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学因素对严复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翻译操控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在一定权利人或机构设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内完成本人诗学追求的过程。诗学是关于诗作和诗歌及其技巧研究的理论。严复有关翻译的标准如“达”、“雅”正体现了诗学因素对严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严复的翻译是一种诗学创作,也是一种诗学意义上的忠实。为了贯彻翻译救国的政治理想,严复在翻译诗学方面采取了典型的本土化策略,通过模仿先秦文体,继承桐城派风格,创造了"达旨"翻译术,表明了他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3.
严复的"信、达、雅"一直被奉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但他的翻译中出现了大量不"信"的翻译,这与其"信"的原则相背离。根据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严复"信"的标准是受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大因素操控的,其翻译活动是在三大因素操控下对原文的改写。  相似文献   

4.
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自问世的一百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翻译界也享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严复翻译标准的看法却从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争论也一直存在。除了对严复翻译标准的理解有误之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对严复的翻译标准片面静止的看法。文章分析了信达雅的涵义和三者之间关系,达和雅也是信的一方面,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5.
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翻译之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之目的,"雅"是翻译之语体选择.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判也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同时,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并没有严格遵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主要源于其西学救亡的翻译动机和当时官僚士大夫对西学的排斥.  相似文献   

6.
研究庞德的翻译不能只从语言知识、翻译技巧方面来探讨,而是要着眼其审美标准和诗学观念等因素来思考。本文正是顺着庞德诗学观念的革新历程,具体分析庞德的诗学观念如何参与了其诗歌翻译模式的建构:从意象到漩涡再到会意诗学的转变中,庞德从未偏离"闪光的细节翻译"这一元初概念,而是随着这一转变不断地完善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晚清和"五四"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学系统的转型相呼应,民族危机的现实与强国富民的政治理想激发了知识分子对强势西方他者的学习兴趣,结合"启蒙"、"救亡"的目标,翻译当仁不让地成为再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中国形象主体性的思想选择。其中主要以严复和鲁迅为例,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人本实践和社会分析来阐述严译文本的社会需求及其启蒙意义,严复选择西学的"精髓"来翻译,主要是"癒愚"、启蒙,消除国人头脑中落后的意识形态,努力改造中国愚昧、落后的国民形象,同样也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中的人本实践和社会分析来阐释鲁迅对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意识形态、诗学观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译本的选择,对语言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取舍的影响,对严复的不忠实然而影响巨大的译作《天演论》以及他的翻译理论进行客观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根据操控理论,译者是在诗学操控下进行的翻译活动;但同时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译者完全可能摆脱诗学的影响而表现出其反操控的一面。鲁迅的翻译实践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诗学操控下译者主体性受到压抑和获得张扬的辨证统一。通过分析鲁迅的翻译实践,说明在诗学操控中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进一步指出,译者的这种"反操控"往往能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勒菲弗尔的"改写论"关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改写形式,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和诗学。中国古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受到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发展的影响,同时,中国古诗英译也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现代美国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严复曾提出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在生物化学翻译中,往往只注重"信"和"达",而忽略了"雅"。从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修辞层面诠释了生物化学翻译中的"雅",期待本文能为生物化学翻译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生物化学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然而,这两个"标准"都具有自身的缺陷,无力充当翻译标准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3.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理论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信达雅"翻译理论的渊源和演进在近现代翻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其作为翻译理论的标准化及合理性,在翻译实践中应加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美学视野中的“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标准,百余年来在我国翻译界反复激起波澜,这说明“信、达、雅”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对“信、达、雅”否定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因为我们对于“信、达、雅”缺乏认识上的引导。文章认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能展现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而这其中就有其天然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译者作为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审美和创作主体,其创作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受到各种影响的重写过程,其中译者的意识形态、主流社会的诗学以及赞助因素对译者主体起到最主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决定了其翻译策略的形成。鲁迅翻译观从归化到异化的转变与其意识形态的改变,以及所处社会的诗学因素和赞助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翻译史论和译论文献,《法句经序》实乃中华译论之发轫,故钱钟书视其为严复所倡“信达雅”三难之本源。然而后来学者解读该序言时因断章取义而出现了一些误读现象,因此有必要重识该序言,旨在正本清源,挖掘其传统中华翻译诗学精神,向西方译界展示中华传统译论之魂,为中西译论平等对话提供理论资源。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观出发,通过逐句分析,认为该序言既阐明了有关《法句经》翻译的五个问题,证实了钱钟书先生之论断,同时也表明了支谦“求信”、“求雅”的翻译诗学观,揭示了翻译诗学与本土诗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颜色词翻译例译说明:严复标准与功能对等标准各有其适用范围及各自亦存在解释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结合中医学英译的实例,探讨中医英译实践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是研究翻译的崭新视角,目的论学者认为翻译目的对翻译行为有决定作用。本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诗经.关雎》四种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说明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理雅各的道德传教目的、阿连壁凸显西方诗学的目的、庞德建立意象主义诗学的目的、许渊冲的"意美、形美、音美"目的对各自的翻译策略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翻译学这一崭新视角对严复的翻译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与评价,得出一个综观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认识,即严译是他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指出了严译对当今社会尤其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