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爝 《社区》2014,(9):19-19
近些年来,随着下岗工人增多,以及大量农民工涌人城市找工作,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严重萎缩,宁波市的许多外向型企业停产或倒闭,导致就业形势更为紧张。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农民工找工作难,年龄大的下岗工人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的事实,提出我国的中小企业优先政策应借鉴美国“积极行动”理论,把农民工、下岗工人群体因素充分考虑在优先政策当中;通过对中小企业优先的“积极行为计划”纠正和补偿农民工和下岗工人面对的不公平待遇,建立中国式的“积极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城市化进程出发,关注我国大中城市发展观念变换,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全国范围内产业梯度转移的新的宏观背景,在此情况下,借助同期群的视角来研究农民工的社会距离问题。文章采用大学毕业生群体作为参考群体,从同期群中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两类人群的就业流向的不同变动轨迹来分析各自生活空间的情况,以此来对农民工的社会距离加以重新审视。文章认为,我国农民工群体与大学毕业生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在直观上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此,需要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框架时选择更加宏观的一元化就业管理方式,加快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区域均衡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核心提示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蚁族”达百万人以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政协委员指出,“蚁族”现象折射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同时冲击就业;东部地区稳定就业的压力巨大;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安置农民工的压力也空前增大;无技能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技能型农民工则供不应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增量太快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的冲击;失业结构与金融危机冲击同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劳动就业模式正在急剧变革,大学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既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大学毕业生观念上的障碍。本文拟就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择业观念障碍的基本思路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社会就业压力与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反差目前,我国社会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城镇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新增劳动力的压力。据统计,“九五”后三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年均约为800万左右。城镇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是需要当年吸纳的,如不能顺…  相似文献   

7.
由于三支就业大军——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工人、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叠加,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岗位需求,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函建设,才能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农民工选择在城镇和农村之间流动是理性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预期收益是决定他们进城的重要因素。农民工流回到农村的根源在于城市就业成本增加、收益降低。稳定而有秩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环境,降低其就业成本、增加其就业收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毕业生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其他商品经济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失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造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将随着下岗就业问题的淡化而日益突显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理应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极度重视。文章分三个部分来阐述,首先概述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然后探析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根源,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转型是社会各界关注的2个焦点。以1560-1660年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为例,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互影响的关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转型。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启示:调整产业结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高等学校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适当控制招生规模,限制就业压力大的学科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就业状况正从农村和城市两方面得到改善。在农村,国家加强了新农村建设;在城市,各地加快了和谐就业的步伐。然而农民工就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户籍制度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就业的总量矛盾。因此,用经济手段扩大城乡就业容量是根本途径。引导城市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农村转移,实现"农村工业化",构造"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不足,实现城乡和谐就业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劳动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灵活就业农民工群体日益壮大,而相对于具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当前灵活就业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灵活就业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和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文章通过佛山132个调研数据,在摸清现阶段灵活就业农民医疗保障的现状基础上剖析其存在问题,进而从制度完善、地区转移、保险设计、法律、医疗救助和政策宣传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男性农民工,对高学历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低学历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和住房质量,进而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农民工所获得公共服务正向调节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增强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14.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建了更为全面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了惩罚性赔偿的力度,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力图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典型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与案例,兼采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对该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了理论剖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返回农村,农民工返乡后面临着精神、生存、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运用了举例、图表、对比等研究方法,描述了农民工返乡的历程,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笔者认为重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2008年湖南湘中五城农民工工伤保险调查情况为依据,对地方政府、用工企业、农民工自身、工伤医疗服务及保险经办机构等利益集团的经济人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上,地方政府及企业因农民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态度消极;就业环境恶劣加剧及实际工资下降使部分农民工持迟疑态度;医疗服务及保险经办机构因保险扩面收益显著积极响应。因此,有必要在培养地方政府科学的全局观和发展观的同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共担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以稳定的基金和优质医疗服务保障农民工工伤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就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道路,是统筹城乡就业的关键所在。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依靠这种途径进城就业并不能带给农民工较高的就业质量,也不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不能过多地依靠社会资本,政府应该在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就业转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亿,还有1.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国家财政收支角度研究其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利用1995年至2006年全国农民工就业与国家财政收支数据,采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考虑财政收入(支出)对农民工就业影响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约2 000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联合对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显著影响,保持适当国家财政赤字运行有助于扩大农民工就业。到2015年,我国可基本解决近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民工进城”引起的宪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进城"的问题在我国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经济背景,进城民工的平等就业权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歧视并长期得不到保护.平等就业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本文通过对民工进城关涉到的宪法问题--民工的平等就业权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这一问题在我国的现状,并对如何实现民工的平等就业权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唤起人们对宪法实施的关注及对基本权利保护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不仅对自身有利,更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和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制约其就业培训的因素,提出促进就业培训的若干建议,以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