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地州某高校的100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普遍希望得到社会认同、留在大城市、更青睐国企且比较看重工作待遇;影响大学生就业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不足和薪水福利偏低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在于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就业。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社会就业市场环境对地方高校师范生乡村任教意愿的影响,对地方高校师范生开展调研。研究发现,社会就业市场环境及其各要素与地方高校师范生乡村任教意愿存在显著相关,并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社会就业市场环境的不同要素对地方高校师范生乡村任教意愿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其中,对地方高校师范生的乡村任教意愿影响最大的是教师职业岗位就业形势,其后依次为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农村教师岗位招聘信息与城市教师岗位就业机会。为提高地方高校师范生的乡村任教意愿,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努力,以吸引地方高校师范生到乡村任教,发展乡村教育,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浙江省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意愿受到大学生的主修专业、农村就业的国家政策待遇与社会偏见压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成长、高等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尊重大学生就业选择、号召和鼓励大学生农村就业、提高“政策待遇满意度”、增加大学生农村就业宣传力度、支持高校专业改革、加强高校与地方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问卷的相关数据,对老年人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的单位性质、经济条件自评等因素与老年人就业意愿、就业行为进行相关分析,考察这些因素与老年人就业意愿与就业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单位性质与他们的就业意愿显著相关,性别、退休前的单位性质及就业意愿显著影响其就业行为。文化程度对老年人就业行为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提升学前专业本科生从教选择意愿对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缓解我国幼教师资匮乏具有重要价值。采用《师范生教育实习学习质量调查问卷》和《教师职业选择影响因素量表》探究实习质量与学前专业本科生从教选择意愿的现状及关系,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实习质量中,实习生行为投入水平最低;幼儿园位置与性质影响教师指导、环境指导以及实习生行为投入水平;从教选择意愿中,从教动机水平最低;实习时长影响内在职业价值感、职业回报认识、职业选择满意度;反思与成长是影响从教选择意愿的个人内在因素;实习目标是影响从教选择意愿的外在核心因素。主要建议:探索有效路径,提高实习生行为投入水平;完善幼儿园遴选机制,加强实习基地管理;强化个人效用价值,提升从教动机;保证实习时长;实习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实习生的反思与成长;贯彻并强化实习目标,提升实习生从教选择意愿。 关键词: 学前专业;本科实习生;实习质量;从教选择意愿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意愿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影响农科类专业大学生服务基层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和政府政策因素,因为一部分农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就业信心不足和就业期望不符实际,以及大学生家人态度、家庭所处经济区位的影响,家人支持与否对农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服务农村基层的主要因素.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该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强化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强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教育,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返乡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如诚信缺失,专业与职业认识不清,学校生活与职场衔接不畅,地域差异与眼高手低的问题;分析了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如区域经济、地方人才需求、学生家庭情况、城乡差别、学历层次;提出了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如当地政府就业服务政策,提升高校就业服务水平,充分运用数字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学生实习与见习基地,加强立德树人理念与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按照“个体-集体”“物质-精神”两个维度,结合“成就实现”“社会促进”“家庭维护”“地位追求”四因子结构,分析医学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以及性别、专业、培养类型、政治面貌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从职业的深层认知教育、实习阶段的价值观养成教育、职业就业教育的系统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医学研究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男性农民工,对高学历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低学历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和住房质量,进而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农民工所获得公共服务正向调节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增强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学生普遍对就业薪酬期望较低、就业信心不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自身的就业观、高校的就业指导、国家的就业政策、社会的积极支持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此外,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要制定更为合理的就业政策,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缓解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则是改善农民工生活与发展环境最核心的内容。基于湖北省6县调研资料,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及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工作机会、所属服务行业性质、行业技术水平、资金扶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倾向有重要影响,而其就业能力则受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工作耐受力、政策认知程度和信息渠道等因素的影响。从提高学历、提升技能、增强耐受力、提高政策关注度和拓宽信息渠道等5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酒店实习入手,对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及其对留职意愿的关联性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机会、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受重视程度与大学毕业生实习满意度及留职意愿正相关;心理期望与大学毕业生实习满意度负相关;实习满意度在培训机会、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受重视程度和心理期望对大学生留职意愿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酒店留职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是实习满意度低。  相似文献   

13.
在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07届初中起点五年制免费师范生进行就业意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愿意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回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可打算终身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学生却不多,薪资待遇问题和就业时的公平分配问题是免费师范生特别关心的问题,培养协议是影响毕业去向最重要的因素。应从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同,坚定职业信念;增加经费投入,增强职业吸引力;树立公平观念,确保公平分配等方面积极引导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意愿。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低,人口流动性大,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就业选择多样化,自主创业正在逐步增加。所学专业和学科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有相当的影响。为促进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我们需要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并打造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平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高校学历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学习时间与学习动机对在华学历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华留学生主要使用非语言、回避、求助、语义场、目的语、检索以及信息放弃7种交际策略,多采用积极的交际策略解决问题;不同学习时间在华留学生非语言策略使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动机对在华留学生求助策略、非语言策略使用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庆 《江海纵横》2009,(5):42-45
正一、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南京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现状以及就业意愿,分析大学生就业前景,本调查于2009年3月至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09年南京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这一调查能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过度教育”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高校的招生人数、区域分布以及教育模式来看,中国“过度教育”现象具有长期性、局部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过度教育”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超过了现代经济部门的有限职业需求;高校教育模式单一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缺失;“惟学历论”的职业筛选标准助长了“知识失业”。治理“过度教育”现象必须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举,坚持市场对专业设置的引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适当调整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市栖霞区579户农户为样本,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非农就业与宅基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非农就业和其宅基地流转意愿之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变量中,农户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是否参加农保对家庭的非农就业情况具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从事的职业对是否存在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是否参加新农保、宅基地数量、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时间、对抵押权的态度和对处置权的态度对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的职业、家庭人口数、宅基地的取得方式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研究对未来的宅基地流转政策和鼓励非农就业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严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对自身定位不够、存在地区差异以及自身素养存在不足,同时受学历、毕业学校知名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应该从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加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重点对上海16个区残疾人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表明,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与个体一般特征、残疾等级、就业能力、失业时间及家庭经济有关.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区、年龄、失业时间、家庭经济对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男性、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对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残疾类别中除精神残疾外,其他残疾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对提升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推动实现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