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曹裕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3):141-148
利用我国沪深两市的4093个公司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查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控股股东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具有偏好现金股利的显著倾向,并且这种倾向不受股东性质的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偏好现金股利的倾向在高产品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更加显著,控股股东要求支付更多现金股利的倾向随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掏空"理论对结论进行分析,表明产品市场竞争起到了良好的外部治理机制作用,可以较好地抑制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控股股东通过其他方式对公司进行"掏空"。  相似文献   

2.
罗琦  吴哲栋 《管理科学》2016,29(3):112-122
学者们围绕公司代理问题与现金股利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所得结论不尽相同。结果模型认为代理问题越严重的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越少,而替代模型认为治理质量较差的公司倾向于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以保持良好的声誉。在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的情况下,公司代理问题主要存在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探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影响公司股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同导致公司代理问题的差异,从而对公司股利政策产生影响。以2006年至201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采用Tobit模型考察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借鉴Fama and French的价值回归模型测量代理问题严重程度不同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可能性较大,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可以减少代理成本,股利支付率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成正比。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协同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缓解代理冲突的必要性较小,股利支付率随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与控股股东协同效应较强的公司相比,当控股股东表现为利益侵占时,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治理作用较强,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较大。 基于股利支付水平和现金股利价值两个维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替代模型对于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具有适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影响公司现金股利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对中国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公司现金分红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金股利政策、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寿福  徐龙炳 《管理科学》2015,28(1):96-110
从现金股利代理理论的视角考察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经济影响,为资本市场股利政策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基于2004年至2012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管理费用率、资产周转率和其他应收款占比度量上市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实证检验现金股利通过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显著降低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继而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两类股权代理成本在现金股利影响公司绩效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现金股利政策从总体上表现出治理效应占优.适度的现金股利不仅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而且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促进资本市场信息的良性传递和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强化信息披露、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建立股东本位理念、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对完善我国股利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股权比例、大股东"掏空"策略与全流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股票价值的现金股利模型和Ohlson模型出发,得出非流通股价值基本上由现金股利或非法侵占所决定的结论.非流通股股东实现其股权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有两个派发现金股利和侵占公司资源.单方和多方博弈的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越高,侵占公司资源的可能性越低;在大股东数量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大股东可能会合谋侵占公司资源,导致上市公司资源被侵占的程度增大;随着大股东数量的增多,上市公司资源被侵占的可能性和程度都会降低;在股权极其分散(全流通)的条件下,大股东仍有极大的动机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经验结果支持以上的推论.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和股利政策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最近很多研究关注公司治理在股利政策选择上的重要性。以代理理论为基础,关于公司治理对股利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结果假说和替代假说。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通过公司治理指数和四个子类别评分(董事会组成,股权和补偿,股东权利、信息披露政策)来评估。通过对公司治理和股利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的系统回顾,提出了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存在着中国式的"现金股利之谜"。对现金股利政策,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公司治理以及对利益分配上的不同的特点。本文的研究为股利分配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丰富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上市公司负债水平偏低,且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长期负债比重较小.本文在评述代理成本假说、信号传递假说和税收假说的基础上,引入管理防御假说,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代理成本假说和管理防御假说可以较好地解释债务期限结构;实际税率假说的预期同实际情况相反,实际税率对长期负债的影响是负向的,且较显著;管理者持股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现金股利的异常派现行为体现了公司内部人利益,是一种非理性派现行为.本文采用2010-2012年中国沪市和深市341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异常派现、代理成本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基准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异常高派现会减少公司内部人所控制的现金资源,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降低代理效率和公司价值.正常派现会增加代理效率与公司价值,是一种理性派现行为.加入交乘项的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控制结构哑变量会影响异常高派现公司的代理成本,也会影响异常低派现公司的代理效率.股权性质哑变量不会通过派现行为对公司代理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仅有私有性质哑变量通过异常低派现,降低公司的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实物期权模型,我们分析了集中股权结构下,股东异质性所导致的控股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决策和负债融资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股权结构下的控股股东价值最大化动机会导致过度投资的产生,并显著提高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即控股股东的价值侵占行为不仅影响到大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而且会加重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会产生公司治理的正向激励效应,持股比例的增加会降低过度投资程度、增加企业价值和降低负债融资代理成本。而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则会产生公司治理的负向侵占效应,分离程度的增加会导致更严重的过度投资、更低的企业价值和更高的负债融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a large panel data set of listed German firms we analyze the corporate payout behavior around the German Tax Reduction Act 2001 (GTRA). The GTRA has considerably changed the tax preference of shareholders and consequently affected the attractiveness of different forms of payout. Using the tax reform as an exogenous source of variation we examine whether payout decisions are driven by corporate insiders or by influential shareholders. We find that the GTRA 2001 reduced both the propensity to pay dividends as well as their size. However, we find that in those firms where management board members hold substantial stakes, dividend payout behavior has not changed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GTRA. This effect does not depend on the existence of other influential shareholders as for instanc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Hence, we conclude that the dividend policy is strongly driven by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insiders.  相似文献   

12.
陈其安  肖映红 《管理学报》2011,(9):1398-1404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假设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好对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机理。同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好如何影响其股利分配决策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观察到的项目信号值大于项目质量均值时,股利分配水平与其过度自信负相关;当高管人员观察到的信号值小于项目质量均值时,股利分配水平与其过度自信正相关;在我国股票市场环境下,股利分配水平在过度自信高管人员经营的公司中更高。  相似文献   

13.
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内现有文献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通过股利分配实现股东高回报率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较少,而国外从税收政策变化和税负差异的角度研究股利政策财富效应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为此,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特殊治理结构,以2003-2004年所有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表明,分配现金股利使非流通股股东实现高回报率,流通股股东获得股票股利的较高短期收益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98-2009年间我国13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按最终控制人的性质和派现行为是否连续对样本进行了划分,运用面板的结构VAR模型研究了现金股利、投资效率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基于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本文对连续派现的公司和非连续派现的公司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非连续派现公司的投资挤占了现金股利的积极效应,并给公司价值带来了负的冲击效应,连续派现公司的现金分红与投资存在相互促进的效应,公司价值对投资冲击的响应函数值为正;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整体上投资对现金分红冲击的响应函数值为负,其对公司价值的冲击效应也为负;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连续派现公司的现金分红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效应,但其对投资波动的影响作用较小,若对非连续派现的公司实施以分红为条件的融资政策,则可能会制约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股利分配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假设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建立恰当数学模型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对公司股利分配决策和外部融资决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对未来经营环境比较乐观时,其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和债务融资数量将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提高而增多;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对未来经营环境比较悲观时,其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和债务融资数量将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提高而减少。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和债务融资数量随着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和债务融资利息率上升而减少;股权融资数量随着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和债务融资利息率上升而增加。论文研究工作在理论上扩展和深化了Deshmukh、Goe和Howe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代理成本是资本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2000-2005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负相关,而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正相关;第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呈负相关,对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效果要好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社会公众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不存在相关性;债务总体水平与代理成本正相关,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程度要大于民营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对代理成本的影响要好于商业信用比例.这两种债务比例对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效果影响要好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比例和长期借款比例与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正相关.总之.民营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要低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意义在于:完善资本结构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我国政府要进一步推进民营化改革,以不断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股利变更公告的股利信号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股利变更公告,提供了一个比之前文献利用年报研究股利市场反应更为干净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的市场反应。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各种股利发放变动与公司现金流、盈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发放并没有信号传递效应;股票股利发放只是传递了关于公司当期净利润的信息,并没有传递关于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具体来说,市场对现金股利变更的反应不及对股票股利变更的反应敏感;同时发现,现金股利的变更与公司现金流、盈余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而股票股利的变更则参考了当期净利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张洪辉  王宗军 《管理学报》2011,8(8):1230-1237
运用1999~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平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公司的债务保守行为与公司未来的资本投资显著相关;公司的债务保守行为与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同时,股利分配会促进公司的资本投资;公司规模对公司的投资具有正面作用。这些都表明公司债务保守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资本投资,而并非由产品市场竞争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使用前沿异质性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测度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运用结构方程路径分析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对投资过度的作用机制和具体效应。得出:(1)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并存,其中,代理成本引致的过度投资使投资支出超出其最优水平的31.4%,占样本的42.8%;(2)管理层持股通过自由现金流、债务、股利支付等不同路径影响公司投资,能有效缓解过度投资,而大股东代理通过自由现金流和债务结构加剧投资过度;(3)双重委托代理对公司投资影响的77.38%是通过自由现金流路径实现的,债务路径的贡献率占21.24%,股利路径表现不显著,未能产生显著的约束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