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汉大铁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在有关“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学术讨论中,不少同志由于论述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而谈到两汉的大铁犁问题,有些同志还试图对这种大铁犁的性能做出合理说明或估计。但总的来说,目前已有的这类说明或估计尚属于一般性的推论,缺乏必要和有力的论证,因之意见也有分歧。我为了对这些大铁犁的性能求得较具体的了解,曾在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对大铁犁进行了复制、模似试耕和初步研究。现将所做工作和初步看法述下,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铁农具在我国古代社会里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铁农具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即秦汉之际的铸铁农具、唐宋之际的钢刃熟铁农具和明清之际的擦生铁农具。铁农具的普及推广应用 ,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封建帝国的强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为我国古代社会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 ,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 ,也为封建帝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两汉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牛耕的推广及牛耕技术的进步,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的牛耕技术进步的具体形态学术界尚有不少分歧。我们可以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画像石牛耕图为基本依据,系统考察汉代牛耕技术所涉及的犁铧、耕牛、耕作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形态因素,探讨两汉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因。西汉时期南方地区尚未出现牛耕,直至东汉中期以后南方地区的牛耕才得到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农具与土壤耕作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农具与土壤耕作技术的发展王星光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体系中,一向把土壤耕作作为农业活动的首要任务。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业文献《吕氏春秋》中的、《上农》等四篇中,就明确提出了“耕道”的概念,并对耕作理论作了较...  相似文献   

5.
张传玺 《南都学坛》2006,26(2):32-35
战国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还有手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二者作为社会经济的构成部分,从属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要。农业表现为自耕农、地主庄园两种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生产力体现为手耕技术和铁农具的发展及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事业也有较大发展。手工业主要有冶铁业、铸铜业、纺织业、漆器业。商业发展表现为商品种类繁多;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商品市场的形成;简明扼要的经商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正确估价两汉农业生产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汉代乡村社会,对农业生产水平的认识是一个重要前提。我们既要注意代表当时农业水平成就的内容,如铁犁、牛耕等等,也要注意两汉时代农业水平的另一侧面,如水耨火耕、蹠来而耕等等,也就是说,必须真正深入到当时的乡村社会,去把握其实际生产水平与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7.
古代彝语民间戏剧《撮泰吉》,反映了西南远古氏族社会末期锄耕农业与私有制产生的全面情况。据清初基本定型的彝语台词重译。  相似文献   

8.
犁耕农业,是继人耕农业、锄耕(耜耕)农业之后而出现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耕作方式和技术。它的形成和推广对耕作制度的改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均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果说我国的耕犁(石犁、木犁)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发轫,商周时期犁耕技术(人耕或牛耕)有了初步的发展,(1)那末,战国秦汉则是我国犁耕农业的形成时期。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浅的探讨,抛砖引玉,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处于领先地位。在这广阔的地区,铁器和牛耕已经普遍推广,而且农耕的主要工具犁铧按装上了犁壁,利于深耕和翻土;赵过发明的代田法推广后,有利于禾稼的生长;耧车的发现,结束了漫田撒种的粗放的播种方法。西汉时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已经普遍并始精耕细作。江南的农业生产情况是如何呢?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  相似文献   

10.
李冰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期.当时,由于铁器工具的使用,畜耕的推广,开荒面积的扩大,耕作技术的发明、应用,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兴修.使农业生产有空前的进步和发展.李冰是秦昭王(公元前306——250年)时代的蜀郡守,也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水利专家,他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总结了古代巴蜀人民长期同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实践经验,于岷江穿山而出的玉垒关下,兴修了一座驰名中外、至今仍然发挥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李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无达辞”是董仲舒对“《春秋》笔法”的精炼概括和总结,具有三种含义:其一,有“常辞”无“通辞”,针对《春秋》记事用语不统一而设,是董氏完整的《春秋》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其二,“微言”、“微辞”,即圣人没有明确说出来的话,指《春秋》记事不记言,却能以事明理,在事实的陈述中含褒善贬恶之义;其三,“微旨”、“大义”,指经圣人笔削而事别关恶之细,行防纤芥之萌,寓意精妙,使人深思反道,比贯连类,以得其意,从而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12.
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程公说所著《春秋分记》九十卷,是宋代《春秋》学的重要著作。《春秋分记》在体例上借鉴了《史记》的纪传体,而又有所创新。颇为珍贵的是,《春秋分记》配有十四幅古地图,是名副其实的“图书”。《春秋分记》注重阐发“《春秋》大义”,全书贯串的“大义”集中体现为“大一统”与“尊王攘夷”,并且希望能够“经世致用”。《春秋分记》自淳祐三年(1243)刊刻以来,历代公私书目均有著录。今世所见《春秋分记》的唯一版本是《四库全书》本,而《四库全书》本系宋刻影抄本。  相似文献   

13.
春秋谷梁学基于《春秋》的原典精神,通过《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集解》、《春秋谷梁传注疏》层累地解读了《春秋》的政治、伦理和史学思想,具体形成了倡导民本和贤君的“王道”政治思想,以三纲和忠孝为内核,家国同构但以尊君为“天道”的伦理思想,以及以实录和褒贬惩劝为“书法”的史学思想。由于春秋谷梁学的思想忠实地传达了孔子作《春秋》的真实意旨而成为《春秋》的解人,应值得后人研究和珍视。  相似文献   

14.
春秋纬的篇目以《后汉书.樊英传》中李贤注列举的13篇和有宋均注的《春秋命历序》、《春秋内事》共十五篇为基本篇目。后世在对春秋纬辑佚时由于学术观点以及所见佚文的不同导致春秋纬篇目逐渐增多,今天能见到佚文的春秋纬大致有24篇。在对春秋纬进行研究时,我们应当以前15篇春秋纬的佚文为主要的资料来源,其余作为春秋杂纬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通过注解《春秋繁露》本义 ,企图扶正过去被维新变法扭曲的《公羊》学说。他质疑康有为认定的《春秋》口说的可信性 ,申明《春秋》非改制之书 ,认为董仲舒和何休的《公羊》学说并非如康有为所言“绝无迥异”并辩别出了二者之异。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中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阐明《春秋》济世之用 ,又审定当时的政治环境 ,分辨华夷关系 ,驳斥西方平等观念 ,这反映出苏舆的《公羊》学说与湖湘学派有着深厚的渊源 ,加上他以礼印证《春秋》经世大义 ,凸显出他治经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先秦射艺描写的文化蕴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弓箭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古代的狩猎工具和战争武器.周代统治者赋予了射艺以重要的观念内容,并由此影响到了春秋战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摔跤运动发展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抵”认作戏剧的前身或雏型 ,马端临认为角抵是“杂技之总称”,不专指摔跤 ,这都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是牵强附会之说。也许摔跤在汉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向着艺术表演的方向发展 ,于是发展出“角抵戏”,一是在分化演变的过程中继续保持体育竞赛的原有性质和特点。河南登封县汉代画像石刻中划画着角抵的情状 ,画中有两人窄袖束带 ,头戴角形帽 ,作摔跤状。三、唐宋时期的摔跤运动摔跤运动的这种分化和演变发展到唐代仍在继续。在唐代戏剧表演中也有角抵戏 ,它一般被安排在正戏演完之后。《唐音癸签》中说 :“角力戏 ,凡陈诸戏毕 ,左右两…  相似文献   

18.
《春秋穀梁传》所记载之葵丘之会天子禁令是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可信的关于葵丘之会天子禁令之记载,《孟子》所载之葵丘之会天子禁令是在《春秋穀梁传》关于葵丘之会天子禁令之记载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添枝加叶的发挥。孟子在穀梁子之后,孟子学习过《春秋穀梁传》。   相似文献   

19.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诗》《春秋》皆记史,《诗》以韵文记事,是史诗时代的传统,《春秋》以散文记事,标志着史书编年记事体的成熟;二是周公制作《诗经》是作为政教之本,以开升平之世,孔子作《春秋》则是昌盛周道,拨乱反正,其义相承;三是孔子以周公为尊,以继承周公之志为平生之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