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民法法典化的价值是一个表征关系和意义的范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民法法典化至少有4项价值,即实定价值、宣示价值、区分价值和建构价值。关于民法法典化的价值目标,从人文思想的角度看,可以定位为对人的关怀,而从终极的意义上看,则是真、善、美。民法法典化的真、善、美各有其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法典草案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商立法体例的问题再度引起学者的关注.十多年来,围绕民法典的制定,民商法学界在对中国民法法典化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的同时,对商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商法与民法的关系以及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讨论也日益热烈.  相似文献   

3.
法典化:我国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市场经济、民法建设和法律传统的要求等三方面论证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并在比较研究大陆法系法典法与英美法系判例法基础上提出:我国民法发展只能是法典法而非判例法。  相似文献   

4.
瑞士民法是近代民法法典化的重要成果。瑞士民法典立足本国传统和现实 ,在继承前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又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创新和突破 ,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法典化运动在法律实证主义发展的初期经历繁荣之后迅速衰落。这并不是偶然的,美国法典化运动的衰落有许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历史传统方面。我国民法自清末变法开始,便以继受德国民法为主。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仍应以德国民法典为基本蓝本。  相似文献   

6.
萨维尼是19世纪德国历史法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与蒂博特之间就民法典的制定而发生的那场著名的论争,对德国民法法典化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尽管人们对他的思想和观点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萨维尼的历史法学理论由历史主义、民族精神及实证主义三个部分组成,历史主义是萨维尼理论体系的基石,民族精神是其核心和灵魂,实证主义乃其表征路径或方法。萨维尼的民法思想植根于其历史法学理论,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我国当前的民法法典化与德国历史法学之时代背景颇为相似,重新梳理萨维尼的历史遗产,对我国民法学研究及民法典的制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事单行法的不断出台,制定民法典成为民法学者的迫切期盼。罗马法两次编纂法典的历史经验表明,罗马法在经历了第一次法学家解答权时的兴盛,以及后来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的再一次兴盛之后,仍然难逃衰落的命运。因此,法典化的价值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并对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前提、功能和后果提出质疑,进而主张我国不应该制定民法典,应采取开放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正处于民法法典化的过程之中.今日中国的民法明显轻视了人的精神世界,而过分置重于人的物质世界.这种轻视有着其历史上的根源,因为在近代民法上,人就是彻底的物质主义者.在事实层面上,民法上的人虽然来源于动物,虽然有着生存欲望,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生存着,而是在生存之外尚有着更多更高的追求,尤其是有着精神方面的追求.中国目前的民法法典化,应当遵循人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原则,在重视人的物质世界的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侵权行为法是规范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不法侵害公共财产、公民和法人财产或人身权的法律工具.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在民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已被纳入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中国民法法典化,为侵权行为法的完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侵权行为法应从债法中分离出来,成为我国未来民法典的独立一编.侵权行为法的独立,既是完善我国民法体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侵权行为法得以不断完善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一提及近代西方民法、自然而然会高谈阔论起大陆法系(亦称民法法系),并不时援引出一八四○年《法国民法典》与一九○○年《德国民法典》来品头论足一番。于是我们不妨这样认为:近代西方民法的形成,发展过程无非是《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形成、发展以及它们对近代西方民法法典化运动的促进,引导过程。 以《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为契机,企图全面准确,深入描述近代西方民法复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能不使人有一种“小智慧,大难题”的滑稽感,不过我们还是尽力而为之,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犯的原因力是指成立从犯所必需的因行为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之间产生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犯是否成立,要经过一般性判断、具体性判断和排除性判断三个环节。一般性判断主要考虑是否具有成立从犯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具体性判断涉及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排除性判断主要考虑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和刑法总则中的但书。  相似文献   

20.
新《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三款增加了民事诉讼第三人的一种权利救济方式——第三人撤销之诉,旨在进一步对第三人的权利进行保障。但由于只有一条简单的法律规定,没有具体的程序与配套制度,对于案件依何种审理程序进行审理问题、原裁判文书是否中止执行、它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重合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均未提及,这不仅令法官无法操作、也让律师实务界感到困惑,这一规定在实际审判工作中难以达到立法者预期的效果。同时考虑到第三人撤销之诉对已决判决的既判力的冲击与影响,必须慎重建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审理程序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