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记》之形成受《周易》深刻影响,对这一问题采用文献学方法进行论述、梳理,认为《乐记》或秉承其思想:礼乐法天地的天人感应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变易的辩证思想、简易思想、崇德思想;或用其词句、袭其段落。通过诠释这些沿袭方式,揭示了《乐记》把《周易》自然宇宙之学重构为社会人事之学,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周易》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富于哲理性的先秦经典巨著,主体内容是以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为基础,包含着自发和朴素的辩证思想,故被后人加以运用、继承、发扬光大。《周易》中的阴阳学说是非常丰富的,它蕴含着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以及阴阳的消长转化作用。此后,出现了《内经》等经典医著,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周易》阴阳理论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发挥和运用,指导着中医理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内经》以《周易》理论为指导,论证了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思想内容。由此,阴阳学说成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辩证思想广泛存在于中国古典哲学中,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不是自身逻辑的演绎,而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体验。在《周易》、《老子》中,辩证思想是体用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的扬弃,毛泽东的中国辩证法既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对立统一和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辩证思想的核心。"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  相似文献   

4.
金景芳先生的易学研究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观点和学术风格,代表了二十世纪义理易学的水平。先生一直认为《周易》的价值在于它所讲的思想,而卜筮不过是它的躯壳。《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序列说明其哲学是乾坤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系辞》、《彖传》中实际都讲到了辩证法的合二而一。《归藏》与《周易》二易由首坤次乾变为首乾次坤,是老子与孔子思想所自从出的不同,表明了商周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发育成熟程度的差别,《归藏》之占七八不变爻,《周易》之占九六变爻,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先生还对《易传》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认为《周易》经传密不可分,说明了《易传》内容的构成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追求生命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理念。《周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以追求生命的和谐为人生理想。《周易》的生命和谐观对今天人类在提升生命质量、建构生命意义的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的辩证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宝库。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具体表现为数量分析法、对立统一分析法和否定之否定分析法。《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马克思依据辩证法基本规律构造起一个由质量层、对立统一层和否定之否定层组成的辩证形式的总景观。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笔者不惴浅陋,写成下文以就正于理论界的同志们。一、辩证形式的根据所谓辩证形式,就是具有矛盾规定性的形式。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与内容相统一的“内在的形式”。黑格尔认为如果内容进入考察的范围从而“方法本身由于这个环节便扩张为体系”。这里的“方法”就是辩证法,“体系”就是逻辑结构即辩证形式,这是  相似文献   

7.
宇宙万有在时与位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无不体现出和谐循环特征。易学阴阳相反相成的和谐思维形式,隐含着生生之道。大易之复的和谐提升机制属循环型,具有强大的化生之德。先哲认为,复是亨通,是往复不已的自然之道,是整体系统的形态、属性、功能方面的往复性转换,是在和谐发展中向着对立面转化。《周易》把宇宙万有看作是整体圆润、广大和谐、旁通连贯、生生不已的系统。此种和谐循环观念自从被《周易》系统地表达出来以后,成为中国文化成长壮大、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内在生命力,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周易》中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其和谐思想包括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整体和谐意识,“保合太和“的最高和谐理想,“和而不偏“的中庸和谐观念,“自强不息“与“遁世无闷“的身心和谐等,均能对现实社会生活给予积极指导,丰富大众人生.  相似文献   

9.
《四个四重奏》的主题是多元主题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类似于音乐中的和谐音与不和谐音。不和谐音在《四个四重奏》中表现在诗人艾略特运用了复杂、抽象的陌生化意象和蕴涵宗教哲理冥思的悖论式语言。诗中的这种不和谐音,带给读者不确定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10.
《周易》阴阳感应思想是理解《周易》治理之道的关键,《周易》治理之道建立在《周易》的礼治与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综合协同治理思想基础之上。《周易》的阴阳感应以礼乐为规范,礼治与德治的精神建立在阴阳感应的基础之上,《周易》的阴阳感应思想为礼乐制度的制定,以及礼制礼治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民众心理基础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的理论探索,在《周易》的产生年代、《易》之作者、八卦卦名之含义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分析与猜测,并探求了《周易》古经的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2.
<周易>所有的卦象都是由阴阳两仪组成的,都是以天地之文而喻人之文,表达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生态美学整体论思想.从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周易>,可以有文艺美学、生命美学和生态美学的三种解读方式.相比较而言,生态美学的角度更能贴近<周易>美学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全貌.文艺美学的解读、生命美学的解读,也都可以上升到生态美学层面.  相似文献   

13.
论《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人《周易》蕴含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思想方法出发,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特殊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古代数学研究者习惯于从整体性和辩证性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及其神秘主义色彩,导引着中国古代数学走上了与西方传统数学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之一,《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至西汉罢回百家,独尊儒术,《周易》和《诗》、《书》、《礼》、《春秋》并列为“五经”.以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赔经》衍生发展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周易》这部典籍和先秦大儒孔子之间关系怎样呢?鉴于《周易》与孔子思想都非常庞杂,本文单就《周易》与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之关系问题略作管窥。一、《易经》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思想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新的理论结晶。这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周易》是中华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典籍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方针指导下,辩证分析《周易》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内容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联系,有利于赋予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周易》的若干合理思想出发,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探究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周易》思想的若干体现。  相似文献   

16.
魏源易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魏源的易著、易论以及《周易》经传对魏源思想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魏源的《易象微》一书虽已佚,但可考知其主旨是批评东汉古文易蔽于象数,肯定西汉今交易的通经致用,其写作时间当在道光十年以后,其《庸易通义》一文当作于道光元年左右。魏源对《周易》的作者、性质、哲理、易学的源流诸问题都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其中以论《易》与《老》、兵家、黄老之学的关系最为精辟。他的改革思想、实学思想、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易》的交易观、实用操作性和阴阳说。研究魏源思想,应该重视魏源的易学。  相似文献   

17.
《周易》涣卦取象形态是“风行水上”,包含着独特的美学意蕴,在“三才之道”所引申出的“天文”、“地文”与“人文”相会通的观念影响下,“自然成文”说为传统文艺观中表现形式论的重要命题,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与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感应"起源于《周易.咸卦》中先民对男女交感而生人类、万物原始生命意识,《荀子.乐论》首次将"感应"运用于古代文艺美学,西汉《乐记》则作了更为深入的发挥,便使"感应"成为中国文艺美学中论述艺术的本质与产生的重要范畴.佛学东渐后又赋予了"感应"新的意义而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矛盾既是和谐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动和谐层次不断提高和促进和谐内涵不断丰富的动力之源。合作与对抗是和谐关系中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和谐是合作因子与对抗因子的矛盾统一体,合作因子与对抗因子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和谐不断向前发展。和谐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五论《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王向清拙文《践墨随敌,主随客变》①、《以迂为直,以患为利》②分别阐述了《孙子兵法》辩证思维的灵活性原则、对立统一原则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本文试图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途有所不由,军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