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作家之一。他除创作了一批惊世骇俗的作品外,还撰写了小说理论专著《小说论》和大量有关小说的理论文章。它们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真诚的情感、对美的热烈追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观。小说观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而要理解它就必须将它与具体的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联系起来。郁达夫的小说观也是历史赋予他的选择。它和五四时期的政治、经济、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有"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两大创作传统.20年代自我小说和90年代私人写作作为"主观抒情"这一类型的代表,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可比较之处.他们都用第一人称写作,都注重内在心理的挖掘,追求自由的个性,作品主人公行为都很激进、乖张,心理脆弱、封闭并略呈病态,自我疏离于社会,对情欲和性爱的表达也颇露骨.但由于二者处在不同时代语境中,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色彩自我小说是因个性受抑而带上时代的苦闷色彩,私人写作则是消费主义时代欲望膨胀、失控、人性异化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区分二者的差异对于分析两个时代作者的创作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4.
作家师陀的创作独具特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家在小说里呈现了那个特定年代里的动荡与破败,写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体现了他对民族与国家的未来走向深感受忧虑与怅惘。因而,在师陀的小说里凸显了浓厚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贾大山是中国当代文坛独具特色的作家,他的小说风格清新淡雅,于些微小事中探究生命的本真。《梦庄纪事》是23篇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说,是贾大山对知青生活的追叙。这一系列小说用简洁的叙事歌行冷静地述说历史,是贾大山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7.
<正>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郭沫若把他比之为“俄国文学中的屠格涅甫”,日本、东欧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中国的自我小说作家”。象“五四”前后的许多其他作家一样,外国文学也哺育了郁达夫的创作。其中西方的浪漫主义和日本的“私小说”对他影响尤深。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私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小说是指真实的琐碎事件,现代小说则是指虚构的完整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把符合前者标准的笔记和符合后者标准的传奇、话本兼收并蓄,犯了体例驳杂的错误。鲁迅之所以这样 做,与他倔强的个性有关,更与他对我国传统笔记的偏爱有关。因为鲁迅的巨大影响,此后众多的研究者 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直照搬《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由此造成小说观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相似文献   

11.
佛教心性论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王维的“无我之境”还是大历诗歌的“有我之境”,都是佛教心性论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因此,深入研究佛教心性论,对理解古典诗歌的深邃内涵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维因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不仅对佛教有精深的研究 ,而且还虔诚笃信佛教 ,因而被人称为“诗佛”。这使得其山水诗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同时 ,还透露出一种浓郁的禅理意蕴 ,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而又空灵蕴藉的独特诗风  相似文献   

13.
意境、妙悟是中国文论史上两个极富价值和生命力的范畴,它们是中国本土固有的概念"境"、"悟"与外来佛教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都对佛教文化有所吸纳、融化,同时更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滋养和长期的批评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在梵语文献中,与韵文相关的术语是比较丰富的。偈颂在佛经中运用十分广泛,一般佛教经典都包含(诗体)偈颂,一些佛教经典是(诗体)偈颂写成的。诗歌翻译作为一个高度选择的翻译策略问题。后汉、魏晋以来。佛经中的偈颂一般以中国传统的四言、五言的诗歌形式翻译,但不再强调音韵格律的严整。汉魏的佛典偈颂翻译已经出现七言诗体的形式,唐代七言诗体成为偈颂翻译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竺法护是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有"敦煌菩萨"之称,学术界一般认为他是"世居敦煌"的月氏人,但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敦煌当时佛教发展情况的分析,本文认为敦煌是汉文化区域,而竺法护在早期并不懂汉语,说明竺法护不是在敦煌土生土长的月氏人,而是西域来华的游僧,因为曾在敦煌停留译经而称"敦煌菩萨".文献关于他是"天竺菩萨"、而后从西域"来达玉门,因居敦煌"的记载更接近事实.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人们在西方背景影响下的失衡心理有关。整体而言,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虽有着明显的传统影响痕迹,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是作者在现代性关照之中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湖湘诗僧齐己与沩仰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己是唐末五代一位著名的湖湘诗僧 ,历来有关齐己的研究往往忽视了他作为一名沩仰宗禅僧的特定身份。本文即是对齐己与沩仰宗关系的专门研究 ,文章试图系统全面地揭示齐己与沩仰宗的深刻渊源 ,以及沩仰宗禅法对其思想、创作与诗歌理论的全方位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苏轼“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随物赋形”“物无陋者”这三个诗学命题可以看出,苏轼的文艺思想具有深厚的佛教背景。佛教的基本观念、认识论,尤其是禅的本质、不可言说性、判断标准、认知和观照方式以及佛经中对丑怪事象的描写乃至佛教的绘画、造像艺术等多个方面都对苏东坡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思想的影响是苏轼诗学观既深刻而又极具个性色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维的佛理诗重视象喻的使用 ,其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 ,从纯粹言理出发 ,直接引用佛经中的典故 ,使其所言之佛理 ,更为准确明显 ,表现出以理取胜的特点。其二 ,则是从某一感性形象出发 ,通过景物的描写 ,来显示他对佛理的体悟 ,理寓景中 ,景理相谐 ,使诗的意味更加深长。前者带有浓郁的佛教文化的色彩 ,展示出佛教日益融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而后者则典型地表现出中国文人的情趣以及王维个人的品性、艺术才能与风格。  相似文献   

20.
李陆史是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十分欣赏现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近乎完美,所以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竭力模仿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风格,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而在内容上,克服了徐志摩诗歌的局限性,促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李陆史与徐志摩的诗歌,探讨了汉文化对韩国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