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保障农民工在弱势分层序位下实现其平等权利,以探索和改进农民工平等权实现的具体步骤,须厘清社会分层与农民工平等权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表明,当前社会的分层基础、分层结构与分层意识造成了农民工平等权的缺失。在此前提下,实现农民工平等权可为实现社会正义、优化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发展及维护农民工的人性尊严带来积极意义。基于此,通过对现有分层基础、分层结构与分层意识进行改良,来为农民工平等权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分层条件,可为实现农民工平等权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竞争机会、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社会空间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成为社会各利益群体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纠纷都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在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看来,人类的灾难和社会的不公正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就实现社会公正可资利用的资源来讲,强力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平,但超出一定限度却能导致社会的不公正;理性的增长有利于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但它却是暧昧的和不可靠的;宗教的大爱思想使它在宗教团体范围内对社会公正的贡献具有纯粹性和慈悲性,但对于更为复杂的社会公正问题却无能为力;暴力革命或借助政治力量都只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而社会公正本身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民权利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农民问题已凸现为农民权利问题,即由于农民权利受损而导致对农民的不公正的国民待遇进而严重损害社会公正,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农民权利受损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特色工业化路径以及与此相关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结果。本文在探讨农民因权利受损而受到各方面不公正对待之后,进而寻找能够体现、保障权利义务分配公平的制度、政策,以实现社会公正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资源不平等的配置引起社会分层 ,以行为为对象的法律必然关注社会分层的内在运作。社会分层的流动性是法律介入的契入点 ,客观又能动地影响权利和义务的量在各阶层间分配是法律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分层并与之共存共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观既是一种基本理念,又是一种价值判断。在明确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公正观概念范畴和问题视域的理论界定,采用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对福建省四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匿名抽样调查,从公正认知、公正原则、公正行为三方面探析其社会公正观的基本状况,并对大学生理性社会公正观的培育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资源配置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从经济学视角看,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价值导向发生着转变,由此引起的市场化倾向,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市场化背景下,教育主体产生利益冲动,对利益的追逐会对弱势群体形成资源排斥;监管缺位容易产生教育权力失范,造成资源配置的失序和不公;在资源排斥和权利失范的共同作用下,教育资源的配置出现了分层现象,进而导致社会分层和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世界,社会分层是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的社会现象。文章以陆学艺和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分层法对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分层情况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比较,在现代性框架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差异性,从面对我国建立公正、合理的现代社会分层体系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合理社会分层结构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结构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降低了社会的整合度,抑制了社会活力,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把社会分层结构体系放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来考量,社会分层结构体系的调整应在社会公正理念基础上,根据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体系的特点,按照开放合理的流动原则、机会平等原则、自致性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和利益协调原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社会地位,成为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点。这种社会分层极大地强化了农民对教育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教育价值观经历了沉睡期、苏醒期、困惑期和理性期。当前,应树立职业农民教育观,完善教育体制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与竞争和向上流动的能力,促进阶层结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矫正收入分配中的市场失灵。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整体制度缺失,虽然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主导因素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小农经济。但在市场经济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政府公共政策的非中性却成为影响农村社会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从健全农民利益的表达机制和公共政策的动态平衡性等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的不可剥夺和转让的权利。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却基本上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相对于城镇居民享有的基本保障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广大农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实现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自发的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社会宏观变迁,它的剧烈变动最终都体现和反射到农村政治机制和农民政治生活之中。日趋活跃的市场经济推动着农村社会主体的分化、利益的多元化、结构的分层化。利益成为人们关注、追求和维护的重点。而正是对利益的愈加认清和重视。就愈加需要对利益的表达渠道和机制进行调整和规范,特别是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农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政治制度和农民政治观念面I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民工在同等条件下不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平等的社会保障权,这源于城乡二元结构下一系列制度造就的城市与农村的分隔、居民与农民的不平等。在当下中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时代主旋律,政府亦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农民工的平等社会保障权。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遏止农村社区衰落走势、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必须破解体制、资源配置、农村公民社会发展、社区公共性社会资本匮乏、农村社区空心化和治理人才短缺方面的难题。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社会工作者肩负以下四方面的使命:一是发展社区民主,推动平等、公正的参与社区治理格局的形成;二是开展公民教育,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治理行动的能力;三是协助农村社会组织成长,为社区治理创新搭建组织平台;四是培育社区社会资本,重建社区的合作与信任的社会关系,重塑基于规范和参与网络的新型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地污染事件在多地集中爆发,严重损害农民的群体利益。然而,农民群体维权行动却经常陷入困境:在权利制度供给不足和公力救济渠道不畅的情况,农民往往选择徘徊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私力救济手段,由此产生的非理性维权又常陷入政府刚性维稳困局,最终形成维权与维稳相互掣肘、私权与公权相互抗衡的局面。解决农民群体维权之困的关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消除权利贫困的根源,即:健全立法,重建环境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机制,提高公力救济效能;变非法维权为依法维权,避免权利滥用;变刚性维稳为韧性维稳,防止权力恣肆。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就业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宪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农民工在就业领域普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在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安全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不平等。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全面充分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后盾。因此,要改变户籍制度,强化平等观念,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