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法律的适用范围决定着法律的效力范围,是适用法律的首要条件。正确理解《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适用范围,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效力,发挥《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现实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办教育促进法》与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一个重要事件。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公立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民办教育立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我国当代立法体制决定,民办教育法迄今已形成了一个按效力等级纵向分层的法律体系。以不同法律效力等级的民办教育规范性文件的颁布为标志,1978年以来,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大致经历了恢复、开创、探索、成熟等几个发展阶段。《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无疑是我国民办教育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相比,《民办教育促进法》在一系列问题上均有重大发展。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规范和实施的法制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适用范围决定着法律的效力范围,是适用法律的首要条件.正确理解<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适用范围,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该法的法律效力,发挥该法的现实规范作用.概括起来该法的适用范围具有适用对象的公益性、举办主体的社会性、办学资金的民间性、服务对象的外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办学性质、合理回报和产权关系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其落实却存在现实困境。这需要政府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为法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美、德两国私立高等教育立法实践的考察,着重分析了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涉及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态度,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产权与营利性,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等问题的务款,指出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态度是立法的根本,而这种态度又必须通过具体的法律实施条例来体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外部法律保障不仅仅是一、两部专门法,它包含与之相关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美、德两国私立高等教育立法实践的考察,着重分析了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涉及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态度,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产权与营利性,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等问题的条款,指出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态度是立法的根本,而这种态度又必须通过具体的法律实施条例来体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外部法律保障不仅仅是一、两部专门法,它包含与之相关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民办教育中合理回报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民办学校的出资人有权取得合理回报,但是由于人们对其性质认识不一,法律规范对其规定又存在诸多缺陷,故其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为保障出资人这一权利能够得以实现并继续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合理回报制度应予重构。  相似文献   

9.
近期资讯     
《21世纪》2003,(2)
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备受关注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02年12月28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按照该法令,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根据法律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教育促进法确认了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法律规定,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办教育机构收取任何费…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分析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提出依法规范民办教育的措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提升民办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成为法治建设的重心。这为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提供并营造了珍贵的时代机遇。本年度,法律修辞学和法律语言学受到了更多关注。传统的法律方法研究(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越来越让位于贴近我国法律运行实践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法律方法的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学界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与延伸。我们应当抓住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方法论面临大发展之时代机遇,深入推进此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国内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升温。关于法律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含义、主要内容及理论体系,法律解释研究的进展及研究走向,哲学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深刻影响等问题,学界提出了各种看法。尤其是,法律论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法治理论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方法的应用也离不开价值衡量(利益衡量)、法律推理等传统法律方法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律实效指谓法律的实际功效或效果,法律效力指称的是法律的国家强制作用力,法律实施蕴涵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过程,而法律实现诠释的则是法律的目的、要求、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法律实效是法律效力的条件,法律效力是法律实效的源泉。法律实效着眼于状态,法律实施偏重于运行的过程。法律实效表征的是"点",法律实施囊括的是"段",而法律实现则是"段"和"点"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2005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来,我国法律方法论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展现出新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走向。通过对法律方法论的基础理论、法律论证理论研究、非形式逻辑对法律推理研究的影响、法律解释本体与方法的关系、部门法学中法律方法论意识的觉醒与研究、人工智能对法律方法论的影响等问题的综述,概括了法律方法论的最新进展。从总体上,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总结和改进这些不足有助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个体内化就是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过程,其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和法律意志等三个方面。法律认知过程中,经过法律感知、利益感受、价值认同等环节,主体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形成一定的法律观念,产生一定的法律理想。主体在获得法律知识、形成法律观念、产生法律理想的过程中,体验着一定的法律情感,也表现出一定的法律意志。在法律个体内化的基础上,主体会形成一定的体现其精神面貌的稳定的个性心理,这就是法律人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法律词汇形成、发展和演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法律词汇形成的几种主要途径 ,并对其后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同时对中国古代法律词汇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度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法学界对法律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法律方法论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已经觉醒的方法论意识,不仅引发了人们的理论兴趣,而且对司法实践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量专著、论文的涌现,使我们看到法律方法理论更趋体系化,而具体的法律方法,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的研究更加深入,类型(化)、拟制、类推、法律原则、法律渊源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新进展。此外,学界在部门法学以及法律史方面均对法律方法做了一定的探索。从总体上,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尚存在若干局限性,总结和改进这些不足有助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学科意识不断增强,实践回应能力彰显,对传统的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然而,这并没有完全解决困扰学科发展的很多问题.尽管研究者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有一种执着的心态,但是我们还面临着更多新的矛盾.今后法律方法论研究应该结合中国的问题意识,把握既有司法传统与司法运作现实,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构建我国法律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良法的内容是良法研究从而是法治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国学者对此重视不够。良好的法律应该是体现了良好的法律观念的法律 ,是承载着良好法律价值的法律 ,是展示着良好法律结构的法律 ,是包含着良好法律内容的法律 ,是凝结为良好的法律形式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所谓法律预期 ,主要是指当事人根据自身环境、地位、知识、信息与目标而形成的对未来法律制度健全状况、作用形式与实施结果的估计与期望。加强法律预期的研究 ,有利于发挥法律预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和依法治国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人们对法律的预期乐观化和稳定化 ,提高我国法律的现代性与世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