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会话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话语交际中,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多种多样,模糊限制语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使用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有时是为了组织话语信息的需要,有时则是为了委婉礼貌、表示平等,有时是为了推卸责任、缓和冲突或避免过于武断;有时则是为了制造轻松幽默的气氛。简言之,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为的是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模糊限制语主要包括两种: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 语。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体现出其语用功能,其中包括改变话语的真值,使话语更加礼貌等语用功能。本文讨论的 就是模糊限制语及其在具体语言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化中,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模糊限制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言语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环境,交际双方为了遵守会话原则不得不使用一些模糊词语,并且强调了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有效作用,它可以使话语显得更模糊,更有效、更礼貌。言语交际中的模糊策略,可以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模糊限制语常常出现在口语或者书面语中,起到避免承担责任、使话语更加礼貌、促进交际顺利进行等语用功能。而这些功能的体现常常需要结合特定的语境进行推导。通过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在话语内容的理解中,语境制约下的模糊限制语所体现的语用功能常常能够促进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模糊限制语的类型: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探讨了模糊限制语丰富的语用功能,它可以精确话语信息,掩饰说话人信息的不足,使言语表达更加礼貌客气、含蓄幽默。以利于人们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交际,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可以使话语更加稳妥周全、礼貌客气,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交际顺畅进行。探讨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指出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激发其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建立和谐良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语用模糊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商务信函中常见的程度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和质量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策略。通过理论研究和例证分析,揭示了模糊限制语的选用是实现策略性交际的重要语言手段,并指出国际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能够使话语更加准确严谨、礼貌得体、灵活高效,有效地调节和维系贸易双方礼貌合作的语用策略,从而为国际商务信函写作教学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在语言学各层面的使用具有独特的语言、社交、语用、文化等多维应用价值。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有着精确语言信息、模糊语句、缓和话语、保护话语等功能,恰当使用可改善人际交往关系,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语用策略,广泛地存在于政治访谈节目中。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解析访谈中主持人和受访者选择模糊限制语这一语用策略的动机和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专访为例,分析了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作者认为,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说话者通过语言的选择去顺应心理世界、 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交际语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用自己的母语进行交际,在特殊的场合中还使用其他民族语言进行交际,出现一种“双语”或“多语”使用的现象.但由于各民族所处环境不一样,出现了不一样的特点.大致为,既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又以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为辅助交际工具;以汉语作为日常的主要交际工具,同时以他民族语言作为辅助交际工具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综合深度访谈和文献查阅,得出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六个因子,分别是"情绪管理"、"个人素养"、"应对方式"、"心理态度"、"心理韧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明清小说中的用例,解释了《红楼梦》中"熬煎"一词的不同义项。认为无论是表示"忍耐",还是表示"烧煮"、"烦恼"、"(被)折磨"、"痛苦",都有"折磨"的意味在里面,这个"折磨"多数是心理上的,也可以是生理上的。  相似文献   

14.
对比了英汉方位词"东"、"西"、"南"、"北"的组合类型,分析了方位词词序的成因,指出汉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参照点先于目标,而英语一般是目标先于参照点。同时论述了"东"、"西"、"南"、"北"的翻译以及其文化蕴涵,对语言教学、翻译等应用学科具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诸如"话题""焦点"和"话语指称物的认知状态",这些归属于信息结构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与已知和未知信息的分布相关。有些信息结构特性可用语法限定来解释,而另一些可归因于对信息被加工和传达的方式的非语法限定。已知—未知信息有两个不同意义:指称性意义和关系性意义。有些现象,不管是指称意义还是关系意义,必须在语法中得到解释,而另一些现象则是不一定被表征于语法中的语用效果,因其为语言系统与制约交际中推理过程的一般语用原则的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外交哲学的构建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理论问题,本文认为任何外交哲学都必须回答如下三个基本问题:(1)主权国家对于其所依存世界的"总的看法";(2)主权国家对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我"的"总的看法";(3)主权国家对其与当代世界究竟如何互动的"总的看法"。"文明交往论"作为坚持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外交思想,它所包含的"和谐世界论"、"文明自觉论"、"交往文明论"等分析范畴正好对应了上述问题,对我国新时期外交哲学的理论构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间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取胜的基础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要策略在于走"错位竞争"发展道路,而错位竞争发展的前提是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比较竞争优势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和过程中充分考虑"虚"与"实"、"内"与"外"、"远"与"近"、"强"与"特"、"新"与"旧"、"真"与"用"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凸显理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outof的基本意象图示、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研究表明,outof的核心意义来自其在空间范畴中的意象图示,这种基本意象图示可分为静态图示和动态图示两种。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这种基本意象图式得以扩展,从而实现了outof从空间范畴向"范围"、"状态"、"分离"、"来源"、"原因"等多种抽象范畴的辐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从而形成了outof的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就语言模糊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探究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一步揭示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在教学与交际中的使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发挥模糊语言学对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文学研究中所面对的"语码危机"、"图像霸权"、"文学边缘化"、"文学终结"等现象几乎都与媒介有一定的关系。在整体场域中重新审视文学所遭遇的存在之痛,在文学"通变"的参照系中寻找救赎之途。文字与图像正常的关系应是哈贝马斯的交往与对话,以此形成新的文化,文字与图像各有优势,应该成为支撑文化的双翼。文学要能在"通"中求"变","变"而不失其"通":一方面创作主体可以通过文学性的坚守或与其他媒介相交通,或满足某些公众或公众的某个阶段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文学阅读主体而言,可以把文学阅读方式向其他媒介扩张,把原本属于文学文本的"阅读"概念,扩展到阅读一切符号(包括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