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亨利·大卫·梭罗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先驱.在自然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对立的宇宙观,提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自然生态思想;在社会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文明的发展导致物欲膨胀而心灵荒芜,提倡节制物欲、理性生活,提出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思想;在精神生态方面,梭罗强调入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及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回归自然是人类走出精神困境,重建诗意栖居地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女性小说从日常生活的维度表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崇高的悲剧精神却呈现出消减甚至被放逐的态势,主要体现在现实生存立场代替了启蒙立场;“灰色”人物消解了理想生活;审美距离嬗变为感官的直接享乐。女性主义价值观与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虽有差异却存在弥合的可能性,女性小说如何在个人情感诉求中折射大人生、大境界,藉此建构一种关注两性新型审美关系的性别意识或道德信仰是小说家和理论家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科幻作品因兼具科学性、文学性与人文关怀精神而屡获雨果奖和星云奖等国际科幻文学大奖,并成为美国华裔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支新兴力量。该领域的科幻小说以其独特的华裔文化价值观视角,表达出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忧虑,因而具有鲜明的未来主义倾向。该类型小说的科幻叙事实质上也是华裔作家在科幻文学这一话语场中对自身诉求及其文化价值观的表达。美国华裔作家在该领域构建的话语空间所表达的政治和文化诉求以及后族裔人文关怀,因具有不同文化群体直面现实困境、重新定义自我身份、消解“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憧憬未来和谐社会而成为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面临诸多现实世界中自我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惑时,期许能在电子"伊甸园"中找回自我价值和精神皈依。然而,虚拟空间并非想象中的天堂,类似"面具"的交流形式遮蔽着许多本真的存在,消解了现实世界的核心价值;游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自我与社会脱离;对网络的过渡依赖性导致人格的异化;方向感的迷茫和自我定位的偏差,使得价值追求从崇高滑向流俗甚至恶俗。数字化生存方式正颠覆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现实生活世界的诸多价值标准,而信息崇拜的推波助澜,更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幸福被剥夺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后物欲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是:个人主义盛行,社会责任意识缺乏;享乐主义盛行,对未来迷茫困惑;功利主义盛行,缺乏人文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淡化;言行常常表里不一,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呈现双重性.这些道德困境的产生,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又有大学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特性等原因.只有在全社会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尊重世界多元道德价值观,认同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并且在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调整,通过对大学生自主、自律的道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认知和选择,才能重构后物欲时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多重价值观的炫光——《蜗居》的批判精神与自我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蜗居》引发的热议值得重视。一方面,它显出一定的批判现实精神,回应了心灵呼唤。另方面,过分迎合文学消费的低级快感,破坏了作品世界的整体性。多重价值观的杂陈与自我消解,使作品应有的批判精神消失殆尽。对现实中国城市男女情感问题的表现,显出非伦理的倾向,对道德正义也是一种解构。由此亦可推论中国时下文学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 ;在主体实践的层面上 ,强调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立德、立功、立言 ,注重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追求永恒的人生意义的相统一 ,注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相统一。在当前 ,我们应该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 ;在主体实践的层面上 ,强调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立德、立功、立言 ,注重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追求永恒的人生意义的相统一 ,注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相统一。在当前 ,我们应该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阎真的小说专注于对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刻画.<曾在天涯>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域文化环境中的精神漂泊困境;<沧浪之水>聚焦的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精神根基和价值观惨遭解构的具有传统信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因为女人>则主要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和价值信仰的毁灭.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国的“五常”价值是道德人文观下的价值观,是影响中国人宇宙境界和社会人生的传统精神.文章论述了道德人文观与“五常”价值的关系,阐明了“五常”价值观的人格塑造意义和社会价值意义,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人文观意在强调人的天地精神,将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以“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培育人的社会人格,令人在实现社会人生意义时获得个人的充实与自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伦理视域下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存在三大困境:一是过度工具理性下的高校GDP主义,二是大学生群体道德危机,三是社会传统价值观"祛魅"。高校道德教育的困境消解了道德教育的功效,难以彰显道德教育的深刻意义。为此,把人作为最高目的,以实体性思考方式的精神取代原子式思考的理性从而推动高校道德教育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3.
后物欲时代是指:人类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长期困扰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人们不用为生存和温饱问题而苦苦挣扎.随着后物欲时代空闲时间的增多和温饱问题的解决,其中一些人产生了行为失范、道德缺失和精神迷离的问题.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面对这一时代变迁,应对后物欲时代的道德困境调整和创新我们的道德教育,具体包括:健全人格修养,丰富精神内涵;从古典贵族教育中汲取精神资源;重视闲暇与游戏在道德生成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的认同困境主要表现在:话语空间边缘化、道德框架碎片化、人生方向朦胧化、生活方式游戏化等方面,实现价值冲突和价值认同的统一、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统一、理想认同和现实认同的统一,有助于克服和消解贫困大学生的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饮酒诗反映了作者本人极其复杂的文化心态。对于李白 ,痛饮狂醉不只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 ,更是其内在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饮酒 ,诗人宣泄、消解了因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独立人格而将自我与现实社会对立起来所产生的悲愤情感 ,并企望在醉的幻境中超越异化的现实世界 ,重新找到生命的本然 ,肯定自我的存在 ,实现自我人格 ,体验人生之乐。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人格作为生态文明时代公民应该呈现出的伦理主体形态和生存范式,是对工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扭曲观念的反思,也是对生态危机下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困境以及传统人格精神危机的觉解与回应。当前公民生态人格缺失主要表现为:自然信仰的虚无、生命意义感迷失、受物欲的支配和生态利己主义倾向等方面。公民生态人格的建构需要从融合人与自然裂隙的角度实现价值观、伦理情感、生活方式和责任承担等方面的整体转向。  相似文献   

17.
精神图腾是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表达,是理性自我建构起来的。中国精神图腾的演变过程:一是传统社会精神图腾,从动物图腾到植物图腾,植物图腾与中国的"心文化"息息相关;二是近代的狮图腾和龙图腾的建构;三是新时期的精神图腾,表现为虚置的龙和庸俗的狼。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精神图腾的建构仍有意义;要继续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以引领大众文化;中华文化自信心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都市题材的创作主要形成了怀旧想象与青春物语两种取向,反映了不同的创作心态与不同的文化倾向:在物欲膨胀社会中的功利与粗俗中,在怀旧里寄寓内心的不安与不满,在虚拟的怀旧想象中将旧上海理想化了、简单化了,在贵族气息中失落了现在;在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中,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物欲的追求,在追求随心所欲极度自由中颠覆了传统.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想路径。社会思潮众多,内容参差不齐,影响潜移默化等现实困境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困境。因此,要依托传统文化,实现价值认知;依托红色文化,实现价值认同;依托影视文化,实现价值深化;依托校园文化,实现价值内化;依托家训文化,实现价值践行。力求实现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道德是一个时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反映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趋向。21世纪伊始,伴随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道德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无可怀疑的大量事实表明,在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道德出现了严重失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人的道德观被“物欲”和“交换价值”所浸染;西方文化的冲击,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世界。从20世纪末至今,中国社会的伦理价值观、道德文明经受着痛苦的嬗变。表现为旧的社会道德价值系统业已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调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