致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已成为保障能源供应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科技攻关和能源建设的重点,国务院批准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各类可再生能源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河海大学可再生能源研究所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结合学校的学科方向及科研力量,将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抽水蓄能、生物质能五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其驱动因素区域异质性的研究有利于决策者做出合理判断,从而制定差异化的对策。使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的全产业链及气候因素着手,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差分GMM、系统GMM和偏差校正LSDV方法分别对全国和地区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消纳目标、经济和人口因素、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程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电力调出量及气候因素在全国模型中都表现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化石能源的使用、火电占比、环保支出和电力调入量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呈负相关。地区模型中,化石能源的使用及气候因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对化石能源依赖较高的省份,化石能源的使用会促进当地可再生能源发展;气候因素中降雨量会促进水电大省的发展,而日照时长则阻碍其发展;对于光电大省,日照时长则表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旋律,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是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现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徐州市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重点,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煤炭替代资源,做大做强非化石清洁能源产业,是保障徐州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可再生能源首要性和优先性的充分认识,德国选择了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战略,并提出了积极的能源转型方案。明确的上网电价、灵活的电力市场以及多领域市场开拓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道路上取得明显进展。能源转型也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其中成本、技术及利益调整等难题也困扰着德国。中德两国面临着相似的能源与环境挑战,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对推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缓解中国能源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4省409户农户连续两期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系统方法,对中国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仍以秸秆和薪柴等传统能源为主,但其消费量和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太阳能和沼气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但2012年在可再生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仅为7.55%。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家庭经济水平、劳动力价格、当地能源市场发育程度、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可再生能源消费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等众多优点,大规模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目前能源环境问题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基于EnergyPLAN模型结合京津冀电网的实际情况,构建京津冀地区2016、2020、2030三个未来能源系统场景,定量化分析目前能源政策下未来京津冀地区各种形式的电源发电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为达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中等情景和高等情景,现有政策中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很多省份也制定了适合本省省情的相关条例和政策法规,靠着可再生能源高新产业的发展,一跃成为经济强省。贵州省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由于现有法律政策不足,可再生能源研发还面临一些问题。完善与制定适合本省的条例法规,有利于发掘适合贵州的可再生能源,改善本省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包含多条反馈回路、多个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系统并展开分析。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系统是以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为研究对象,考虑能源消耗结构、交通运输方式结构、环保投入等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子系统,同时也是包括多种能源和节能技术的能源子系统、包括多个减排技术的环境子系统、代表经济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子系统。通过对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对节能减排技术方法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28日,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发布了《能源战略2050——清洁、可靠和经济的能源系统》报告,提出了德国至本世纪中叶能源发展路线图。本文梳理了该能源战略的要点,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和电网发展,从统一规划、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经济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和德国各自的特点,以期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近现代能源史上经历了两次能源转型,即煤炭取代柴薪、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导能源的能源变革。当前,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国际能源转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奋力赶超,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通过厘清能源转型的概念,归纳前两次国际能源转型的规律,总结出国际能源转型的成功经验,为当前中国的能源革命战略提供指导;同时,以动机动力、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经济可行、政治意愿五要素作为分析框架,建议中国需要根据特殊国情,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业部对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的统计,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薪柴、煤炭、小水电传统能源转变为依靠可再生生物能源、沼气、水电、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局面,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进而探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促进农村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被确定为中国重大战略选择。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基金具有政府公益性基金的法律属性。中国应当根据其法律属性,本着“以人为本、平衡协调和社会责任本位”的人文理念,尽快建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制度,并从基金的管理机构设置、渠道来源、分配、公示、监管等实体及程序方面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为促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强大的动力,是引领清洁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水平、碳排放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合理度及化石能源消费量等数据,通过STIRPAT模型,综合考虑横向空间维度及纵向时间维度,就中国省域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的碳排放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的正相关的特点。(2)总体而言,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对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区域而言,西部地区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中占主导作用。(3)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以及化石能源消费则显著增加碳排放量。提出促进区域化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弃风弃电问题以及寻求供求平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模型并分析了其对潮流计算的影响,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对电压的影响以及风力发电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最后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