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巧对绝对     
革命先烈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很有才华,一次收到一联,是无人对上的绝对:李太白春夜桃李宴,桃花太红李太白。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最初给李白的诗作注的人,是南宋的杨齐贤。杨齐贤,字子见,宁远(湖南省零陵地区宁运县)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应制科试,名中榜首,被举荐为贤良方正,任通直郎。此外的生平事迹就不清楚了。不仅如此,令人遗憾地是:杨齐贤的李诗注本已经失传,书名及卷数都无从得知。萧土赟见到的四川左绵(四川省绵阳市附近)刊本,被认为“博而不能约”,甚至有错误之处(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序例)。  相似文献   

3.
李白现存古赋八篇,第一篇即著名的《大鹏赋》。对该赋的系年,几个年谱说法不一。薜仲邕系此赋于开元十年之下(《翰林李太白年谱》),却不知何据。王琦《李太白年谱》则谓此赋未详作于何年。黄锡珪《李太白年谱》系此赋于开元十四年,言白是年“秋间即由蜀中历纳溪、渝州,出三峡,来游楚地啊凡经江陵、武陵各处”,并举白自序“余昔于江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学、语言学、文艺学等方面对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的优劣、真伪以及产生此种异文的原因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和推论,认为宋蜀刻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正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当源自《草堂集》,可能系李白改笔;异文"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可能源自范传正所编《李太白文集》,存李诗初貌;通行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之"前"字和"九"字应系后人篡改,试图为解决诗作文本问题提供一种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宁夏较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诗作从写作题材上大致分为四类,包括于自然万物的书写中寄言深挚情感的托物寄情之诗、于地缘民俗的考察中书写生命体味之诗、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书写生命之网的诗作、在反躬自省中张扬生命价值的诗作。贯穿这些诗作始终的是宁夏女诗人们对自然万物及生命本身的特殊体验和诗性认知。  相似文献   

6.
清代对李白集的编刻情况相对简单,主要有明人编纂李集刊刻、清人注释李集、清人重编李集,以及据两种宋本覆刻。主要成就体现在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及李调元、邓在珩编订《李太白全集》十六卷上。这些代表了清人李白研究的主要成绩。此外,因为宋版原刻本今已佚失,清代覆刻的两种宋版李白集对保存李白集文献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绿林     
生长在田野,生活在田间的农家孩子,被淳朴的乡风熏醉,醉倒在一片浓绿之中。我们不是陶渊明那样洗心修道的隐士,也不是李太白那样游山玩水的骚客。我们是群在这片浓绿中翘望明天的孩  相似文献   

8.
李白将其诗歌主张、诗学观点贯穿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李太白全集》及众家评论为基础,从李白的诗歌理想、诗歌渊源、诗歌美学、诗歌境界等方面入手,探究李白的诗学见解与主张以及在诗学批评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鱼玄机的诗作具有锤炼语句、频繁用典等特色。但她的诗作思想却是尚质实的,真实抒写了女性因思念及被弃而内心凄楚的情怀。诗作中大量运用铺陈手法,巧妙措辞,表现了丰富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虽然非常关注李白诗文集的编集、辑佚、笺注工作,但是对李白年谱的编订却用力甚微,由宋迄清仅有三种年谱流传于世:南宋薛仲邕的《唐翰林李太白年谱》明代胡震亨的《李白年谱》和王琦的《李太白年谱》。相对而言,薛、胡所订年谱疏误甚多,内容较简略;王琦编订的李白年谱则准确度颇高,在李白生平重大问题方面,年谱编纂方法和李诗系年方面都有自己的贡献,为李诗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玉台新咏》常被认为是一部宫体诗的专集,实际上,《玉台新咏》中还有很多不以宫体为趣味的诗作,从反映现实的角度可将这些诗作分为三类:表现社会生活的、表现家庭生活的、表现爱情婚姻生活的。此外,《玉台新咏》中被后代视为宫体诗的作品,即主要是以女性为吟咏对象的诗作和以咏物来展示艳情的诗作,也不能全部归入宫体。  相似文献   

12.
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关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13.
吴均军事诗歌中塑造了一群英雄侠士形象。在诗作中,他将自我形象融入其中,从而加强了军事诗歌的个人抒情色彩;在抒情模式上借助人物形象将内在情感与外在描摹相统一,体现了文人军事诗作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陆诗地名释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诗歌注释中 ,地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正确与否 ,不但关系到对该诗作的注解 ,而且往往涉及到诗人行踪及其对诗人的整体研究。本文就陆游诗作中常见的地名 ,有选择地作些释疑工作 ,旨在给陆游研究者作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对陆九渊的诗作很少研究,其实,作为心学大师的陆九渊有着强烈的“生民”意识,在其为数不多的诗作中,忧民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文道观中,“生民”意识构成了其“道”的另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6.
李白古风一卷,凡五十九首。这一组诗是后人辑录的,李白原来可能有“古风”这个名目,后人把同类型的作品加了进去,成为现在看到的规模。其实这类作品不只五十九首,王琦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四之《效古》二首,《拟古》十二首、《感兴》八首、《寓言》三首、《感遇》四首,都和古风同类。《感兴》八首其四、其六、其七,分别是古风五十九首中其四十七、其二十七、其三十六之别稿;而五十九首其九,《河岳英灵集》题作《詠怀》;五十九首其八与其十六,缪本《李太白集》均题作《感寓》。这些诗属于同一类型是明显的。这类诗现存实有八十多首。葛立方《韵语阳秋》称“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可见宋时有的李诗本子,古风也不只五十九首。  相似文献   

17.
无论怎样看,李贺及其诗作在唐代都是一个异数,这不仅源于他对感士不遇题材的精深把握和唯美凄艳的诗风,还在于他有更独特的地方,使人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他以独特的写作方式,颠覆了过往的诗歌语言,并且在诗作中透露了无君思想及反战情绪,可谓惊世骇俗。本文对李贺的部分诗作给予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中华本《李太白全集》卷三十“诗文拾遗”部分收文三则: 《建丑月十五日虎丘山夜宴序》、《冬夜裴郎中薛侍御置酒燕集序》及《郑县刘少用兄宅月夜登台某集序》(下文均称其前二字)。这三篇文章系据黄锡珪《李太白年谱》辑补。黄氏自注:《建丑》和《冬夜》文均抄自《四大法海》。  相似文献   

19.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是元、明两代最通行的李白诗集注解,明朝屡经翻刻,甚至当时朝鲜和日本都有汉文翻刻本,可见其影响之大。由于此书是元萧士赟删补宋杨齐贤注而成,又称杨萧本。单行杨注原本早已失传,此书亦简称萧本。现在最通行的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就是以萧本为底本的。乾隆以后,王注盛行,此书不再翻刻翻印,于是就不流行而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20.
一 “诗史”两个字合用,最早出现在南朝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沈约称曹植诸人的诗作“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意即说他们的诗作都是直抒胸臆而来,并非依傍前人诗作或史事而作。这里的“诗史”,指的是诗歌与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