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伦理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人类提出了在现实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特别强调人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这一充满悖论的空间所存在的现实伦理问题。在借鉴国外网络技术伦理建构经验的基础上,从伦理建构的角度对人类超越主体性困境的有效方式进行了探讨,并认为网络技术的伦理建构应该具有立体、交叉和全方位辐射的特点及功能,结合网络技术在当前具有的新特点,认真分析了网络技术悖论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三维伦理建构的网络技术伦理的原则、规范和范畴。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伦理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社会对人们生活发生重要影响的,当首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社会生产力的结构和成份,改变着劳动的条件性质和内容,同时它也渗透到教育、文化、社会和自然关系等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它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巨大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给人带来控制不了的破坏整个人类生存基础的严重后果。这使伴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些伦理问题又成为人们选择何种生活的基础.因为人类的明天取决于人们作出什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辅助生殖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生育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传统的生育秩序也随之发生着重大变革,这对传统的家庭结构、社会伦理和法律制度也造成了重大影响和冲击。这就要求法学、社会学、医学等相关领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从人口建设的角度,基于生育法治的视角对三人共育进行功能性分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制约,使之能够为人类谋福祉。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应用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技术的应用 ,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很大冲击 ,在基因的冲击面前 ,人类的伦理道德已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一冲击 ,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 :科学地看待这一新的科技及其成果 ,冷静的深思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伦理问题 ,使人类具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从人类基因的研究及其技术应用着手 ,探讨其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是我们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算法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决定“人机共生”关系走向的关键要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认知上的“黑匣子”,限制了人类理解和使用技术的能力,引发了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导致了人类对算法的不充分信任。算法伦理审查的价值规范体系,包括算法伦理审查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结构化。发展负责任的算法,强化算法伦理审查的理性认知并建构实用框架,推进算法透明度、可解释性以及公众满意度等伦理维度指标落地,可以有效消解算法歧视和隐私暴露等问题,更好地推动算法伦理审查机制的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以其无比的威力,改变着人类自身的面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伺时,也把一系列高难度的伦理问题严峻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制造婴儿”的技术──人工授精合乎伦理道德吗?代孕母亲合乎伦理道德吧?人体器官可以商品化吗?医治无望的病人有死亡的权利吗?等等。这里,我们只谈谈器官移植和安乐死技术对传统生死观的挑战问题。器官移植是指摘取某一人体的健康器官并把它用于置换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移植)、或不同种个体(异种移植)的相同部位(常位)或不同部位(异位)的病损…  相似文献   

7.
论集体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历史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在集体的劳动创造中发展起来的,因而集体主义就成为一种衡量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价值准则。基于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两大伦理关系,处理(或调整)个人与集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和谐与协调,就成为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代伦理价值原则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观发展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放眼世界,只有当全球各国和人民都能把集体主义的伦理道德原则和价值准则自觉地放在第一位,人类才能真正最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拯救地球”,从而拯救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8.
管理伦理研究简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理和伦理都是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且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无论对人性之路的认识,还是对管理理论的演进,人们已普遍注意到人文伦理对现代管理的重大价值,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管理伦理研究的起源、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概括性的综述,并提出了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文明开发与管理海洋的海洋实践行为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海洋行为引发的道德关注,将海洋伦理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目前学界对海洋伦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成熟的研究内容。本文以海洋伦理的内涵及建构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一系列海洋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总结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在阐明海洋伦理的内涵包括公共行政伦理、公共伦理和生态环境伦理的基础上,从个体、公众和组织三个层面进行海洋伦理意识、海洋伦理制度、海洋伦理社会以及海洋伦理精神四个方面的伦理规范体系建构,为规范人类海洋实践活动探寻自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完整。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多元开放性社会既促使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冲击着当代家庭的稳定性。在中国,家庭秩序的某些失序现象,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而家庭和谐、仁爱礼让、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伦理理念将有助于化解现代家庭问题,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作为不竭的源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北宋时期就产生了具有一定程度现代契约伦理色彩的共同体组织——乡约。不过,“乡约”这种契约伦理共同体跟现代以个体权利为本,通过契约缔结的社会组织有本质的不同。“乡约”旨在提升个体德性,以便将个人更好地收摄进家族式群体生活方式之中,而不是让个体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体。因此,入明后,“乡约”即被君主专制权力所利用,成了官府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和牢笼人心的工具。于是,“乡约”这种具有一定现代契约伦理色彩的共同体组织终究没能发展壮大并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性转型。探明乡约的契约伦理特性及其产生、变异的原因,有利于推动传统伦理形态的现代转型,有利于提升当代中国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论代际伦理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伦理是一种基于代际关系之上的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的伦理形态,它主要表现在道德价值观的代沟及其沟通、家庭代际伦理、可持续发展与代际公平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代际伦理问题等各个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代际伦理在现代社会开始日益出现全球化的趋势,并成为了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变革——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风险社会。随着理性的张扬,科学技术无止境的发展,人类制造了许多文明风险,我们生活在各种社会风险之中。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人类面临的风险状况已经发生改变,各种人为的文明风险在社会风险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人类开始从伦理方面寻求应对的希望。然而,传统的伦理理论主要属于信念伦理的范畴,它注重行为所依据的动机和目的,而忽视了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联,不重视对责任后果的承担,因此,它难以契合风险社会要求对行为后果的关注。而责任伦理则和现代社会有诸多契合,它认为道德的根据主要在于行动的后果,它要求行为者对自己行动的后果负责。面对如此复杂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进行伦理观念的变革,实现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技术伦理的“知行合一”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伦理中行之有效的规范,在传统技术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现代技术活动同样应强调“知行合一”,但贯彻这一规范有许多困难。单靠个人的“知行合一”并不能解决群体或组织的“知行合一”问题。过于狭隘的专业教育可能使某些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缺乏伦理责任意识,企业家的道德自律时常在利益冲击下难以坚持到底。为此,必须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完善的道德制约体系,逐步建立伦理监督的社会保障系统,在理工科教育中加强技术伦理教育,培育技术人员的技术良知,形成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相似文献   

15.
差异性是儒学人伦的根本原则,体现在三纲五伦等传统的人伦规范中,为社会各阶层所广泛认同,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支配性的影响。近代以来,儒学人伦差异性原则受到源自近代西方的平等性原则的巨大冲击,三纲五伦等传统人伦规范受到激烈批判,但也有很多学者对儒学的人伦传统加以反思,寻求其与现代伦理接轨的契机。我认为,儒学的人伦差异性原则源自人际关系的实际,在今天仍然有继续存在的生命力,但在对差异性原则的内涵理解与应用范围上应当予以新的诠释,使之顺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直接关系着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的繁荣稳定。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应用规模与水平,但一些企业因追求技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无节制、不规范、不合理地滥用技术,给人类——社会——自然带来了严重的伦理风险和技术风险。由于传统技术伦理的相对匮乏与滞后,加快建构企业生态化技术伦理是防范、规避、消解技术负面价值与效应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进行社会治理的途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发挥法律和行政组织规范等外在强制力的作用;二是发挥伦理的内在软约束作用。但在原始社会的治理中则主要是伦理在发挥作用。从伦理规范的角度看,原始集体主义是其核心伦理精神,民主平等为基本伦理原则,团结互助为内部治理的伦理要求,勇敢刚强为外部治理的美德。原始道德尚处于“前道德”的发展阶段,是一种“萌芽”状态的道德,呈现出简单、朴素、粗俗的特点,它主要通过图腾崇拜、禁忌、礼仪、风俗,甚至巫术等形式实现着对生产生活与社会事务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孝"意识是中华伦理道德的原点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莫不发端于此。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中,"孝"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伦理及政治功能向来为人们所重视。"孝"的发生发展是民族心理中族类不朽精神的逐步张显过程,传统文化尤其是其分支民间文化中"无后为大"的孝意识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超越死亡焦虑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伦理亲情在传统社会主要有亲属之爱、别和从 3层含义 ,在现代社会主要是指亲属之爱。在传统法中呈现法律亲情化趋势 ,现代社会伦理亲情在法律上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整体来说 ,中国现代法出现了亲情的法律化趋势。但现在法律中存在忽视亲情伦理的缺陷 ,有必要将更多的亲情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有悠久历史,整体上是一种“伦理救助”模式。儒家以性善论为主流的人性思想和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道德心理,构成了传统社会救助的伦理道德基础。儒家以“仁”、“德”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均平”的差等分配伦理思想,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无为”的政治伦理和“贵生”的生命伦理思想,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重要补充。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是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