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宏观环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时,企业对不确定性的感知能力能否帮助企业发挥抵抗风险作用?能否将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转化为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文章探究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感知程度对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企业层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等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程度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机制分析表明,从外部融资视角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的增加可以通过缩小信息不对称与减小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企业内部管理视角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的增加能够通过增强企业战略积极性和提升绿色认知能力来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企业外部地区特征与内部自身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地区创新活力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对于非重污染、社会责任表现较差、自身风险承担水平较低的企业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政企互动关系发挥的作用发现,国有企业与政府环境规制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拥有更强的绿色创新能力,而政府环保补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充分。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企业需要充分把握市场信息与市场机遇,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需要积极缩小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地区创新活力,针对不同地区与类型企业实施经济政策;政府应当完善经济政策平稳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正确认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给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发挥好政府调节作用,加快实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增长极,迫切要求依托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探究绿色技术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识别绿色创新的节能减排渠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节能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有效路径,但“减排效应”存在明显的遮掩效应;因技术异质性和城市区位异质性,不同特征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虽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性。应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推动绿色创新协同发展,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完善产学研绿色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节能减排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3.
产业链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以2007-2021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产业链中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同群效应,并且该结论在进行了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基于信息传递的学习与协同效应及竞争争胜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链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主要是由下游的客户拉动。外部稳定的经济政策环境是促进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重要情景因素。当企业处于成长期、企业高管绿色环保认知水平较高时,产业链中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联动以及政府补链、强链、延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认识技术创新的特殊性是建立符合客观规律的科技—经济系统-体化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指导政策的基础。技术创新既是技术实用化、应用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在运行机制上,表现出运行于研究系统与经济生产系统之间的第三系统的运行特征。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正逐渐替代传统的技术创新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的着眼点。为此,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依据矿区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和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绿色技术的创新绩效与扩散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趋强化,绿色技术逐渐成为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将绿色技术和一般技术加以区分,构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通过检验绿色技术创新的绩效判断经济利益是否已成为绿色技术扩散的有效驱动力量。基于中国1991-2010年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形关系,并求得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发生转换的转折点,针对东、中、西部地区比较了各自转折点发生的时间,发现东部地区“U”形关系出现最早,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创新的法治化是指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使得绿色技术创新进入法治状态并转化为法治实践的一种动态外化过程。从法治理念维度来看,绿色技术创新所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创新驱动理念是其法治化开展的重要基础。从法治状态维度来看,完善的市场制度与科技体制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外部的法治环境,保障了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出法治的状态。从法治实践维度来看,激励机制与社会参与机制通过政策落实的方式降低了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在研发、产出、产权交易等环节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实现了绿色技术创新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8.
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主要动力,研究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的测算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DEA模型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要素“松弛”的情况,本文以2008~2017年各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结合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评价研究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静态和动态变化,并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纯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区域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各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区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总体处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纯技术创新效率要优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大多数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并且技术进步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低效率的L L象限和高效率的H-H象限;完善技术市场环境机制、扩大经济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对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创新效率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环境政策在短期内造成的挤出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产业政策是转型中国家有效激励产业绿色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管是中央产业政策还是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证实了产业政策的绿色技术创新价值。第二,央地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协同性主要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研发激励三重机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促进效应,而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原因在于削弱了政府资源供给以及外部融资信号支持。第三,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在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强化产业政策驱动的企业绿色创新导向,实现基于“外部政策驱动—内部可持续战略导向”的内外结合效应。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协同与产业政策不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制度环境、产权以及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绿色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绿色创新企业短期内却承担着投资者盈余预期偏低的压力,亟须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将创新质量及其盈利性及时、可靠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2010—2017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创新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声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创新的高成本和外部性降低了分析师对主营业务收入和每股盈利的预期,导致资本市场短期内的消极反应,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相比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绿色发明专利的企业盈余信息含量更低;良好的声誉能够弱化这种消极反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有效;绿色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态度较为消极,利用企业声誉评价机制缓解资本市场对绿色创新成本的负面情绪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上述经验证据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激励企业绿色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气候变化与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厄瓜多尔等发展中国家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的TRIPS理事会议中阐述了修订TRIPS协议的意见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无害环境技术及其产品,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坚决拒绝修正TRIPS协议,认为非知识产权因素是妨碍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双方产生分歧的原因不仅在于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诉求,也在于TRIPS协议和无害环境技术自身因素。考虑到人权保护的需要和当前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的现状,应当以技术转让重于技术创新的方式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修订TRIPS协议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取无害环境技术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选择,而有效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目前还面临着传统观念约束、地方政府职能错位、宅基地产权不明晰、退出意愿不强烈、补偿不合理等制约性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宅基地退出的就业保障机制、经济补偿机制和收回惩罚机制,同时宅基地退出机制设计运行还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在提出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分析评价我国1990~2008年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绩效,结果显示:我国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平均值达到0.945,且明显存在三个阶段。认为必须从增加资金投入、发挥农业产业组织主体功能、建立可持续农业技术扩散体系等方面进行政策指导,以更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向环境友好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的军转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影响国防技术成果军转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23个影响因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6个公共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6个公共因子对技术转移效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技术配套支持因子、技术转移意识因子、市场因子、技术因子、科研资源分布因子、政策机制因子,说明当前外部环境对技术转移效果的影响较小,对于技术成果本身民口企业更注重技术的配套支持和市场前景,同时人的技术转移意识相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一个两期动态投融资的理论框架,分析信贷需求抑制、非农收入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黑龙江、浙江、河南和四川4省957份农户数据采用IV-Heckit和cmp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以家庭其他成员参与金融项目数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需求抑制问题,信贷需求抑制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及强度,非农收入对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非农收入对于资金需求大、普及程度高的有机肥采用影响显著,对资金需求小的秸秆还田采用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渠道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深化金融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分析表明,产业集聚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广东省承接产业转移的15个欠发达城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政策评估方法是科技政策评估的操作环节,合理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可以体现出政策的价值导向,本论文试图建构一个科技政策评估的方法论体系。同时,相关性问题是科技政策评估中普遍忽视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相关性的内在本质,并分析由相关性所导致的政策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共识,技术创新是从高碳工业文明向低碳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途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能源技术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创新是实现低碳技术创新的根本保障;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现存"高碳模式"、能源结构单一、能源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低下、发达国家"转移排放"、减排资金匮乏、政府科技政策缺陷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研发低碳技术,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力争掌控低碳核心技术,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从2005年起,中国财政政策的基调由“积极”转向“稳健(中性)”。不过,在经历了7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之后,加上一系列体制性缺陷的约束,财政政策的转向操作异常艰难。形势的急剧变化,固然使得稳健财政政策终于破冰而出,但在现实的条件下,它的作为空间相当狭小。故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改革将是其所可能采取的所有举措的一条主线。其中,税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农村改革,又是它所应着力推进的重点改革项目。  相似文献   

20.
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尚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而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运行机制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国外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知识产权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无疑对我国高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