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爱敏 《国际论坛》2011,(3):26-33,80
欧盟作为区域一体化的成功典范,为治理理论的实践提供了极好的试验场。欧盟治理体系的结构特征在于其多层级性和网络性,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角色提供了参与机会。在欧洲一体化的扩展与深化过程中,欧盟层面的公民社会组织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社会政策等领域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欧盟政治过程。对于欧盟治理而言,欧洲公民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序推动我国公民政策参与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现状,指出了公民政策参与存在的问题,剖析了我国公民政策参与存在诸多问题的深层次根源,主要表现为:中国的精英决策模式弱化了公民政策参与的制度设计;封建社会影响的存在压抑了公民政策参与的意识;社会发展缓慢制约了公民政策参与的需求与制度建设需求等.针对这些根源提出了有序推动我国公民政策参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吴太胜 《南都学坛》2010,30(3):103-109
公民公共政策参与受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公民公共政策参与的渠道、领域、深度和方式不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浙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公民公共政策参与逐步从个体参与转向组织化参与,从对个别环节的参与转向公共政策的全程参与,从对部分领域的政策参与转向对公共政策的广泛参与,从传统参与方式转向多元参与模式。为使公民公共政策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取得新进展,应开发更多的政策资源,提供更多的制度供给,培育公民更高的参与技能。政府应坚持公共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广泛吸纳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健全公民政策参与的法制体系,保障公民参与权的有序行使;发展社会组织,为公民政策参与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持;实施公民教育,提高公民公共政策参与的能力与素质;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和管理,健全现代传媒的民意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分析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内涵、特征、演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大量经验性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社会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主要表现是非营利组织兴起,公民社会力量影响国家政策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国公民社会萌生的原因可归结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全球化参与、政治文化发展.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面临的国际环境,通过市场演化和政府建构型塑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合作互动关系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等级观念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它是在经济、政治、思想、法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于我国当代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方面意义重大。引导传统等级观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相协调,利用新媒体使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深化,同时还要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公民参与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力量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的深入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方式,逐步摆脱传统等级观念的束缚,保护公民权利,推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途径来行使自身权利、表达利益诉求,进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与公共事务治理的行动过程.社会组织通过自主行动来表达公民的利益诉求,为公民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分担政府转移的职能提供了机遇,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政府对社会组织活动的规制、社会组织本身的类型与性质等,都会影响社会组织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作用效果.政府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扶持与规范,以有效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实然条件是指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现实条件和具体背景。多元利益结构初步形成、公民意识开始觉醒、政治民主化进程启动、政策过程的开放性相对滞后、公民社会的理性化程度不足、制度环境亟待改善构成了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实然条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公民社会兴起,公民参与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和影响国家政策制定,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和政治价值。基于制度化视角分析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参与方式创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公民社会兴起,公民参与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和影响国家政策制定,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和政治价值。基于制度化视角分析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参与方式创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社会政策公平的重要保证,对于民主理论与价值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弊端和决策者的官僚主义习气以及公众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社会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因此,本文努力探索有效的参与途径,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消除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对政策过程的影响是动态的过程,其中存在着政治体系结构、制度环境、政治文化、民间组织和社会资本五大变量。五大变量之间既互为变化的条件,又互为变化的因果,即某一变量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变量的变动,进而导致中国公民社会对政策影响力的变化。因此,分析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变量关系,对于把握中国公民社会对政策过程的影响趋势,重构国家与社会的边界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公民政策参与的涵义及类型,分析了西方一些国家公民政策参与的趋势和特点,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参与系统,具有参与方式多样化、参与效果显著等特点。指出了西方国家公民政策参与对我国的几点启示,主要是公民政策参与对政府实现有效治理意义重大,落实公民政策参与应该从培养公民资格、实行基层自治做起,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参与系统,公民政策参与应借助团体的力量及改善间接参与的弊病等,以寻求推动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秩序趋向动态稳定与公民权益普遍发展的统一,公民普遍化政治参与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现代政治体系的合理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转型过程凸显的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体系趋向合理化的伴随产物。公民社会的生成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合理化是同一实践过程,亦是治理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逻辑向度。公民社会依存的社会中间力量生成有助于理顺国家政府与社会领域的依存维度,以及公民社会内含的公民主体意识和公民文化有助于培育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能仅仅看在政府主导构建下的可量化的相关民间组织的数量及增长态势,而应侧重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历史的视界动态地考察公民社会组织在促进中国"社会-政治体系"合理化方面的实际功用。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在中国背景下组织公平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组织公平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在偏重于家长制领导的中国企业环境下,交互公平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与领导沟通交流以及准确信息获取是员工组织公平感认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加强领导者民主管理意识和员工参与管理程度有助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传播技术对社会整合与民主参与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通过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究竟促进还是抑制了公民参与行为,日常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使用方式与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公民参与带来积极影响"这一基本判断在中国社会依然成立;我国公民参与行为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具体行为来看,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对线下公民参与有积极影响,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网络社交活动、网络娱乐消遣行为均对线上公民参与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着重解析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对于政党政府政策活动的影响,以及政党政府的政治回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和检讨公民政治发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党政府在回应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态度、理念、政策和体制等诸方面的变化及其不足,从政策和制度两个层面就发展民主和稳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兼顾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和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它使决策更具合法性和执行力。但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既有政策主体、公民素质的原因,也有参与途径和决策机制等因素的限制。文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公民参与决策的各种障碍,并对这些障碍的克服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治理与地方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指的是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或团体、政府、志愿组织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和执行过程,从而影响资源分配、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参与式治理"是对"多中心治理"的超越,是在治理过程中注入了民主的元素,是参与民主、协商民主与治理的结合.参与式治理有一个从影响决策到参与决策再到参与治理的演变轨迹.参与式治理要求政府重新定位其职能和角色,转变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使之从单向度的权力运作到双向的互动协作.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层面入手,转变政府决策过程,优化政府治理行为,培育公民社会,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碎片化是导致扩展公民有序参与难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使公民参与组织化。社会组织是公民有序参与的组织基础,而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功能也符合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目标。因此,要通过激活群团组织的利益表达与聚合功能、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市场治理和释放NGO的社会治理活力来实现公民组织化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方式的有效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公民进入公共决策过程的重要条件;对参与方式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关系到公民参与的效果,现实中公民参与方式的失效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民参与的有序化进行;公共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要求公民参与方式的形式意义与实质价值相统一,需要在确定优选标准、优化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参与方式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