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樂、藥、疗三字同源,反映远古先民对音乐、药物、治疗三者联系的认识。上古人们对音乐与情志又脏气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有深刻的体验,概括为五音五行五脏理论。古人的重要建树是:揭示音声与人格情志、脏气体质的关系;建立音、情、脏三者互相推求的闻诊方法;倡导以音乐调治身心。音乐长期被作为儒家教化工具而淡化了医学效用,发掘研究和发展这一传统疗法,有助于构建中医身心治疗学。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学的前身是比较音乐学。 195 0年 ,现代民族音乐学家吉卜·孔斯特在他的《民族音乐学》一书中 ,首次使用了“民族音乐学”这一学术称谓 ,此后逐渐被世界大多数音乐学家所接受和采纳。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以世界各民族各层次各种类型的音乐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音乐本身置于民族整个文化脉络中进行研究的音乐学理论学科  相似文献   

3.
金凯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1):63-65,78
音乐评论是从理论上研究、分析音乐现象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评论学是研究音乐现象与规律的人文科学,是音乐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学科,音乐评论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评论现象,音乐评论的本质与属性是音乐评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音乐评论的本质是对音乐现象的理论研究,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音乐现象的总结、分析和评价。音乐评论具有创造性与继承性、附属性与独立性、客观性与主观性、时代性与历史性、批判性与指导性等属性。  相似文献   

4.
乐药疗与五音配五行五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乐、药、疗三字同源,反映在远古先民对音乐、药物、治疗三者联系的认识。上古人们对音乐与情志及脏气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有深刻的体验,概括为五音五行五脏是论。古人的重要建树是:揭示音声与人格情志、脏气体质的关系;建立音、‘计三者互相推求的闻诊方法;倡导以音乐调治身心。音乐长期被作为儒家教化工具而淡化了医学效用,发掘研究和发展这一传统疗法,有助于构建中医身心治疗学。  相似文献   

5.
齐地方仙文化是齐地早期特有文化,对早期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扁鹊流派因在针砭、脉学等方面的成就而被尊为“方者宗”;齐地方士文化对医学理论及技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神仙思想影响了医学图书分类、医学著作编纂,促进了炼丹服食之术的兴起,并与齐地早期气的思想结合,成为行气导引之术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医音乐治疗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交叉研究态势,中医学界的研究除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之外,重点是临床和实验研究;音乐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治疗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医疗民族音乐学;哲学、宗教等其他领域的研究重视传统文化对音乐和医学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将该课题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下。不同领域学者的研究出现了争鸣与交锋,但多学科的研究视野使中医音乐治疗有了更广阔的前景,弥补了单一学科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前人的观点 ,将传统词学与文化人类学、音乐学等相结合 ,从词曲配合方式、词所倚乐曲系统及格律等角度来考察词的起源 ,认为梁陈新曲 ,如萧衍等人的《江南弄》、《长相思》等已是倚“燕乐”填制的长短句 ,是典型的南曲系统的文人词 ,与北曲系统的敦煌曲子词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定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音乐史学源于西方音乐学,但其音乐学属性更受重视,忽视了其历史学的学科性质,造成其学科定位的不明确,出现了诸多问题。西方音乐史学应当是音乐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既要注重其音乐学的学科属性,更要强调其历史学的学科属性,以利于该学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气”是中国传统诗学重要的理论范畴,在构建诗学体系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词学领域,谢章铤在其“性情说”的基础上,发展前人有关词气的理论成果,形成较为完整的“词气说”,将词气理论形态推向成熟。其“词气说”有着独特的内涵,包括和永与豪雅的词人之气、词作内容之气以及和而不促的词作行文之气。“词气说”与贵气、气厚、词量等相关的词学命题联系起来,丰富并拓展了近代词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先秦“元气”论认为,“气”是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气”也能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而到汉代“元气”论被发扬光大了,在“元气”论中,哲学与自然科学进一步交融渗透,“元气”论被借鉴和引进到汉代天文学、医学、音乐学之中,“元气”论被王允引入文学理论也就构成了他的禀气论,曹丕将“元气”论和禀气论融入文学批评,构建了他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实例论证的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大量的事例说明普通高校音乐学副修专业办学模式在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果,阐述这一模式的前瞻性、独特性和创新性。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与音乐相关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这两方面来阐述普通高校音乐学副修专业办学模式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象声词琐谈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直接写照,如刘勰讲的“言以文远”;《左传》中“情欲信而辞欲巧”;《管子·戒篇》的“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讲的是真实的思想内容是需要优美的形式来表达的。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那么在语言中也应该说有“语言的音乐”。音乐和语言虽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和谐者就美,不和谐者就不美。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情采》里说道:“故言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情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可见,声音的丰富  相似文献   

13.
白石十七谱是宋词文学创作与音乐理论高度结合的宝贵实例。就中四首旁缀音谱的“令”体词调歌曲,系先有音乐“定腔”,后“倚声”填词之作,是研究宋词以文从乐手法的珍贵实证。依据《词论》“别是一家”的音乐文学体性论,姜夔《大乐议》的四声清浊主张以及张炎《词源》的歌词五音协律例证,可归纳、提炼出使文字四声五音与音阶清浊轻重相协谐的宋词“倚声”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四首词调歌曲的文乐关系展开逐字辨析,并以句拍为单位,实证以《词论》为代表的音乐文学理论,在宋词“倚声”填词实践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最终回归《词论》《词源》对雅词协音不易、“知之者少”的文学判断。  相似文献   

14.
倚西声而填中词是早期艺术歌曲的通行做法,这种实践方式为现代词学研究者所借鉴,成为理解传统词乐关系尤其是“倚声填词”与“选词配乐”的经验基础。“音乐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倚声填词”的重新定义,将传统谱例之学提升到现代歌词学层面。唐宋诗词乐谱是骨干谱,一曲多变是其常态,不同于确定自足的西方现代乐谱。以往对词之本质特征的界定,过于强调其不同于声诗、乐府的以词从乐、由乐定词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选词配乐甚至以乐从词、依字行腔的一面。现代音乐学为我们将词的起源归结为一种音乐或乐曲形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夸大了音乐的决定作用并造成了对“倚声”的狭隘理解。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艾红梅因声带出血被医生宣判了歌唱生涯的“死刑”。后来,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修炼“内气”,使用“太极顶歌唱”等独特方式成功挽救了自己的歌唱生涯。2005年7月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以民族唱法进行无话筒演出,获得巨大成功。2006年,艾红梅师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攻读音乐学(声乐表演)硕士学位,历经三年撰写《歌唱与藏象》论文,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论。  相似文献   

16.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理论科学领域内音乐学下属的一门分支学科,科学地认识和确定它在我国音乐理论科学中所处的位置,正确估量它和处于相同层次的其它音乐学分支学科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合理、科学地构建这一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从而使它在音乐理论研究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区域地理、文化等划分为趋同、趋异两个大方面来论述,旨在引起我国的民族音乐研究者重视这种方法,将其运用到我们的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及当前医学模式转换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形神统一论”、“五脏情志论”、“体质气质学说”、“天人合一论”等中医心身相关思想中贯穿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现代医学要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要从治疗、预防、保健几个方面借鉴中医学的心身相关思想和理论并对中医学在人文内涵和生态意义上的启示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8.
敦煌献已经普遍使用“曲子”概念,它们所指的新兴的长短句的律化歌词,唐末五代人深感“曲”与“曲子”本为“乐曲”,若借指新体歌词,则不免使概念混淆,因而试图准确地称之为“曲子词”,来表明它是特为新兴产乐而谱定的歌词,曲子词是已经律化的词体,是律词,与近体诗,声诗和佛曲无关,“曲子词”为唐五代人自己的新创概念,它既能充分体现这一新兴音乐学的体性特征,又能适应时人和今人的运用习惯,所以说是比较科学的,这种承前启后的称备用。既能恰切地表明词体发展特定渊源,脉络,又能准确揭示出敦煌献所保留批评家一音乐学形式固有的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与实体范畴不同,“变”学主要侧重于属性、状态和活动的方面。但“变”又与实体范畴密不可分,与确定的实体相互依存并促成实体范畴的实现。“变”是一个开放和兼容的系统,是中国辩证思维哲学最根本的理论支柱。“变”有气、形、物等现象层面之变,也有道、理、心等本体层面之变。“变”是大流,是生生,是宇宙生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的手段。生生不息,化旧开新是变的永恒的主题。故不了解“变”,就不可能真正把握好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20.
五行音乐盒带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阳中医学院与贵州民族学院的合作科研项目《五行音乐对五脏虚实证影响的研究》,其中《五行音乐 曲目精选》已编制完成。五行音乐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先秦阴阳五行的核心观念,医和之说与《黄帝内 经》。编选乐曲的基本原则是将实用的五行音乐治疗同民族音乐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曲的标准 是以调式分类之外,首选古曲,次选近世传统乐曲,以及现代人创作之精品和新民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