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网络,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传统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由于具有高同质性、弱社会互动性和内倾性特征,并不能在社会互动与融入过程中提供创造性的支持,单纯依靠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会造成城市融入的"内卷化"。社会理性兼具实践性与主体间性,并将自我认知、关系协调、社会评估、策略优化等涵括其中。因此建构社会理性导向下的城市社会正式支持网络,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提供新的秩序规范与异质性社会资源,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2.
创业进入路径的分化,必然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对于社会网络利用方式的转变。基于对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复制型创业和跃迁型创业两种不同进入路径中创业者对其社会网络的使用和效用,以及不同创业进入模式与初创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资金获得与生意获得过程中,复制型创业者和跃迁型创业者对于社会网络的使用具有差异性;社会关系网络使用的最重要作用是获得生意,并以此对首年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先前拥有销售或管理经历、且受过更高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更有可能选择跃迁型创业模式,同时相较于复制型创业,他们展现出了更好的长期发展和利润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或泛家族社会关系网络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网络的完整与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败.笔者在对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与返乡农民工创业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价值构成要素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网络价值,得到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社会网络条件,最后给出了基于自致和帮扶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网络重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日渐发展壮大,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由于身份不被城市接纳和对乡村的不认同感,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的结构维度,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经济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往往交织在一起,并随打工经历、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和方向性。据此提出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创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难以通过正规金融途径进行创业融资,其创业筹资较为依赖民间借贷。社会资本具有共享信息、分担风险、平滑消费以及改善决策等作用,可以促进民间借贷。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交网络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河南、黑龙江两省765份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获得民间借贷,从而更可能进行创业行为。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里安家立业。然而,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排斥,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社会资本的缺失,称为内因;二是社会体制的阻碍,称为外因。因而,需要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社会资本、破除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性壁垒、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层面去消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融入城市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满意度的测评,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融入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城乡二元体制差异、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过窄以及社区社会力量支持的不足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现实阻滞因素。因此,建议政府、社区、居民形成合力,从消除制度体制障碍、创新基层管理方式、提升社区接纳度和扩展社会支持网络入手,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大军中最具有活力的生力军,是未来10到20年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需要学者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国家在政策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购房行为意愿,以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采用稳健性回归的Probit研究方法,得出如下结果:在社会网络的框架下,首先,强关系削弱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其次,弱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但其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其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房行为意愿及城市融入有内在的促进作用;最后,探讨了社会网络与文化程度以及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得出,提高文化程度或收入水平能降低强关系的负效应;但与弱关系之间无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大军中最具有活力的生力军,是未来10到20年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需要学者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国家在政策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社会关系网络在就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将最终影响到就业的质量.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匮乏,就业质量偏低,其中就业质量受社会网络阶层差异的影响最为显著.网络阶层分布越广,工作收入越高,工作满意度也越高,与雇主的心理契约达成状况亦更佳.此外,网络规模越大,工作满意度越高.而网络紧密度与工作收入、参保概率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社会资本存量,最大程度发挥社会资本的效用,笔者提出若干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镇稳定居留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为揭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稳定居留和返乡就业趋势,采用全国1023份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二元和多重定类Logistic模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居留稳定性影响因素、未来流动意向和返乡创业意愿。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打工目的是收入挣得而不是居留城镇和市民化;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居留稳定性影响具有两面性;农村产业不具有就业吸引力,大城市难以立足倒逼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归田;打工中见识和自省提高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研究提出协同推进农业转型和农村新型工业化,成立乡村学院培养紧缺人才,整合各类扶持资金支持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支持市民下乡和能人返乡创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彻底融入城市是我国社会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但这一进程受到制度排斥和农民工自身素质双重因素的制约,作为市场机制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关系着制度支持和农民工个体作用的发挥,其完善与否一定程度上强化或弱化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能力。试图创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保障分析模式,分析社会保障对此过程产生的影响,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证分析发现,由于社会网络“趋同性选择”的制约以及返乡后自致性社会网络的“断裂”与 “失灵”,返乡农民工在创业生存性阶段主要依赖于先赋性社会网络,但随着其返乡创业由生存性阶段向成长性阶段的转变,先赋性社会网络的作用随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逐渐,而自致性社会网络的作用逐渐显现并呈增强的趋势。同时发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能力对先赋性社会网络的生存性创业绩效与自致性社会网络的成长性创业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实践中应充分调动其社会网络的经营与开发能力,在维护业已建立的先赋性社会网络的同时不断构建与拓展自致性社会网络,从而提升返乡创业绩效,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团组织作为党领导下先进的群众组织,如何采取有效的途径凝聚新生代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和团组织发挥其应有的职责,意义重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的方法,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团组织凝聚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加强道德文化建设;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扩大团组织覆盖面;三是推进维权服务,竭诚人文关怀;四是实施教育培训,积极促进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网络对于资源获取的积极意义入手,探索社会网络转化为创业绩效的路径。运用SPSS对182份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社会网络各维度对农民工创业绩效的提升发挥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不同社会网络维度对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2)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部分通过创业能力的中介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帕特南对于社会资本的分类,本文将黏合性社会资本操作化为社会组织参与和社区活动参与两个变量,并探讨了它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影响。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个人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黏合性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的确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参与社会组织越多,80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越强,但对90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则没有显著影响;社区活动参与越多,80后和90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均越强。这体现了黏合性社会资本在团结农民工、凝聚人心和增进社会融合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组织在90后农民工中的吸引力不足也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过于频繁的离职行为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同时也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基于组织支持和互惠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证检验了组织支持感、城市融入感及互惠与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负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城市融入感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倾向对城市融入感与离职意愿的关系具有强化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城市融入感在组织支持感与离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也即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水平越高,城市融入感的中介作用越强.文章首次测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互惠倾向,并且验证了微观企业的组织支持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结论为用工企业更好地理解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行为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为寻找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实现路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是中国媒体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也恰好是最早的一批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开启城市历程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传播环境,尤其是城市传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化社会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不可忽略的时代背景。媒介的全方位延伸深刻地嵌入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他们城市适应的过程。媒介的影响力则渗透、延伸至整个过程中,从心理认知、思想观念、生活能力、现代性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其城市适应的方式、状态与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包括初级网络和次级网络,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初级网络仍然是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心理融合三个阶段,初级网络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最初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要达到真正的社会融合,需要在初级网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建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