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纯卦有八,唯《坎》卦冠之以“习”。对此,古人解释歧异颇多。今通行本《周易》多遵循《彖传》中“习坎,重险也”之释,省却“习”字而直称《坎》。本文通过梳理阐释历代注家对《习坎》卦名之“习”的不同解释,尝试结合出土文献资料、故训资料来综合论证《习坎》卦独加“习”何为。文章结尾回归“坎为水”的意象,点明“习坎”于人而言的深刻义涵。  相似文献   

2.
《周易》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经,称为《易经》;一部分是传,称为《易传》。两部分合称为《周易》。《经》中包括由八卦推衍出来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积变而成的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传》中包括对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论述注释性的说明又称为“十翼”,包括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相似文献   

3.
《周易·说卦传》究竟成书于何时?论者或付之阙如,或含糊唐突,皆不能令人满意。笔者想作一些新的探索。一、对“先秦说”的重新考察《说卦》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好《易》,序《彖》、  相似文献   

4.
《周易》“用九”“用六”探析陈柏华《周易》是一部披着卜筮外衣而蕴含却十分丰富的文化典籍,它集中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深刻的思想蕴义已愈来愈多的为当今的人们所理解和重视。该书由八八六十四卦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每卦六爻,卦有卦辞,交...  相似文献   

5.
金景芳先生的易学研究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观点和学术风格,代表了二十世纪义理易学的水平。先生一直认为《周易》的价值在于它所讲的思想,而卜筮不过是它的躯壳。《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序列说明其哲学是乾坤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系辞》、《彖传》中实际都讲到了辩证法的合二而一。《归藏》与《周易》二易由首坤次乾变为首乾次坤,是老子与孔子思想所自从出的不同,表明了商周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发育成熟程度的差别,《归藏》之占七八不变爻,《周易》之占九六变爻,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先生还对《易传》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认为《周易》经传密不可分,说明了《易传》内容的构成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 ,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 ,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 ,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 ,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 ,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 ,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 ,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 ,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 ,《大象》“乾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 ,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 ,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8.
历来说《易》的儒生都不重视《杂卦传》。《汉书·艺文志》叙《易》:“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孔颖达在《说卦》标题下注:“先儒以孔子‘十翼’之次:……《文言》第九,《说卦》第十”,都不提到《杂卦》;即使一一计算“十翼”,如孔颖达周《易正义》序《第六,论夫子‘十翼’》:“一家数‘十翼’:……《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郑学之徒并同此说,故今亦依之”,也把《杂卦传》附在“十翼”之末,占一个卑微的地位。 《杂卦传》是“十翼”中最短的一篇。它的形式在“十翼”中有这些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口诀式的短篇;通篇用韵,而且换韵频数(共十九个韵),而音节和谐。第二,  相似文献   

9.
《易传》从宇宙论高度提出“保合太和”的价值原理,又结合爻位说将其向下落实为一种蓄潜戒亢、中正为吉的实践智慧。《易传》“中”“用中”的观念,集中表现在六十四卦的《彖辞传》及各卦二爻、五爻的《象辞传》中。在六爻构成的卦体结构中,初爻、四爻居于上下两体的下位,有似“不及”;三爻、上爻居于上下两体的上位,有似“过之”,均不是完美的位相;二爻、五爻分别居下体、上体的“中”位,象征处事得“中”,与其他爻相比,多得吉辞。《周易》乾卦《彖辞传》《象辞传》《文言传》传文,集中体现了“保合太和”而“中正为吉”的实践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先生曾对位处五经之首的《周易》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感召,他在1929年至1930年之间,连续发表了《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论易经的比较研究及彖传与象传的关系书》等论文,冲破了易学研究中的沉闷空气,促使人们围绕《周易》的作者及成书的年代展开了热烈的争论,给易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尽管他自已认为写这类文章的目的在于“破坏周易的伏牺、神农的圣经地位,恢复它原来卜筮书的面貌”,但以我个人管见,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1.
《易经》解卦的“解”通獬豸的“獬”,其代表的是上古传说的专司裁判的独角兽。解卦实际上是一则关于狩猎所得猎物归属权问题的神判筮例。解卦《象传》“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已经为我们揭示出解卦的獬豸神判的本质,解卦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则说的是审判官对疑难案件通过射隼的天意神判的方式来裁决。《序卦传》“解者,缓也”和《彖传》“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均是对解卦义理的发挥,不代表解卦的原初本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周易》卦名既有“天人合一”又有“天人相分”的思想;《说卦传》纪录了北斗星斗柄运行的轨迹;《丰》卦爻辞纪录了“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三种不同的日食天象;《系辞传》保留了盖天说、宣夜论、浑天说三种天体学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最早的一部天体运行论专著;帛书《系辞传》的“设卦观马”同通行本《系辞传》的“设卦观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爱民家行曰义”与“禁民为非曰义”是儒法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
《易经》解卦的“解”通獬豸的“獬”,其代表的是上古传说的专司裁判的独角兽。解卦实际上是一则关于狩猎所得猎物归属权问题的神判筮例。解卦《象传》“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已经为我们揭示出解卦的獬豸神判的本质,解卦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则说的是审判官对疑难案件通过射隼的天意神判的方式来裁决。《序卦传》“解者,缓也”和《彖传》“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均是对解卦义理的发挥,不代表解卦的原初本义。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颐的名著《周易程氏传》对《周易》进行义理的阐释和解说,是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有许多地方值得后人思考和借鉴,并以之来解决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程颐对于“涣”卦中所蕴含着“涣散”和“拯涣”哲理的阐释,洽能为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说“乾”     
《周易》首卦的卦名题为《乾》,“乾”字的本义为日光气。“龙”即日光气的创想物,虹是龙的变言。《乾》卦经文可能为古之巫史筮占日气的记录。《坤》卦经文“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与古籍中龙蛇昼合、虹昼降是一回事,皆为不祥之兆。《乾彖》“大明终始”即是对《乾》卦经文六龙潜跃的阐释。从“乾龙日气——乾元阳气——乾天”这一词义演变的轨迹中,可以发掘出丰富的人文意涵。  相似文献   

16.
《屯》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屯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屯”是“春”之古字,从文字学上“屯”“春”一也,在哲学上《周易》经传都是从春天的角度阐发其哲学意义的。根据古代春天尚生的原则,又从婚姻礼俗学与《周易》结构学证明,《屯》卦是从天地人三方面完整地表现了春天的风貌:自天言之,描写的是春天雷雨之象;自地言之,是春天草木破土之形;自人言之,表现的是春天“劝生”之俗。《屯》卦阐释的“生”的意义正是由春天的意义引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易》学界对《周易》之《乾》、《坤》两卦大象传的解释,因不明关键词健与坤之训诂而导致误断、误解,根据韩仲民先生的研究和进一步考证,可以断定旧传之天行健和地势坤宜句读为天行。健。和地势。坤。,而孔子所云乾坤其易之门宜独立为句,是《周易》大象传的主旨,意在表明天地阴阳,乃《周易》之本,人们只有理解到效法天地,才能深入理解《周易》,其经世价值即效法天地,修身治国,在与天地共存亡的指导思想下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凝聚着初民智慧结晶的《周易》中就有“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周易·节·彖》)和“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象》)的原始思维。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学派在此基础上生发了《周易》的“尚节”思想,从救世实用的角  相似文献   

19.
《敦煌汉简》中收录的387、388和1787号简均与《周易》有关,其内容与今本《周易》传文完全不同.387和388号简上的“乾”在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易类文献首见,今本《坤》卦在387号简上写作“川”.388和1787号简表明西汉时易筮与日书有融合的现象.这三枚简文性质应属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的易筮类典籍.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自汉代以来,列为六经之首。它是古代思想文化的总汇,内容极为丰富,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从国内学界到海外学者对它都十分重视,形成了研究《周易》的国际“易学热”。 《周易》一书的构成分“经”和“传”两大部份。经包括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辞和解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传是对经的解释,包括彖辞上下、象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