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洪堡特认为:原作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辩证的;针对不同的受众和翻译目的,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要充分发掘译入语的潜能;典籍翻译的首要标准是"简单忠实",最高目标是让读者领略到一丝异国情调;多译本并存是必要的,因为翻译是同样精神的不同影像,每种译文只是传达了能把握住和能再现出的那部分精神。洪堡特的这些思想对汉语典籍英译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活动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典籍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富含大量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文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所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典籍英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策略,以达到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视域下汉语公示语英译及其教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汉语公示语的翻译可以将汉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英译和模因相结合,以模因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在模因论与汉语公示语英译教学中,应重视模因理论的传授,透彻理解模因传播周期;遵循翻译技能的发展规律,培养翻译能力;强化翻译策略传授,提高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语翻译中,要达到”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译者必须对原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相应的转换,以便让目的语读者最大限度地领略到原文作者的本意,为此,首先须在语际翻译中融入语内翻译这一过程,实现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语言、文化、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专有项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影响其英译的文化因素包括历史因素、宗教因素、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因素、社会发展因素,这些因素常常造成其翻译和理解的困难.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原文读者的反应和目的语读者的反应联系在一起,以目的语文本为重点,以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文化为导向.在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实践中协调运用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音译、直译、增译、减译、改译、加注、意译等翻译策略,将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同时又准确完整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以《七步诗》及其两个权威的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的角度分析形合意合对具体典籍翻译的影响,可以看出,汉语重意合,这在语序、修辞手法和紧缩句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英语重形合.因此,汉英译文中的语序、修辞和紧缩句也需转变为符合目的语读者思维的语言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具有相似的文本功能,但二者在语篇模式和文体特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要使旅游外宣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在语言特点、信息功能方面的差异,从翻译的功能理论角度探讨了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典籍英译意义重大而又任重道远。两个《尚书》英译本的比较显示:熟悉原著是基础,理解经义是关键。要想提高典籍英译质量,除了英文造诣和翻译经验外,更需译者认真研读典籍文本,充分吸收前人典籍研究和翻译的成果,并加强与汉语典籍专家以及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译者是汉语典籍英译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对译作有重要影响.翻译伦理的回归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规范依据.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基础,以《醒世恒言》的英译本为例,从再现伦理模式、服务伦理模式、交际伦理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正确发挥译者主体性,为汉语典籍英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从功能主义理论--目的论出发,认为应采用以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策略,以目的语为中心来实现目的语读者跨文化交际的需求.文章以<杭州>一书为样本,从朝代纪年、历史人物、专有名词和古典诗词等几方面,对该书英译文本的汉译英作了具体分析和评判;并探讨了采用目的语为导向翻译策略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汉语公示语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词义模糊、修辞模糊和文化模糊三个层面。弗米尔的目的论突出了目的语读者的地位以及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在目的论指导下,依据"让目的语读者明晰公示语交际目的"的原则,针对不同层面的汉语公示语的模糊性,可以采用保留模糊、增补信息变模糊为清晰、改译、略译及零翻译等翻译策略。通过问卷调查,这些翻译策略的可行性得到了证实,同时也验证了目的论对公示语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联翻译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其核心是效度第一,这与公示语英译注重交际效果这一目的不谋而合,因而对公示语英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虽然关联翻译理论对公示语英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但在翻译某些包含社会文化现象的公示语时,却显得力不从心,不得不采取“文化缺省”的翻译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关联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民族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寻传播学视角下的民族典籍英译研究对我国典籍英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篇层面上的归化和文化层面上的异化的动态协调的翻译策略有利于体现我国民族典籍英译的本质特征。从全面介绍民族文化这一角度出发,译者还可从受众的多层次性、文本的复译性、传播途径、媒介的多元性以及传播区域的逐递性等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4.
典籍英译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这门学科在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尚未普遍展开.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典籍英译人才颇为短缺,因此,培养合格的典籍英译人才应成为大专院校英语专业的着眼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重要使命是传播文化,而注释是翻译的重要一环.理雅各在翻译《论语》时,用注释把源文、译者、译文和读者连接起来,使译文成为一个具有可译性、意图性、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的完整统一的文化网络系统.这一探索对中华典籍英译颇有启示:利用注释,把零碎的、分散的、断裂的文化知识织成一张巨大的文化之网,有助于在译入语中构建源语文化,让读者充分领略文化的魅力,也有利于在文化互建、文化互助、文化互照、多元共存的国际交流中建构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传神达意”翻译标准,使典籍翻译理论古典化,丰富了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的“三化”实践有助于中国典籍英译水平的提高及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合肥公示语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调查合肥市英语公示语的使用现状,在尽可能多地收集合肥市现行英文公示语的基础上,对公示语的分布、特色、分类进行梳理,对其中的译文错误进行分类;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各种类型错误,揭示造成译文错误的原因。同时尝试性地探讨合肥市汉语公示语英译可以而且应该遵循的翻译标准、译者可以而且应该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最后提出解决合肥市英文公示语所存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和分析了汪榕培先生的典籍英译思想,指出其要点是:中国译者全面地译出典籍义不容辞;典籍英译与研究要结合并进;典籍英译总体标准是"传神达意";典籍英译中"比读是复译的基础,复译是比读的升华"。这是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代表当代典籍英译与研究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典籍英译应该采取“归化”翻译策略,还是“异化”翻译策略,我们应该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此问题.《聊斋志异》英译历史告诉我们:典籍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使用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而变动;典籍英译中“归化”和“异化”不是处于一种静态的对立关系,而是保持着动态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给翻译研究的启示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要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然而要实现译文文本的意义,译者对译语读者期待视野的重构也同样重要,这在典籍英译中尤为突出。重构读者的期待视野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信息补充,产生的信息即为副文本。文章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副文本理论和深度翻译,探索典籍英译文本意义实现的模式,并结合黄继忠《论语》英译本,验证接受美学与副文本理论、深度翻译方法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