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支持源差异将品牌社群支持分为企业支持和成员支持,探究虚拟品牌社群成员社群认同的前因。对社群认同进行高低层次划分,并引入自我建构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社群认同对知识贡献行为的后效影响。结果表明,成员支持相较于企业支持更能够促进社群成员产生社群认同,而社群认同对知识贡献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在低社群认同的情形下,独立自我的社群成员更愿意进行知识贡献;在高社群认同的情形下,互依自我与独立自我的社群成员的知识贡献行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品牌竞争愈发激烈,培养顾客忠诚成为企业所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企业可以通过品牌社群塑造品牌,从而赢得顾客忠诚。然而,很多企业尚未对如何建设品牌社群形成准确清晰的认识。以家用汽车行业为例,奥迪车友会俱乐部在品牌社群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社群成员对品牌社群的认同会通过社群承诺正向影响其对奥迪品牌的忠诚,社群承诺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见,企业可以通过建设品牌社群,提升成员对社群的认同度,促进成员对社群产生承诺,最终赢得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虚拟社群"保研论坛"部分案例的跟踪和研究,考察了虚拟社群中人际互动活动对社群文化认同程度的影响关系。通过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活跃度、忠诚度和贡献率三个变量,发帖、登录频率、离群率、类群意识、原创帖和主题活动六个测量指标,验证了虚拟社群成员间的互动行为,可以提升成员在社群背景下的自我认同感,帮助确立成员在社群中的个人身份认知,进而提高对社群的文化认同;虚拟社群成员对社群的忠诚和贡献,可以强化成员对社群的情感认同度,进而提高社群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群文化是网络共同体共享的价值观、仪式和精神意趣,而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符号,品牌则是网络社群文化的外在表征。网络社群文化形塑并引领着成员观念与行为的同时,还催生了社群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它体现为成员间交流与交换行为的互渗、信息共享与分享模式的对流,并推动品牌由“物格”向“人格”的价值转向。因此,网络社群背景下的品牌建构理念应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品牌开放”为导向,品牌传播策略也应向“链接社群”的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5.
品牌社群作为新的消费现象是消费社会的发展趋势,标志着个体消费行为开始嵌入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社会网络结构.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社群感概念来探索品牌社群的作用机制;将消费者参与设定为中介变量,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影响品牌社群消费者参与的四个前置因素,以及消费者参与对品牌认知、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的影响作用,从而建构出品牌社群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行为影响的机制;最后为企业的品牌社群建设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品牌社群"经营提升顾客品牌忠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顾客关系研究的焦点是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品牌社群"概念的提出,则着眼于购买使用同一品牌或对该品牌深感兴趣的顾客之间的关系.在解析品牌社群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品牌社群形成的机理,提出强势品牌是品牌社群构建的基础,顾客价值是品牌社群维系的纽带,情感营销是品牌社群发展的保障.有效经营品牌社群是企业维系进而发展顾客关系,提升顾客品牌忠诚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品牌社群研究源于社群观与品牌观,已成为建立品牌忠诚和维护品牌形象之不可小觑的方法之一。建立品牌社群应从品牌运营者、核心消费者利益出发,结合股东、供应商、一般消费者、渠道商等的利益,通过建立消费者运管组织或企业运管组织的形式,对品牌社群加以管理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品牌社群”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品牌社群是西方品牌理论界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品牌经营模式与"品牌社群"的经营模式的比较,提出该模式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给出合理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体育营销着眼于研究消费者和企业品牌的关系,而基于品牌视角的体育营销则将视域扩展至整个品牌社群,从而颠覆了体育营销的传统模式。本文在引进品牌社群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品牌社群的体育营销模型。企业要创建良好的品牌社群运作机制;要整合体育价值观、社群价值观和品牌价值观;要将体育营销纳入品牌社群模式;要注重消费者体验需求,特别是消费者的虚拟体验等。  相似文献   

10.
与自由主义强调原子人、理性人、经济人不同,社群主义强调社会人、历史人与文化人,自由主义的原子人、理性人与经济人是无法脱离社群的型塑的;社群主义通过批判自由主义的权利优先论,提出了自己社会权益优先的观点。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弱国家与中立国家造成的现代西方社会公民美德的缺失不满,主张加强国家对公民美德的型塑功能,进而引导公民过美德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现有文献已指出品牌社群认同会促进品牌忠诚,但二者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尚未探讨。基于类别化和关系化理论,我们提出从品牌社群认同到品牌忠诚的两条间接路径,以及品牌认同和品牌社群承诺的中介作用;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提出感知社群—品牌相似度的调节效应。偏最小二乘法(PLS)的实证结果表明:品牌社群承诺和品牌认同在品牌社群认同和品牌忠诚之间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感知社群—品牌相似度在品牌社群认同与品牌认同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而在品牌社群承诺与品牌忠诚之间没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完善了品牌社群理论,并对企业的品牌社群营销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群主义的公民观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主流政治哲学思潮.社群主义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一定的现实和理论背景的影响下产生的.作为一种公民教育思潮,社群主义倡导培养一种追求公共善、道德优先和社群优先的极具责任感的公民.为了培养这种公民,社群主义认为:在教育价值观方面,提倡公共善的优先性;在教育目标方面,培养有美德的积极公民;在教育内容方面,注重社群历史文化的教育意义;在教育途径方面,构建国家、社群、学校与教师“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在教育方法方面,强调公民的实践参与.  相似文献   

13.
以实践社群为对象, 利用进化博弈方法, 综合考虑实践社群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知识重组、知识集聚、成本损失、组织制度、社群成员知识期望等, 构建社群成员知识转移的得益函数, 对社群成员的知识转移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探究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发现:社群成员的知识收发能力、社群成员知识转移的知识集聚效应、社群成员知识转移的激励奖惩机制、知识转移成本、社群成员知识的异质性、社群成员个人期望等是影响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的因素, 可从这5个因素着手提高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群主义在吸收其鼻祖社群观念的基础上,将社群视作构成性而非工具化的存在,认为社群成员之间应该具有共享的善,在相互激励中促进德性的提升.社群主义的社群观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重建人间温情,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但现代性催生的个体理性反思能力以及当代社会多元化的现实,对其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社群主义必须正视而非回避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多个垂直行业涌现出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社群,其商业模式依赖于企业与社群之间独特的价值共创,从而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平台经济商业模式。正如美容社群"新氧"的案例所显示的那样,平台方、需求端用户和供应端用户在社群平台商业模式演化过程中的价值共创行为产生了互动式的优质内容。垂直型社群平台的商业化依赖于平台参与各方价值共创产生的优质内容,这些优质内容有助于克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且仅能由垂直型社群产生;平台参与各方的价值共创行为构建了垂直型社群平台商业模式的核心优势,并发展为平台的商业生态系统。垂直型社群平台的商业模式是一个自生长的机制,是社群平台与社群成员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社群主义认为对善不能进行个人化的理解,善应该是共同之善,是社群为善提供了源泉,因此理解善必须借助于社群。权利是建立在共同善之上的,是共同善界定了权利,因此,善也必定是优先于权利的。在社群主义看来,权利主要指资格,这种资格指的是个人归属于社群的一种成员资格,正是这种成员资格将社群、善与权利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不同的理解引申出社群主义对权利的独特理解。社群主义及其权利观也不能取代自由主义及其权利观在西方理论与实践上的地位,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修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资本已成为组织的重要资源,因而许多组织不断探索如何保持其核心知识与提高员工相互学习效率的策略。实践社群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与知识管理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其能有效支持知识分享和组织学习,进而让组织知识管理的成效更加显著。目前实践社群成为知识管理中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论文首先阐述了实践社群的概念和涵义以及发展的动力机制,接着从知识分享、知识创造、组织学习的角度总结和探讨实践社群中知识管理的问题,并且将其与著名的SECI模型进行融合,探讨建立卓越的实践社群推动组织知识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魔兽世界》为例,概括出网络游戏社群营销的一些主要策略。包括:通过回应和满足成员的分众化需求,推动社群融入;通过挖掘核心成员并发挥其在社群关系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作用,促进社群成长;通过线上线下的持续互动,维持社群粘性以及通过符号元素的运用和引导成员价值观趋同,塑造社群文化。上述策略有助于经营者塑造品牌形象、凝聚社群和排斥竞争性产品,但也具有一定的伦理风险。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今后网络游戏社群营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敌友指数建立的理性个体在社群中行为效用最大化模型分析社群后 ,指出敌友指数的性质和大小以及个体行为成本的高低是影响动物和人类社群大小的因素 ,人类社群行为和动物社群行为都遵循理性个体行为效用最大化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20.
“气节”为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并作为士阶层人格价值取向的道德标准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精神。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气”与“节”。晚明社群重视培养社群成员的“气节”品性是基于当时社会现实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明代万历中叶以后,阉人专权,朝政日趋腐败,东林君子在与阉党小人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气节”与顽强斗争精神成为士林表率,社群继承东林“气节”,成为与阉党小人斗争的主力,对社群文人立身处事具有很大影响。(二)社群重视对社群成员“气节”品性的培养还在于士风日下、世风日腐,这也是社群倡导“气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社群重视士子“气节”品性的培养,社群成员之间也以气节相砥砺、气节成为社群文人立身处事的基本道德标准,在当时形成一种砥砺气节、注重士品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文学家的思想心态既呈现复杂多样性,又呈现动态流变性。这一特殊文人心态的形成,与明清易代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以及随社会变化而性质发生变化的文人社群不能说没有关系,特别是社群文人群体多种形式的文学运作对他们的思想心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