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现存的陶渊明的诗歌中,他的咏史诗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咏史诗既继承了左恩的咏史诗的特点又有所发展,本文着重探讨它的咏史诗内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咏史诗 ,学界已多有论及 ,但主要集中于唐代 ,其它断代性的探讨则较少受到关注。本文拟从“史传”及“抒怀”两种咏史诗体式入手展开论述咏史诗在汉魏六朝的出现和发展 ,以求对汉魏六朝这一咏史诗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一个较为深入细致的认识。咏史的出现有其时代、社会、文化诸方面的背景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这个时期作家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观念。就形式而言 ,班固式的“括本传”咏史诗 ,到六朝丧失其价值 ,递变为左思、陶渊明式的“多摅胸臆”的咏史诗 ,见出咏史诗由“述史”转向“抒怀”的发展轨迹 ,咏史诗在此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从而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并揭示了后代咏史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陈子昂是初唐以前咏史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其咏史诗主题内涵全面深刻,继承与开拓有机统一,拓展了咏史诗的诗体功能和题材空间。这和其“兴寄”论密不可分。从创作风貌上讲,其咏史诗呈现出恢复魏晋风骨,同时又开拓唐音;悲慨的情感与深入的理性相统一的特征。尤其是其怀古类咏史诗打破了传统的否定结构模式,一改悲观虚无的历史消极情绪,为怀古注入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使怀古走向与咏史体式的融合。综合来看,他应是古代咏史诗史上贡献很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中晚唐时期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晚唐咏史诗的盛行.在我国诗歌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中晚唐咏史诗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既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与文化背景,也在中国诗歌发展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晚唐咏史诗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特别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时代特征,这也成为中晚唐咏史诗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咏史诗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无疑有它不可取代的特点:精炼、曲折、幽默、泼辣,言近旨远,笔淡意高.这种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与咏史诗特殊的结构特点是分不开的.本文欲以李商隐咏史诗为例,由其独特的时空结构入手,简单探究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咏史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并且完成了其早期的发展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以颜延之《五君咏》为标志,班固《咏史》所开创的纪体咏史诗传统被打破,传体咏史诗作为一种全新的咏史诗类型登上诗坛,为咏史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五君咏》亦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深切的人生关怀,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前此咏史诗或以叙事细碎而致酷不入情,或以情思繁芜而致结构散乱的缺陷,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咏史诗蔚为大观的时期。唐代咏史诗在继承和发展东汉魏晋南北朝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渐至成熟。其作品量多质高,面对唐朝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古为今用,有效地发挥咏史诗借古喻今的功用。本文仅就唐代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些想法。一、唐代泳史诗思想内容寻绎唐人咏史诗吟咏已往历史,实质是对唐代社会现实的折射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广泛,大体上包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歌咏两类,此外还有一些史林杂咏。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史诗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咏史诗 ,根据有无寄托 ,可分为赋体咏史诗和比体咏史诗两类。曹植的《怨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成熟的有寄托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八首是这时期咏史诗的一个高峰。陶渊明的咏史诗继承了左思的传统而又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杜牧是晚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文、赋方面的创作成就堪称大家,其中以诗歌成就更为突出。咏史诗更是引起了后世人的推崇,但关于其诗歌主旨的理解,可谓聚讼纷纭。本文力图以全新的角度,对其咏史诗再做探讨,本文认为杜牧咏史诗的主旨,要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来分析,与杜牧的理想和心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晚唐咏史诗的创作是中国古代咏史诗发展的一个顶峰,对于其兴盛的原因,学界多将之与晚唐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士子的悲剧心理相联系,从思想层面上探讨得反而不够。实际上,晚唐科举考试中儒学内容的增强,尤重史学,以及中唐文儒观念的流变及影响,是晚唐咏史诗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儒学背景。明乎此,我们也更能理解晚唐咏史诗中强烈的现实旨趣,甚至于其“空言明道”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方回对"晚唐体"了解颇为深刻,他厘清了"晚唐体"的发展脉络,细致剖析了"晚唐体"兴盛的主要原因和创作技法,使南宋以来对"晚唐体"的混乱认识逐步趋于统一,在"晚唐体"接受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略论宋遗民诗派对宋季"晚唐体"的反思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体"充斥宋季诗坛,成为当时江湖派诗人创作的主流倾向,弊病不一而足.继之而起的遗民诗派,在对"晚唐体"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新变的道路,并借助于诗社活动与诗学授受两种形式将新变理念广泛传播,扭转"晚唐体"诗风并赋予其正确的发展模式.遗民诗派在宋元两代诗风转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对词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晚唐诗着意刻划心境 ,笔意婉曲 ,感情深挚 ,特别是对爱情的歌咏 ,给予了词深远影响。第二 ,晚唐写景诗精美而缺乏气势 ,咏物诗偏爱吟咏细小纤柔的事物 ,特别是对女性居住环境的细致描写 ,也构成了与词类似的特征。第三 ,晚唐诗把感伤情调作为一种美自觉地加以追求 ,并配合绮艳的文采 ,构成了一种凄艳的意境美 ,影响了词  相似文献   

14.
龚克昌 《东方论坛》2007,(4):28-30,56
沿袭两千多年的辞赋艺术形式,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就有必要从研究入手,从研究中揭示中国古代辞赋发展的规律,探索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的辞赋艺术形式.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几乎每逢改朝换代,历史变迁,辞赋艺术形式都屡有变化.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辞赋自身存在发展之所需.新时代的辞赋形式应古赋与白话赋相互靠拢,创造出句式大体整齐,文词简炼,用韵大致相同、篇幅较短的新时代赋体.  相似文献   

15.
玄言赋浅论     
本文对魏晋玄言赋的概念、发展轨迹乃至主要作家作品作了粗浅的论述。玄言赋是指在玄学出现之后 ,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而产生的 ,以谈论玄理 ,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为内容的赋作。它滥觞于正始 ,过渡于两晋 ,大盛于东晋 ,衰微于刘宋。玄言赋对玄理的表现 ,有的下陈玄理 ,有的借人物和山水景物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在文学发展史上 ,玄言赋有其自身的不足 ,但亦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论《易》,特别注重《复》、《艮》二卦,并对此二卦的义理作了独具特色的阐述与发挥,从中显示了宋代《易》学之时代特色及其与宋儒“心性之学”之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探讨晚唐社会政治博弈整体系统中的一个侧面即方镇坐大及与中央博弈问题。晚唐方镇问题源于盛唐中唐,它由安史之乱引发但也是中央皇权主动调整统治方式的一种举措。文章把方镇坐大及与中央博弈的行为归纳为4种形式并从程度上逐一进行了分析。认为晚唐方镇问题在形式上与盛唐中唐相同但程度较轻。文中还研究了方镇之所以能够坐大及与中央博弈的原因是节度使权力(尤其军权财权和人事权)过度膨胀和少受制约。言及节度使人事权时,又重点探讨了晚唐文人与方镇及节度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晚唐方镇问题的不同观点也做了辨析。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从滨海渔村,到清朝末年,上海一跃成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得名于上海浦,简称有申、沪.五花八门的别称,以及具有上海特定含义的代名词,多达三四十个.  相似文献   

19.
魏野从方回划分宋初"三体"之时便被认为是晚唐体诗人,但其诗作的内容及创作手法皆体现出鲜明的白体特征。以七律为例,就内容而言,多为送行交游及朋友间寄赠唱和之作,且偏重于叙事、言志、写意,类白体七律;就创作手法而言,语言大多明白晓畅,出语自然,不事雕琢,且言意好尽,不太讲含蓄,发挥了白体善于铺叙的功能,有明显"以文为诗"的倾向。这是魏野七律最突出的特征。其五律等诗体亦大多如此。因此,就诗风而言,魏野更倾向于白体诗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晚唐体诗人。  相似文献   

20.
嵇文甫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文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他积极宣传普及唯物史观,领导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河南分会,创办了《新史学通讯》。他一生致力于历史问题的现实考察,构建了历史评价的理论体系,书写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精彩篇章。他一贯强调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总结规律,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始终捍卫着历史主义以及阶级分析必须与历史主义相结合的原则,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