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位思者,海德格尔一生都行进在“思”的林中路中,面对作为形而上学完成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对人生命的侵扰和控制,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才能唤醒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才能找到失落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因此有必要从思之可能、思之发生以及思之期备三个方面来阐释海德格尔之思,以显现他对人之生存境遇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辛口杜威都具有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但二者在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受到人们的忽视。通过从技术的涵义、本质、技术奴役问题的根源以及拯救之路等方面对两者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杜威的科学技术及道德拯救之路较之海德格尔的“诗”和“思”更具现实可行性和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以为 ,现代人被形而上学支解完毕 ,日益成为“技术人”,这一困境是存在的意义被遗忘的必然结果。以伦理学来补偏救弊 ,尽管可收一时维系人的本质于当下之效 ,但却反而遮蔽了困境之根源 ,仍然是在形而上学中打转。要紧的是唤回尚未被逻辑所坏之“思”。这种“思”比形而上学思得更原始。但伦理学不是这种原始的“思”,因为它思而不听从存在 ,即不从存在对人的本质的关联来思。海氏要求“思”须在思一切之前先思存在的真理。存在的真理作为生存着的人的一个原始的基本成分 ,是“思”所从出的本质根据。然而 ,“思”从来不创造“存在的家”。思存在的真理的“思”只有抓住逻各斯的原始本质 ,反对着“逻辑”来思 ,才能真正揭示现代人的困境 ,为“技术人”的脱胎换骨寻找到一条通达存在之路。现代人的拯救之道正在此“思”所开启的境域之中。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语言、思、诗和道路等命题非常重要,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在他的两组诗歌作品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即思想从属于存在,存在是思想生发的场所;诗与思一样都源于存在,分别具有解蔽和遮蔽的属性;语言是存在的基础,道路、道说则与诗、思一起归于本真之存在。各命题间的关系展现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哲学图式。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所谈的思,不是认识论视野中的“我思”,而是存在之思,是本源之思。此思是对存在的一种回应和配合,是对生存的一种重新解读和展望。此思与技术性思维有很大的差别,它不具功利性色彩,而是一种泰然任之的慎思。但是海德格尔的所说的思决不是无所作为的玄想,而是一种根本性的行动。海德格尔认为思与诗歌和感恩相连,因此,思既具有诗性特色,也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之栖居"乃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主旋律。海德格尔由存在本身而入思栖居,从而揭示出栖居的本质就是栖居的真正困境;在对此困境的倾听中,海德格尔进而由栖居思入"筑造"。在栖居着的筑造中,让物自身自由地涌出和收回;在筑造着的栖居中,让四相一体安居在物中,这便是海德格尔栖居之思在存在的深度上向我们发出的质朴劝告。  相似文献   

7.
与以往时代相比,我们身处在一个技术的时代,一个技术的意识形态弥漫横行的时代。要了解现代技术的本质及其风险,我们首先要了解技术的由所从来,而这一点与科学的古今嬗变脱不开关系。在哲人海德格尔看来,古今科学观在标准(严格性、精确性),对象(自然观)和运作方式上存在着绝然的分野。这种分野直接导致现代技术(作为订造着的解蔽)与古代技艺(自身涌现的解蔽)存在重大不同。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作为促逼的解蔽,不仅将自然作为可计算的能量之源,而且对人的自然进行促逼和订造,从而导致了现代人受到技术的宰制和霸占性主导。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属加种差式定义方式,而是试图通过概念流转呈现实事的现身方式。不过,应该看到,海德格尔的追问限囿在形而上学层面,缺少必要的政治哲学和资本分析的眼光。借助现代国家、资本和现代技术复杂关联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技术的发生及其可能风险,这为我们的自我救渡提供了必要的思之准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对技术对人的奴役作出了深刻的批判。但是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理解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认为消除技术对人的奴役在于消灭其资本主义应用方式;而海德格尔则把技术理解为一种真理或展现,其本质在于构架,在语言层面上形而上学地把技术拯救归结思、诗意的存在。二者相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批判更为彻底,并由此找到了真正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令人惊讶。这种惊讶并非由于其理论或观点的新颖性或颠覆性,而是因为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在括去了一切良知假设和道德教条之后,真正让良知在存在的深度上作为人最切己的生存现象活生生地自身显摆了出来。很明显,由海德格尔的良知之思所打开的这个新局面,隐含着各种良知理论和道德学说最终都不得不应答的某种咄咄逼人的意义态势。  相似文献   

10.
终其一生,海德格尔都是行走在通往形而上学本质的存在之"思"路中,对他来说,这一思之路乃是通往存在的现象学之路:通过现象学还原,返回到存在的源初含义未曾被遮蔽的古希腊思想的开端;通过现象学解构,重新阐释由柏拉图发端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史,以获得关于存在问题的源始经验;通过现象学建构,在新的地基上寻求一种解说存在意义的新境域,从而为我们开启一条通达形而上学本质的"林中路"。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追问存在,而存在又本源性地自身遮蔽。由于存在自身的遮蔽对存在之思的规定,因而海德格尔思想必然也会以某种遮蔽的方式去道说和去被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不但揭示出遮蔽现象是第一位被遮蔽的东西这一真理,而且将遮蔽作为遮蔽带向去蔽这一存在之思事情本身,从而打开了“一条通向对思想之事情的规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研究不能忽略技术与虚无主义的关系问题。技术与虚无主义之内在关系构成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生存论审思。结合海德格尔的思路,两者之关系可表述为:"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内含3个逻辑层次:(1)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内在危险,虚无主义与危险等义;(2)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危险;(3)危险之救渡与虚无主义之克服的希望就在于"技术的转向"。海德格尔通过技术与虚无主义关系洞察到了现代性的内在危险及救赎希望。这一生存论审思独辟蹊径,敏锐而深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更甚者,它内在蕴含着"危险"。  相似文献   

13.
“Geschick”(天命)问题在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处于一个核心位置。此问题事实上与“存在问题”具有最内在的关联。因此,通过对海德格尔思想中天命问题之基本意义的阐释,我们就能够赢得对其思想的一种更为深邃的理解。海德格尔的 “存在之天命”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开端,从此以后就成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表述。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下述断言中得到概括性的表达: 存在之天命既赋予存在以根据,也赋予人(思想)以根据,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的天命之思乃是其本有(Erignis)之思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追问存在既是海德格尔思之起点,又是海德格尔思之主题.海德格尔后期科技、语言、艺术之思皆是围绕其存在之思所展开的.在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中,艺术作品的本源就是使艺术作品是其所是以及如何是的那种东西,即艺术本身.探讨艺术本身是什么?须摈弃传统艺术理论遗忘了存在,专注于具体存在者,把具体物性因素当作艺术的本源的思路.同时也须摈弃从认识论出发,把艺术作品当作一种对象性存在,认为艺术的本质或在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或在艺术家的主观表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关于现代科学的特征在于其主体性对象性思维方式、现代技术的本质在于框架的思想,抓住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要害。同时,他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所表现出的主体性疯狂归根到底属于大行的命运的观点,表明了其科学技术之思的实质:试图论证现代人类的科技活动是被决定的。这是海德格尔这一思想的本体论意义所在。在直接层面上,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对于现代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曾说他的人道之思是一种"源始伦理学"。然而,通过对他的良知、人道、栖居概念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些"伦理"论题不仅无涉于伦理学,而且是对伦理学的批驳与消泯。事实是,所谓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执著于存在之思,聚焦于人对存在的归属与守护,其实质是对存在之澄明的葆真。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终其一生对形而上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传统形而上学忽视了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而误把存在者当做存在的做法提出了要从“此在”出发去把握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他也认为“此在的形而上学”并非完美,从而他又提出了“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理论来进一步阐明他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对拯救人类精神的危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由于他未能跨越哲学与政治之间的断层,因此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他的思想引发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引起了人们对现代技术的追问,对当代人文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是一个生态学时代,海德格尔的后现代存在主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存在主义生态观.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海德格尔关于生存之"畏"的内涵,以及他的"回归"观、"诗意地栖居"观,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简称海氏)的技术思想与其存在主义密切相关,他认为,技术的本质在于解蔽,我们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只抓住了技术的'正确的东西',但却没有抓住技术的'真实的东西'即技术的本质;而要抓住技术的本质,我们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现代技术是建立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又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故不...  相似文献   

20.
"存在之领会"是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存在之领会"有三种基本形态:前存在论形态、传统形而上学形态和现象学存在论形态,使"存在之领会"得以可能的,是此在的有限-超越的在世结构。存在之领会的现象学意义在于揭示了存在与此在的相互共属关系,这种相互共属关系表明了存在的真理与人的在家之感的同一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