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舆论与维权     
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新闻舆论的重要责任,新闻舆论在维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它又不同于执法活动,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达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因此,记者在维权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传统刑事司法制度把对罪犯的刑事制裁视为社会正义的最终实现,同时强调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以期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双重价值,但往往忽略了对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当前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同等重要的理念下,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备受关注。恢复性司法作为传统刑事司法的有益补充,对保护被害人的权益有着积极影响,如何通过恢复性司法保护刑事被害人权益也已成为刑事司法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3.
台商在琼投资权益保护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商在琼投资在海南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海南省在保护台商在琼投资权益方面作了较大努力,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关台商在琼投资的立法不足,对台商在琼投资的司法保护不力,对台商在琼投资的行政管理服务不到位等。必须强化台商在琼投资权益保护意识,完善台商在琼投资权益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加强对台商投资权益的司法保护,健全台商投资服务机构,转变行政机关工作作风,优化台商投资的社会环境,切实充分地保护台商在琼投资的各种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国际社会人本化趋向下,以产品责任为诉因的航空争议诉讼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途径,以此为主体的司法活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在实际操作及适用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针对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司法实践现状,提出产品责任引入国际航空争议诉讼中的法律作用,即在平衡产品制造商、航空公司和消费者三者综合利益的基础上,应以保护人权和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为中心,侧重保护航空运输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但由于立法与司法实践的问题,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权益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案件知情不够;陈述意见不充分;在程序中受到二次伤害时有发生;对不起诉的制约有限等。在构建被害人权益保护体系时既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实际,注意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权益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依法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保护农民消费权益为研究目的,报告了我国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社会、农村消费者三个层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应完善立法,加大行政保护力度,健全维权组织机构,加强司法保护,完善救济措施,构建以国家保护为主导,社会保护和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相结合的全方位保护体制。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农民工权益司法救济机制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强调"司法为民"的今天,司法改革也必须以此为目标.本文针对目前农民工权益司法救济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法律的视角,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职工权益保护、债权人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提出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四条法律对策:一是加强企业自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完善和创新立法、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三是坚持司法创新、妥善审理案件;四是完善和创新监督制度,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程序法上的支持是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得以实现的关键。在未成年人权益诉讼保护要素理论与制度框架下,通过剖析三个司法典型案例,发现我国未成年人权益诉讼保护要素存在缺失;在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程序设置、原则确立、制度构建等方面具体给出了突出未成年人权益特殊司法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私营企业女工权益保护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私营企业中 ,普遍存在着职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问题,尤其是女工权益受侵害的问题更为普遍,也更 为突出。女工权益受侵害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也有企业主方面的,还有女工个 人方面的。制定专门的《私营企业法》,明确劳动契约原则,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职能,加大新闻机构宣传与监督力度等,是有效保护女工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社会的变动产生信息,新闻和信息本身没有正负,只是对社会产生的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破坏性作用.及时、真实地公开信息和报道新闻,可以使社会有望实现最小成本下的社会预期;将新闻冠以"正、负"不利于多种声音语境下的事实辨析,不利于使信息在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关注下去伪存真.承认并尊重受众的知情权,使政府与媒体保持一定距离,还信息传播于媒体,既是政府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的姿态,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大众传播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传媒报道的客观性要求其不偏不倚,整体上做到平衡。但具体到不同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又必然要以社会公德、公平与正义为基准来进行合理的偏向与适度倾斜。如果偏向与倾斜不当,就会造成"传媒失语"或"传媒媚俗"等一系列媒介道德问题,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本文以公众兴趣与个人隐私为例探讨了具体报道中传媒道德为何要倾斜,向谁倾斜以及如何倾斜,试图为传媒道德的合理性倾斜提供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舶来品的公共关系已经在中国发展了三十年,其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引发了传媒业内在的深刻变化。在国家改革开放深化、经济转型的快速发展中,受企业公共关系实践的影响,传媒业不仅在新闻传播的立场上、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新闻从业者也积极吸纳公共关系理论思想,在新闻传播及报道视角等方面都开始了较高水准的公共关系策划,从而使媒体进一步面向公众,树立起新闻从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公共关系在全社会的普及给传媒业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新闻的商业化即公关软文出现,以及大众舆论在某种程度的被操纵。由此,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和新闻工作者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成为今后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保障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性法律制度。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其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尚不突出,对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尚未形成。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审视和完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遵循新公共服务理念,能够将对创新性涉农智力成果的保护建立在确认农业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与平衡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并通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利用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专有权利保护和社会利益平衡的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在2016年有了新的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将2016年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归纳为9个方面。研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系列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和定位,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是指导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重塑和改变着中国新闻业,“媒体+直播”的模式成为众多媒体突出新闻现场感的报道模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始变革新闻生产方式,VR技术进入媒体领域并不断深入,社交化媒体成为重要的舆情场域,在社交化和数字化变革发展中的新闻业呈现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媒体融合从业界的媒体创新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媒体融合成为传媒集团创新实践的重要手段,学界也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解析,反思了目前媒介融合的难点和发展瓶颈,认为亟需从业态的媒介融合转向社会形态的媒介融合;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通过媒体平台间优势资源的互补、重组与整合,通过组织融合和机构创新实现战略化转型;数据新闻成为新闻业重要的创新实践,在改变新闻生产方式的同时衍生了出其他社会现象,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同质化阅读普遍,数据新闻缺乏深度和人文思考的问题突出,应以政府为核心实施“大数据战略”,增加数据新闻的新闻温度;新媒体产品创新的理念和产品重构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发展进入了社交基因全面渗透时期,新媒体从业者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片面追求市场效应和商业利益,应促进社会化媒体的舆论健康发展;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多种意见的集散地和多元价值观的呈现场所,应从政策法规方面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明确各行为主体要担负的互联网治理责任,优化互联网治理模式,提升互联网治理能力,让网络生态逐渐好转;在“互联网+”环境下,当前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做的却是“+互联网”,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应在对西方理论的过度倚重中反思新的理论面向和学科范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入认知传播视角思考传播学研究的本土转换,反思新闻学的规范性研究;新闻传播院校应推行适应新闻业变化的新闻传播教育,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升新闻传播人才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从“谣盐风波”看社会谣言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月一场"谣盐风波"席卷全国,日本核泄露引发的核辐射危机激发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事实真相缺位、正规信息模糊和缺失的情况下,驱动了公众的好奇心理,诱发了"第三人效应",一场关于抢购食盐的社会谣言就此应运而生。媒体报道方面,出于行业竞争的需要,为了突出新闻的显著性,对谣言的热衷报道造成了二次传播,使谣言进入正规流通渠道,并借助媒体的优势加剧了谣言的传播。政府公信力下降、公民知情权弱化、信息通道的多样化则给社会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首因效应、蝴蝶效应,以及群体极化等社会心理,使社会谣言迅速扩张,造成公众心理的恐慌和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是现代新闻传播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尤其是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或社会公共事件,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偏激的或不理智的看法,更需要新闻媒体给予正确引导,以期促进问题或事件的解决。本文回顾了关于"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情态势,首先借此解析媒介对此类社会热点新闻的舆论引导方式,其次分析媒体对这一事件舆论引导的缺失,进而从正反两方面考察媒介舆论导向功能实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影响力与影响力经济是新闻传媒的本质属性。媒介权力使影响力成为新闻传媒的客观职能,影响力不仅是传媒在特有传播过程中所打下的"传媒资讯渠道烙印",也与传媒公信力和权威性互为条件;新闻传播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媒介所具有的传播力使广告的传媒"寻租"成为必然,它和媒介组织的公共服务性质一起促使出售影响力成为媒介经营的固有法则,"利益——控制"的二元格局是影响力经济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新闻媒介职业化历程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言论、出版自由最初与报纸无干,后因报刊在政治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致统治者的压制,于是,言论、出版自由的问题也就延伸到新闻自由;第二,大众化报纸产生后,经济独立带来角色变异,成为代表民意、监督政府的独立力量.新闻自由恰为免除政府对报纸的干涉提供了法律依据,于是,法律中所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实际成了媒介--制度的自由;第三,媒介-制度新闻自由的现实,与法律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不谐,法律界人士遂提出"第四权力"理论,试图重新界定新闻自由,并使之与原有的言论、出版自由相区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Trips协议下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及面临的挑战.从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分析、私权与公益的博弈、同质与异构的调和中明确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度,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主张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应兼顾本国社会发展水平与国际统一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