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义学翻译是语言艺术的再现。再现不等于随原作的语言形式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而是要用另一种文字把原作的精神实质和艺术境界重现出来。但是,两种语言的结构不同,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社会条件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文学翻译是克服两种语言结构、文化传统、社会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重现原作神韵的再创造活动。正如茅盾先生曾经指出的:“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因此,文学翻译也就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苔丝》的译文出自我国翻译界前辈张谷若先生的手笔,早在三十年代就已问世,后来张先生又不断作了修订。其译文既译出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翻译史上,自《圣经》和佛经翻译以来,忠实于原文一直被认为是译文的至高的、绝对的标准。传统语文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范式对翻译文化史上屡见不鲜的“不忠于原作”的行为一概加以贬斥,认为这样的译文无异于“背叛”了原作。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从寻找文本间的意义对等中解脱出来,把研究视野放到文本以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索操控翻译的诸多文本之外的因素,从而能够解释这些看似“不忠”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译者在具有不同规则的符号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文化活动,应尽最大可能使译文“忠实”于原作,作为科技英语之一的医学翻译也应遵循这一规则。但从现实情况看,译者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不能使译文“忠实”于原作。本文仅就多数译者在从事普通医学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应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提到翻译,人们理所当然地总是首先关心译文对原作的忠实程度。于是,其中有的人因而总希望译文能与原作在字面上完全等同,他们以为这是译文忠实于原作的真正途径和目标,并且觉得非如此就放心不下。然而,这种实质上将翻译工作简单化的苛求,充其量只能在某些有限的翻译篇幅和文意浅近的文句翻译中得到若干满足,却不可能也不适宜以之贯穿于任何一  相似文献   

5.
西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的对立统一陆云酉化翻译与归化翻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方法。西化是尽量移植原语的表达方式,力求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异国情调,保持“原作的丰姿”;而归化却灵活运用译人语的表达方法,旨在使译文地道、生动,曲尽其意。从译文的局部来看,西化与妇化...  相似文献   

6.
评析《围城》翻译中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诠释是文学作品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围城》小说翻译中 ,使用了较多的文化诠释 ,在完整把握原语语言形式的同时 ,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确保原作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文化诠释是本小说“异化”翻译成为可能 ,也起到了填补译文读者认知文化图式缺省、调整译文读者认知文化图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翻译家们历来认为翻译的标准是“忠实、通顺”。“忠实”就是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忠实于原作的风格。“通顺”是指译文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就会意思模糊,辞不达意,让人难以理解;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使译文成为杜撰或乱译。因此,英译汉时,一定要正确地理解原文,正确地运用本族语,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习惯,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然而在有些译文中,因误解“忠实”而译成的“英语式的中文”时有可见。常见的误解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忠实于原文的词性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翻译》一九九四年第六期刊登了第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考译文。评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说,这是集中参赛译文的长处加工整理出来的。因此,该文可视作无论是“信”还是“达”都被评审委员会认可的一种译文。笔者在反复研读原作之后,觉得有些译文值得商榷,兹提出来与参赛者、评委及翻译爱好者们一起探讨。 1.The air that has been hot all day becomes heavy. 参考译文:“整日闷热的空气变得格外呆滞。”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高健的译文好像是原文“投胎转世” ,其翻译特色体现在 :再现原作风格 ;词句优美 ;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存异”。因此,翻译应尽量反映语言之间的差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之前,多数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对等”。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原作二元对立关系,冲击了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原则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定义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处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翻译伦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中蕴含的翻译伦理一直被国内翻译界忽视.卞之琳提出“信”是为了破除“信达雅”对译者的桎梏以及强调译文需要对原作忠实;提出“译”的目的是破除“直译”“意译”的无谓争论和批判译界为追求译文的美感而对原文内容不忠的不当译风;提出“似”一方面是因为在文学翻译中无法做到译文与原文完全对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译文必须满足译入语文化规范的要求.“信”和“译”折射的都是翻译的再现伦理,“似”折射的是翻译的规范伦理,“以似致信”是卞之琳融合2种翻译伦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一部文学作品不仅要传译它的内容,也要传译出原作的文体特征。只有这样的译文才能称得上是一篇质量高的译作。本文以戏剧文体的特征作为参照标准,试析《雷雨》的英译本是如何再现原作的文体特征的  相似文献   

13.
一、翻译的标准100多年来,严复提出的译事楷模:“信、达、雅”在我国翻译界曾是翻译标准的典范,也引起过激烈的争论。如今,“信、达、雅”的含义得到了科学的分析,不断改进和发展。今天,翻译界对“信、达、雅”的标准作出新的解释:“信”就是忠实原文;“达”即译文通顺晓畅快;“雅”即译文保持原作风格。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格列佛游记》的三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这三个译本分别为:196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健的译本(以下简称张译)、2000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王林、史丽娜的译本(以下简称王译);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孙予的译本(以…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文学的基础,《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此,《诗经》又是诗人们倡导学习的范本。但是,《诗经》译文的体例却出现了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国风”的翻译上。 蓝菊荪倡导以诗歌的形式再现“国风”。他在《诗经国风今译》中说:“译诗除了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外,最主要还得保存原作的风格形式,即是译作读起来要是诗,要是完美的诗,要有原作的风格形式,有读原作同等的感受;而决不是普通散文和白话解说。”杨任之在《诗经今译今注》中也提倡采取“写诗的写作方法,以求在译文上尽力做到信、达、雅。”这种主张也是针对一些译文只是原文的解释文章,缺少诗歌的特点,读起来味同嚼  相似文献   

16.
Transferred Epithet与“移就”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典型例句对英语修辞格TransferredEpithe;与汉语修辞格“移就”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两者属于不同语言中相互对应的修辞格.在翻译中,两者的互译不可随意无度,亦不可机械死译,而应遵循“既忠实原作内容,又符合译文规范.既保留原作语言风格,又照顾到译文表达习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误译张丽华意大利有个谚语说“翻译家,叛徒也。”①(traduttore,tradittore)意思是说翻译工作者的译文常常不忠于原文,“背叛”原作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话很有道理。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重新表...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应万变不离其“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应指耐读性而非易读性 ;译文的得体性才是交际价值的最高体现 ;以忠实为文学翻译的首要原则 ,既可以保证译作的可读性与原作的可读性最大可能地相一致 ,也可以保证译作最大程度地达到“得体”。“优势论”常常追求超越原文的“深化”和脱离原文的“精彩” ,有违文学翻译的本质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批阅学生的英汉翻译练习时,经常发现读起来生硬、晦涩的汉语译文,有的甚至读几遍还是不知所云。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也有对原文的理解问题,但有的英语原句并不很难,而译出的汉语句子还是很别扭,要是学生用汉语作文,他不会写出那样的句子。这说明,其主要原因是翻译时过于受原文的束缚,在努力传达原文的意思时,不敢摆脱原文的结构模式,只好照原文的句式写出汉语句子。这样的译文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了觉得不象汉语,翻译味太浓,有时甚至看不懂。有的翻译家称这种译文为“翻译体”。本文试以学生翻译练习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译文为例分析这种翻译体的根源和  相似文献   

20.
谈文学翻译的过程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研究类和欣赏类的翻译都以"信"为标准,内容上忠实原作,但前者要求译文在表层结构上也与原文相同或对等,后者则要求译文的表层结构易于为读者所理解或者在译者的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生动有力,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