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辞书不宜言“本字”说 在《辞海》(未定稿)及以后的修订稿中,有“甲,‘乙’的本字”这样的说法。如语词分册第三分册修订稿最后一次校样中,有如下几条: (1) “生”的本字。《集韵:十二庚》:“生,古作‘ ’。” (2)冒“帽”的本字。《汉书· 不疑传》:“ 黄冒。” (3) “暴”的本字. (4)绔“ ”的本字。 (5)欧 “呕”的本字。 (6) “ ”的本字。参见“ ”。 (7) “ ”的本字。 (8) “ ”本字。《玉篇·口部》:“ ,犬吐。亦作 。” (9) “ ”的本字。 (10) “截”的本字。 (11) “ ”…  相似文献   

2.
龙作为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文化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人们说,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搜索“龙”字,发现至少有309个汉语成语含有“龙”字,是构成成语最多的生肖。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之物和所崇拜的图腾。是人们想象力和美好心愿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选自刘问《新序》的《叶公好龙》一则寓言,其中“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三句,许多选本的注解说法不一,关键是“以”的解释。其一,认为“以”是介词,作“用”或“把”解。如干在春《文盲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三个排比句里的‘以’都译作‘把’,移到前边去。”这种解释,解释前两句,尚可通解;而解释后一句,说成“用房屋雕刻的花纹去描绘龙”,或“把那房屋雕刻的花纹模上龙的形象”,就无法通解了。其二,认为前两句的“以”作介词“用”,后一句的“以”作介词“在”解。如《中华…  相似文献   

4.
明泰昌元年刊《新平妖传》四十回,原到本题“宋东原罗贯中编,明陇西张无咎校.”书序张无咎又作张誉.崇祯金阊嘉会堂陈氏重刊本则作“明东吴龙子犹补”.可见张无咨、张誉都是冯氏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冯梦龙一字耳犹、子犹.《说文解字》卷十上“犹,陇西谓犬子为犹.”犹豫又为小兽名.由犹豫而豫章,豫通誉.袁行云同志《冯梦龙三言新证》(以下简称《新证》)由此推知《三言》各本所署的编校者和作序者张誉、张无咎、陇西可一居士、豫章无碍居士和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墨浪主人一样,都是冯梦龙的化名,可说信而有据.  相似文献   

5.
小山出土的赵宝沟文化陶尊上刻画的是一幅原始“伊甸园”图画,讲述的是以生殖崇拜为主题的雄性野猪龙追求“玄牝之门”的浪漫主义神话。《左传》郯子所言“太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能够而且也只能够从红山文化的颁酋之礼中得到确证.太氏就是伏羲氏.“龙师”就是红山古国佩带玉猪龙的酋长。段商甲骨文的“龙”字都是雄性野猪的象形.“龙”字或从目(席),其意即“席龙”(“席尤”者,凭藉祖先之伟大与光荣也);或从辛,其意与“商”字从辛、“凤”字从辛一也,都是为了表示商族对其先人高辛氏的赞美和缅怀。直到现代的汉字繁体,还是从辛雄性野猪龙。这就是始于赵宝沟文化的七千年以来原生形态始终不变的猪龙根三部曲,也就是商族的历史逻辑三部曲:生殖──礼治──崇祖。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中的语言禁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boo”(禁忌)这个字来源于珀里尼西亚语,它是指宗教和风俗认为应该被禁止或避免的东西。弗罗伊德在他著名的心理学著作《图腾和禁忌》中对禁忌作了有趣详尽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工具书中,“周”字有两个基本义项,一为稠密,一为环绕,其他义项皆由它们引申而出。但是,追本溯源,此二者既非一词,亦非一字,只是读音相同。稠密义字作“周”,环绕义字本作“勹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勹舟”字下注曰:“勹舟与周义别。《口部》曰...  相似文献   

8.
四十四、相反字宋本卷第十五《晚晴》:“江虹明近饮,峡雨落余飞。”元刊集千家注分类本“近”作“远”。按:“近饮”、“余飞”,古俱叠韵字,乐协宫商,具见诗律之细,作“远饮”者非。四十五、习用字宋本卷第五《陈拾遗故宅》:“彦昭赵(一云“超”)玉价。”九家集注本作“彦昭超玉价”,云:“‘超’一作‘赵’。”按:作“赵”是。《穆天子传》二:“天子北征,赵行□舍。”《荀子·赋》:“头铦达而尾赵缭。”赵俱是超腾意,此为周、秦以来习惯用法,九家集注本作“超”,可谓不知妄改。  相似文献   

9.
蒋礼鸿先生在《(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载《文摘》1991年第3期)一文中的第二十六条,对“■”的含义作了解释。刘运兴老师在《关于(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的札记》(载《吉首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文内的(一)对此解释提出不同的看法。刘文据此字的结构而考求其义的方法是对头的,“■”的含义确实是指精液,而绝非蒋文所谓唾沫。但刘文推测“■”的读音与“xiong”切近,音读应当为“xiong”却是不对的。笔者查阅了几部著名的词典,在xiong的音读的字中,都找不到含有“■”的字。含有“■”的字的读音大都是“c。ng”、“song”、…  相似文献   

10.
一、“之”字的本义 “之”字甲骨文作“”,从止从一,是个会意字。“”即“止”字,是“趾”字的初文,《诗·豳风·七月》“四之日举趾”,《齐诗》作“止”。东汉班固写书爱用古字,所以在《汉书·刑法志》中就写作:“当斩左止者,笞五百。”“趾”指脚,甲骨文“”本象脚趾朝上的脚形。“一”指此地,表示“从这个地方”的意思。“”就表示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