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行政协助制度是与行政主体权限分工密切相关的制度。在环境管理中,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承担;这一特征使环境管理领域需要引入行政协助制度,以保障政府的环保职能得到统一完整的履行。我国环境管理中行政协助的立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具体而言,构建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行政协助制度包括两个部分:在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中进行原则性规定和相关配套环境法规中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绿色行政的定位、价值及其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行政是一种新的依法行政理念,它包含行政权限、行政民主、监督责任等丰富的内涵。绿色行政对促进绿色制度创新、弘扬民族绿色文化、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和推进行政管理绿色化具有重要作用。绿色行政的实施路径包括健全对环境管理环节的行政评估制度、推行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推行环境电子行政管理和实施绿色GDP等。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传统行政,环境行政有其独特的方面,比如环境问题的突出性及特殊性决定了环境行政的科技关联性、利益冲突性;此外听证制度在环境行政中的功能也具有特殊性,由此可以得出,我国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环境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高等教育对象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对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观念创新,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服务观念和效益观念;内容创新,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和加强自我教育;方法创新,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由单纯说教向多种载体传播转变;机制创新,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制度,规范教育者的示范制度,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形式制度。  相似文献   

5.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质上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和设计.本文以实现区域政府合作为着眼点和切入点,围绕主体、机制、模式、规范等行政管理体制基本构成要素,在深入解读区域政府合作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武陵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行政判例制度是连结行政法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完善行政法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构建自己的行政判例制度。建立行政判例制度 ,对于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推动行政法理论发展、规范执法、协调司法都有重要意义。要建立行政判例制度 ,我们应建立自己的行政法院系统 ,并且要完善法官遴选机制 ,提高法官素质。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行政委托已经成为行政法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时,行政委托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为规范行政委托,我们必须在完善一般行政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健全行政委托审查制度、建立费随事转制度、建构“披上行政主体面纱”理论,从而实现行政委托监督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行政委托已经成为行政法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时,行政委托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为规范行政委托,我们必须在完善一般行政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健全行政委托审查制度、建立费随事转制度、建构“披上行政主体面纱”理论,从而实现行政委托监督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制度创新与民族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基本保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相应的制度创新。民族地区的制度创新既包括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正式制度的创新,同时还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行政问责制在我国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一直未形成明确的,行之有效的运行体系。作为2000年以来颇为引起关注的一项制度,行政问责制是公共行政基本原理的具体要求,体现了权责一致的民主政治发展要求,也是改善中国政治环境和促进我国政治与国际化接轨的现实需要。特别是2008年以来,突发事件、公共事故频发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度是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迫切需求。但是,我国各级政府在实施行政问责制的进程中存在诸多困境,急需加以制度化和法律化规范,并且完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将区域制度环境、企业特定优势、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置于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将区域制度环境分为两种极端的类型: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环境与非正式制度主导环境,分析企业所在区域的制度环境对其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制度环境通过对区域高级生产要素、区域内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产生作用,进而决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基础与约束,最终对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产生影响。正式制度约束主导环境区域的优势企业,在利用区位优势与形成本身特定优势的基础上,成为业务领域的“专家”,倾向于选择区域多元化战略;而非正式制度主导环境区域的优势企业,通过构建各种当地关系网络成“本地通”来形成优势,更倾向于选择产品多元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从空间布局、制度创新和城市发展等层面,对“十四五”时期中国构建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体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空间布局层面,需要以因地制宜的区域重大战略为引导,进一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做强、做精重点开发区与保护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在制度创新层面,通过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新机制和建立面向现代化的区域政策调控机制,以现代化制度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 在城市发展层面,通过提升城市人的现代化,打造城市经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科学的城市群结构,建设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基础设施、要素之间的共建共享与自由流动机制,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学派认为 ,正式制度安排只有在社会认可 ,即与非正式约束相容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作用。文章从非正式约束和个人理性的视角 ,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 ,应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比较了中国证券市场所经历的两次制度变迁——国企股份制改造和国有股减持 ,探讨了两次制度安排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是实现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路径,是维护社会“网络生态”环境的应然选择,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手段.目前,中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面临着制度体系尚待健全、协同机制仍显薄弱、教育能力亟待提高以及平台搭建急需加强的现实困境.基于此,从健全系统性的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机制、提升专业化的教育能力、搭建全方位的教育平台四个维度来构建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是解决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制度安排导致不同的经济绩效.在分析湖北省资源环境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提出湖北省"两型社会"建设应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资源环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资源下乡背景下农村治理主体结构冲突及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冲突—整合"解释性框架对资源下乡背景下农村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策略进行分析,发现权力主体之间的冲突体现为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力的冲突、权力主体与权力作用客体的冲突、制度权力与非制度权力的冲突。而现行治理方式主要体现为发展性整合,具体以民主协商、权威互补、利益关联等途径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发挥冲突的正向作用、厘清自治与行政的关系、将非制度权力主体纳入现有治理体系中来、重视非正式治理机制的作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诚信、非正式制度与政府管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整顿混乱的市场秩序,就是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它在理论上遇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困难局面,在实践上进入"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其原因是人们的思路局限于规范市场的正式制度安排,而忽视了规范市场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新的思路是,在完善正式制度安排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经济稳定功能。完善正式制度的关键在于规范政府行为,树立政府信誉。非正式制度的核心是诚信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论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法权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自主权是国家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规定和认可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权”,其本质是一种公权力,其权力范畴包括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的办学权和法定的管理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社区产生的令人困扰的小事,寻找治理机制成为基层政府服务民生及居民自治中常遇的难题。从“依靠制度主体治理”到“自发组织‘别动队’治理”再到“业主与政府的协同治理”,业主维权的自主性不断地发育并获得释放,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社区场域在自上而下“形塑”机制与自下而上“建构”机制的互动过程中,生成了协同治理机制。社区治理创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层面,应该嵌入到社区治理的场域之中,走进生活主体的实践中,培育和引导生活主体的自主性,在“制度-生活”互动中实现政府与社区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叙事,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嬗变的历史进程,是“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一国两制”叙事中,祖国统一、高度自治、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维度。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立场是“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叙事的核心,国家管理方式创新的制度架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叙事的重点,民族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叙事的关键。探索“一国两制”叙事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对于理解新时代“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