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文学翻译中,不同的译者会产生不同的译本,对于不同译本的翻译质量,评估角度也不尽相同.这里从主位结构模式和译本所反映的原作信息两个方面,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宋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的两个英文译本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为了尽可能减少翻译过程中原作信息的丢失,译文应尽量与原作的主位结构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国内三种陶诗译本各有特点.方重先生首译陶诗,他的<陶渊明诗文选译>使英语读者知陶;谭时霖先生译本<陶渊明诗文英译>是陶诗忠实而灵活的译本和文化翻译的力作,使英语读者好陶;汪榕培先生的译作是韵译本,他的<英译陶诗>使英语读者乐陶.对陶诗中"道"有不同理解和译法乃是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3.
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意美、形美、音美浑然一体,也就是钱钟书先生所提出的"化境".通过评析王佐良先生的A Red,Red Rose英诗汉译本,进一步说明意境和神韵风格是诗歌翻译应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在中国的译介相对起步较晚,各种译本的风格也各有千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选取不同时段和地域文化语境的三个译本——余光中、木宇、王晋华译本为研究对象,参照1960年版Thomas H.Johnson编辑的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通过对诗歌的精读,从诗歌...  相似文献   

5.
《瓦尔登湖》(Walden)是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经典文学作品,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中国译者徐迟首先将其译入国内,译名为《瓦尔登湖》。此后不断出现译者和译本,《瓦尔登湖》一度重译,频繁出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重译《瓦尔登湖》的热潮,这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翻译界对《瓦尔登湖》汉译本的关注。通过将徐迟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新视角切入,对《瓦尔登湖》译文之美进行解构,分析其中作为变量的美学因子,以期为研究《瓦尔登湖》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文学译者的创造性.文学翻译是译者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是译者的语言艺术再创造.文学译者是文学译本的再创作者,文学译本中渗透着译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力量.译者重塑文学语言和重写文学译本的艺术再创造,使文学原作的生命得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存活.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中译语文化因素在译文里的介入是不争的事实.以<鲁滨孙飘流记>诸译本为例,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仔细分析译语文化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介入的范围和程度.可以看出,文学名著的重译走的是一条从倾向归化到注重异化之路.另一方面,对同一时期的重译作品的比较分析也表明,不同译者在处理译语文化介入上同样存在着侧重归化或侧重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形态研究"五四"新文学,他剖文学、自剖文学与民族自剖文学分别从内倾、外向和寓言的角度构建了"五四"主流文学的形态群落.民族自剖文学作为寓言形态在于作家以其民族代言人的身份来对"自我"进行无情的解剖,以期革除弊端,求得新生.民族现代性的焦虑是这类文学的情感焦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凤凰涅槃>分别从政治、文化的批判向度及构建民族复兴的寓言方面形成了民族自剖文学的独特存在.与这种寓言特征相联系的还存在主题先在或主题的预设,叙事人与民族群体同构关系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好逑传》在叙事模式、思想主题、词汇语法、文学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小说叙事模式、文学传播中译者的翻译策略、译本比较等是研究重点.20世纪以来《好逑传》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首先,在译者和译本研究上,对除帕西和德庇时以外的其他译者及其版本研究过少;其次,在文学传播上,对西方受众对象的研究过于薄弱.未来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比较、语言艺术价值、其他语种译本以及海外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照杨宪益先生和霍克思先生的两个<红楼梦>全译本,着重研究了干扰文化交流的诸因素,如语言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找出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及译本与原著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古典文学中跨文化翻译的不同方法及技巧,如音译、阐释、直译加注和融合等.  相似文献   

11.
文化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勒弗维尔提出诗学观对翻译有深远影响,在翻译研究领域被广泛关注。《讨武"檄》是我国古代檄文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林语堂在其长篇传纪文学《Lady Wu》中将此文全篇收录并翻译。林语堂英译《讨武"檄》受到何种诗学观的影响,以及体现何种诗学特点,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考察《讨武"檄》英译文在字词、句式、修辞以及历史典故层面的诗学翻译策略,揭示译者诗学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祖望为清代浙东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其题跋文涉猎广博,内容丰富,涉及时间、地点、背景、版本、考证等方面,贯通经史,治学平实,覃思深究,勇于决断,贵专家之学,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全祖望题跋文既传达了经史文三位一体的学术主张,又展示了全祖望的文献学成就与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在各种言论、著述中进行大量的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这与其深厚的语言学造诣、国学积累和对欧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密切相关,但因其论述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长期遭受比较文学学术界的忽视。林语堂对文学与语言学、哲学、宗教等社会科学,绘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以及自然科学等的跨学科研究成果给后人以重要的启迪,他理应被视为中国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文学史之探索与推进意义非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诗僧中成就最高者非苍雪莫属。系统深入地整理和研究苍雪的诗歌,不仅是佛教文学研究与诗僧文献整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云南文学史与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辅助。20世纪40年代以来,苍雪诗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鉴于苍雪的文学成就及其对明末清初诗歌、佛教文学研究之价值,对其诗歌的整理与研究仍有较大空间,这主要体现在“编年”“校勘”“笺注”三个方面。“编年”应在前人的基础上综合考证、全面系定,“校勘”可在王培孙校辑的基础上再行校勘,“笺注”当以“典故”“玄言禅喻”“疑难字词与俗语”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郭正域流传到今天的《文选》评本共有三种,它们之间内容都有出入,应皆是依当时流行的评本、又有所选择加工而成。作为较早的文人评本,郭正域的《文选》评点与出现于其前的书商操作评本有着质的差别,在《文选》评点学史上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在评点中,郭正域表达了对七子派主张的不满,明确提倡六朝文学,强调文学作品的“表情”作用。批评谢灵运作品的独特角度,则有补七子派一味以格调衡文之偏的重要意义。他的评点也提示着当代人对评点著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免造成文学批评史的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6.
信念”(doxa)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工具之一,源自行动者对客观世界的误识(misrecognition),是正统与异端的切分。将布迪厄的“信念”引入翻译研究,可与场域、资本、惯习共同探究译本背后的社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水浒传》杰克逊译本1963版和2010版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研究发现,翻译场域中的信念,在资本上表现为译者进入目标场域实践的资格,在惯习上表现为译者种族中心主义或尊重多元文化的翻译倾向,在场域上表现为译者对行动者间利害关系的识别;杰克逊受其信念影响,表现出种族中心主义的翻译倾向,打造出通顺晓畅的1963版译本;2010版译本由爱德文·劳作为编辑,更新人名、称谓与度量衡的翻译,并借用沙博里译本的译名作为副标题;最终译本的背后是多个行动者所持信念的斗争与妥协。  相似文献   

17.
以《淘气包马小跳》的英译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英文版在版式、人物名字、内容、及语言等层面的改变,说明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在通往英语文化的路上,不得不忍受诸多翻译上的改写,以适应强势的英语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作者看《西游记》为道教文学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把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定为吴承恩 ,说服力不强。文章着重根据全真教秘史以及古今对《西游记》的述评 ,不仅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 (平话 )》为全真教主丘处机华山弟子史志经师徒所撰 ,而且认为 ,今本《西游记》书的定稿者 ,也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全真教龙门派道士阎希言师徒。因此 ,《西游记》应为道教文学奇葩。  相似文献   

19.
冯时可是晚明松江文坛著名学者、诗人。冯氏勤于耕耘,富于著述,仅诗作即达二千余首。然其生平、著述至今语焉不详,后人对其诗文创作褒贬不一,誉之者称其为诗坛“中兴五子”之一,为天子养士气、生士色,于世运功莫大焉;抑之者指其卑靡蹿驳,无一赞语。文章对其生平、著述进行了详实地考辨,通过考辨指出,冯时可诗虽不能成家,但在吴中文坛仍是一位极具影响的诗文大家,甚至在晚明他也是一位较有影响的学者。其诗文创作是那个沧海桑田时代的形象注脚。  相似文献   

20.
《尚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集。以译笔"忠实"著称的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于中国儒、道、释三家典籍悉有译述,其中系统译介"四书五经"开创了汉学研究新纪元,所译《中国经典》一直被奉为"权威译本"。《尚书》是其译《中国经典》第三卷。他在追求准确传达原文意义的同时,也力求保证风格的忠实移植。本文从语气的描摹、意境的再现、情感的移植以及形象的保存等四个方面,配以具体的译例,论证了理雅各《尚书》译本文学风格的再现,希望能给我国的典籍翻译工作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